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亞洲足球聯盟
国际体育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亞洲足球總會(簡稱亞洲足協或亞足聯;英語:Asian Football Confederation,縮寫:AFC)是負責管理亞洲區足球事務的體育組織,舉辦各項國家級及球會級賽事,包括協助國際足協舉行世界盃外圍賽、4年一度的亞洲盃、沙灘足球及五人制足球,總部現設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
Remove ads
歷史
亞洲足協於1954年5月8日在菲律賓的馬尼拉成立,創會成員包括阿富汗、緬甸、中華民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南韓、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共和國,首任會長及秘書長由香港人羅文錦及李惠堂擔任。
亞洲足協每年舉辦大型的足球賽事,較為人認識的有亞洲盃及2003年改制亞足聯冠軍聯賽,前者是最高等級的國家級賽事,早在1956年舉辦;後者是最高等級的球會級賽事,在亞洲地位與歐洲冠軍聯賽之於歐洲無異,之前由亞洲冠軍盃及亞洲盃賽冠軍盃合併而成。
2004年亞洲足協推出名為「亞洲展望」(Vision Asia)的足球計劃,目的是統一亞洲區在有關足球運動的水平,包括管理及運動科學,包括同等級別的國家安排在同一級別比賽。
首先推行的是為改革亞洲聯賽冠軍盃首先將14個實力最強的亞洲國家,稱為「成熟國家」,所屬球會可以參加亞足聯冠軍聯賽;隨後的14個的亞洲國家,稱為「發展中國家」,所屬球會則可以參加亞洲足聯盃,最後其他足球發展比較落後的國家稱為「冒起國家」,他們的所屬球會參加亞足聯主席盃。
2023年起,亞洲足聯盃及亞足聯主席盃分別由亞足聯冠軍聯賽二級聯賽及亞足聯挑戰聯賽取代。
成員
東亞區包括有日本、南韓、中國等,2006年開始來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加入東亞區;而西亞區則有伊拉克、約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巴林、烏茲別克及阿聯酋。
到現在為止,亞足聯共有47個會員協會[4],包括46個正式會員和1個準會員(北馬里亞納群島),其中僅北馬里亞納群島尚未加入國際足聯。
亞足聯的成員被分為5個區域:[5]
- 備註
Remove ads
賽事
Remove ads
球會:
|
國家隊賽事:
|
跨洲賽事:
|
排名
Remove ads
歷屆大型賽事各國參賽情況
- 圖示
- 1st – 冠軍
- 2nd – 亞軍
- 3rd – 季軍[8]
- 4th – 殿軍
- QF – 半準決賽
- R16 – 十六強(自從1986年:淘汰賽十六強)
- GS – 分組賽(在1950年、1974年、1978年和1982年賽事中設有兩圈分組賽,這裏是指首圈分組賽賽事。)
- 1S – 第一圈(1934–1938年單場淘汰賽)
- • — 未能晉級決賽周
- — 沒有參賽/放棄參賽/被禁賽
- — 主辦國
- 圖示
- 1st – 冠軍
- 2nd – 亞軍
- 3rd – 季軍
- 4th – 殿軍
- QF – 半準決賽
- R16 – 十六強(自2015年起)
- GS – 分組賽
- — 主辦國
- 圖示:
|
|
- 圖示
- 1st – 冠軍
- 2nd – 亞軍
- 3rd – 季軍
- 4th – 殿軍
- GS – 分組賽
- — 主辦國
- 圖示
- 1st – 冠軍
- 2nd – 亞軍
- 3rd – 季軍
- 4th – 殿軍
- QF – 半準決賽
- GS – 分組賽
- 1R – 第一圈
- PR – 初賽圈
- — 主辦國
- 圖示
- 1st – 冠軍
- 2nd – 亞軍
- 3rd – 季軍
- 4th – 殿軍
- GS – 分組賽
- QF – 半準決賽
- — 主辦國
歷任會長
亞足聯執委會
亞足聯執委會由亞足聯大會選舉產生。西亞、東亞、東南亞、中南亞各有一個副主席和三個執行委員名額,此外亞足聯大會選舉還會產生兩名國際足聯執委、一名國際足聯副主席、一名亞足聯主席。亞足聯主席自動成為國際足聯執委。
獎項
亞足聯自1994年起每年舉辦年度頒獎典禮(AFC Annual Awards),以表彰旗下出色的協會及運動員、教練。
影響
雖然亞洲幅員廣大,人口眾多,但基於過去傳統歷史、戰亂、對足球理解、謀生問題和文化因素,相對於世界其他洲,亞洲(尤其東南亞及華語國家地區)對於職業足球熱衷程度,在世界各洲之中敬陪末座。
此等因素,讓亞足聯會員國的總體足球實力僅優於小國寡民、遍地島嶼的大洋洲,遠不如歐洲和南美洲,亦輸給中北美洲和非洲。
一些重大事件也嚴重打擊了亞洲的足球發展。因此在很多重大比賽當中,諸如奧運和世界盃,除了日本,韓國,沙特,伊朗及澳洲,其他亞洲球隊成績多在小組賽敗北收場。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