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01國道
中国国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01國道(或「國道101線」、「G101線」、「京瀋線」)是在中國的一條國道,起點為北京東直門,終點為瀋陽,又名京瀋公路(為與京瀋南線區分,也曾稱京瀋北線[1]:63,65),全程909公里,北京段又被稱為京順路或京密路,但「京順路」的稱呼逐漸被「京密路」取代[2]。
101國道在北京左家莊至北皋段與後來通車的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並行,密雲統軍莊至巨各莊段則與京承高速公路大致平行,太師屯以北與大廣高速公路的走向大體相近。北京太陽宮北街以北段正在建設京密快速路,截至2025年7月快速路已通車至京平高速公路。
Remove ads
歷史
現狀101國道走向的雛形為溝通華北平原與遼河平原的遼西古道[3]:48。
遼西古道包括多條廊道,其中盧龍道[註 1]從今北京東行經無終、遵化,出喜峰口沿灤河向北再沿灤河支流瀑河河谷北上,經寬城、平泉轉向東,經凌源西南(平岡),順大凌河而下,經喀左、朝陽至阜新;古北道(有時也稱平岡道)從今北京經古北口沿燕山谷地至大凌河畔與盧龍道匯合;無終道的走向則存在爭議,唯其各種說法均與今101國道鮮有交集;傍海道為今102國道走向的雛形之一[4][5]。
現101國道沿線的北京與承德之間,早在秦漢時期即有驛道[6]:27。遼朝為加強遼南京析津府與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的聯繫,開闢了一條大部分與遼西古道重合但小部分路段與之有異的通道,金朝又從朝陽經北票、奈曼開闢前往黃龍府的道路,此後元大都通往遼陽的驛路亦順遼西古道走向而設[3]:49。
1703年(清朝康熙四十二年),因清宮在承德修建避暑山莊,原驛道被改建為京承御道,由東直門經孫河、枯柳樹、三家店、牛欄山、梭草、年豐、羅山、鄭家莊、王各莊、十里堡、穆家峪、石匣出古北口[7],再經巴克什營、喀喇河屯進入承德[6]:27。1707年,因東直門至王各莊段地勢低洼,清政府決定從京西暢春園另闢新御道至承德,經回龍觀、藺溝、高麗營、南石槽、橋梓[6]:27,由懷柔城南門外至駙馬莊後進入密雲,經梨園莊至十里堡村南併入原御道[7]。