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英格兰

英国的构成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格兰
Remove ads

英格蘭(英語:England; 古英語Englaland),為英國(即聯合王國)的構成國之一[3][4][5],佔大不列顛島總面積的62%,還擁有100多個附屬小島。首府倫敦,兼任全英國的首都[6]

事实速览 英格蘭England, 地位 ...

英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東南部,蘇格蘭地區以南,威爾斯地區以東,東部被北海包圍,西南部是凱爾特海,西部是愛爾蘭海並與愛爾蘭島隔海相望,東南部是英吉利海峽並與歐洲大陸上的法國比利時荷蘭隔海相望。地形主要為「低矮的丘陵」和「平原」,在中部和南部尤為明顯,而北部和西部則有少量的高地山區,包括達特穆爾湖區奔寧山脈什羅普郡丘陵等。在歷史上,英格蘭與蘇格蘭以羅馬不列顛時期所建的「哈德良長城」為國界線[7]

該地區是整個英國(聯合王國)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一塊。根據2021年Diversity UK的調查,英格蘭總人口為56,490,048人,其中白人佔81%[8],亞洲裔英國人佔9.6%,英國黑人、加勒比海人、非洲裔英國人共佔4.2%[8],混血者佔3.0%,其餘少數民族佔2.2%,增幅最大的為亞洲裔[8],高於2010年時的7.5%。2021年倫敦都會區是全英國人口最多的都市圈,達1,420萬,主要集中在倫敦市的週遍和約克郡一帶。英格蘭的大多數城市早在19世紀都就已經成為了工業區[9]

舊石器時代晚期,英格蘭地區就有史前人類居住。在5世紀6世紀時,這裡成為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其中盎格魯人的數量最多。英格蘭在10世紀完成了國家統一,並在15世紀進入大航海時代[10],對世界各國的文化和法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535年之後,英格蘭王國把威爾士公國納入自己的版圖。1707年5月1日,英格蘭王國蘇格蘭王國簽署《聯合法案》,合併成一個名為「大不列顛王國[11]」的國家。而大不列顛王國又在《1800年聯合法令》中與愛爾蘭王國合併[12],改名為「聯合王國」,雖然之後愛爾蘭獨立,但聯合王國的國名一直沿用至今。

同時,英格蘭也是英語英美法系(以《普通法》為法理來源)、足球聖公會等多種文化的發源地,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或多或少的都借鑒了英格蘭的「議會制政府」[13]18世紀工業革命也起源於英格蘭,這讓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的國家[14]。英格蘭還擁有英語世界中兩所最古老的大學,一所是1096年成立的牛津大學,另一所是1209年成立的劍橋大學,這兩所大學都是公認的世界名校[15][16]

Remove ads

詞源及翻譯

  • 英文

英格蘭(England)這個名字源自於古代的盎格魯人(Angles)[17],其原始寫法「Engla-lond」意為「盎格魯人的土地」。

盎格魯人是歐洲大陸上眾多日耳曼民族部落的一支,原本居住在位於丹麥德國交界處的「日德蘭半島」和「北德平原[18],於大遷徙時期移民到不列顛島,從此永久定居,久而久之,盎格魯人居住的那一片土地便被稱為「英格蘭[19]」。

另外還有兩支類似的日耳曼民族,也在同一時期移民至不列顛島,他們是撒克遜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19]。其中撒克遜人又和盎格魯人在英格蘭地區長期混居,最終融合為英格蘭的主流民族——盎格魯薩克遜人[18]

  • 中文

在中文裏,「英國」一詞又可指本條目的英格蘭,又可指全體英國(即聯合王國)。漢文舊稱為「英吉利」,有時也會被翻譯為「英倫[20]」。

雖然在歐洲中世紀英格蘭王國長期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而活躍,但在1707年《聯合法案》之後,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就不再是獨立國家,而成為聯合王國之下的一個一級行政區[註 1]

Remove ads

歷史

英格蘭是聯合王國四個主要地區中面積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之所以會有這種地區上的劃分,可以追溯到5世紀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到來。而英格蘭地區在政治上的統一則是從10世紀開始的。直到公元10世紀之前,英格蘭的歷史其實是很難和整個大不列顛的歷史分割開來的。

經濟

英格蘭作為英國經濟最強大的地區,整個18世紀都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區,至2018年,人均GDP已達32,857英鎊,其GDP總額更占整個英國近90%之多[21]。2018年,英格蘭地區GDP達到28,000億美元。

地理

Thumb
湖區國家公園

英格蘭大部分地區地勢綿延起伏,北部多山區。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塞文河,其中塞文河是英國最長的河流。主要城市包括了倫敦曼徹斯特利物浦紐卡斯爾伯明翰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峽隧道將英國與海峽對岸法國相連接。英國還有1,098個小島

有關南英格蘭北英格蘭在文化和經濟上的不同,參見南北分歧

氣候

更多信息 英格蘭的氣候數據, 月份 ...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今日的英格蘭共有四種不同等級的行政區劃,分別是地區(Region)等級,郡(County)等級,區(District)等級與牧區(Parish)等級。每個等級的行政區劃又根據當地的地理人文特性而有不同的類別。

地區級行政區

包括地位較特殊的大倫敦在內,英格蘭共被分為九個政府級區域(Government Office Region),各區域再下轄一或多個郡級行政區劃。雖然英格蘭的區域並不具有任何選舉分區上的用途,但卻被用以作為英格蘭在歐洲議會中的席次代表劃分方式。

郡級行政區

英格蘭的郡級行政區共有四種:

  • 名譽郡Ceremonial county):有一個代表英國王室但沒有實權的郡尉Lord Lieutenant)常駐,僅有地理稱呼、協調範圍內民政事務等少數功能。非都市郡和周邊單一管理區(可以多於1個)的範圍合組成一個名譽郡,都市郡的範圍直接等同一個名譽郡,其中包含倫敦市City of London);共48個。
  • 都市郡Metropolitan county):分佈於人口密集的地方,在1985年廢除擁有郡議會,形同虛設,唯部分權限由半官方的聯合法人機構取代,共6個。
  • 非都市郡Non-metropolitan county,又Shire county):分佈於人口較稀少的地方,其中有許多是延續英格蘭地區傳統的郡名。28個非都市郡裡有27個擁有郡議會,唯一的例外是伯克郡
  • 單一管理區Unitary authority):1990年代引入的行政單位,面積比小很多,地位可與相當,並擁有自己的議會。有趣的是,包含錫利群島的地方議會錫利群島議會在內,既不是郡級議會也不是區級議會,自成一格;共55個。
  • 大倫敦:大倫敦擁有與英格蘭其他地區完全不同的行政區劃方式,在大倫敦地區底下有兩種不同的郡級行政區,分別是倫敦市City of London)與32個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s)。在行政特色上,大倫敦地區的這些郡級行政區其實可被視為是一種單一管理區的型態。
Remove ads

區級行政區

區(district)是英格蘭的第三級行政區劃單位,有時這些行政單位可能會兼具有自治市鎮(borough)、城市地位(city status)或皇家自治市鎮(royal borough)的地位。

  • 都市區(Metropolitan district):都會區是都會郡的次級行政區劃,通常都會區都兼具有自治城鎮的地位。當某郡的郡議會遭到裁撤時,底下的區議會將會直接繼承自主權,而成為一個類似單一管理區的行政單位。
  • 非都市區(Non-metropolitan district):非都會區是非都會郡的次級行政區劃。通常非都會區會與其上級的郡議會分享自治權,但其運作方式與都會區有所不同。

教區級行政區

教區(civil parish,或簡稱為parish)是英格蘭最低階的行政單位。牧區有自己的議事單位,稱為牧區議會(parish council),但假如一個教區內有投票權的公民人數不滿200人,則可能以組織較精簡的牧區會議(parish meeting)取代之。雖然牧區的劃分設立大部分都有宗教上的淵源,但今日作為行政區劃的牧區,早已與其英格蘭國教會的起源不再有關。

主要城市

文化

Thumb
英格蘭科茨沃爾德百老匯塔

所謂「英格蘭文化」「英格蘭文學」和「英國文化」「英國文學」等,往往難以區分,有時候甚至是同義詞。著名的英格蘭文學家包括:

注釋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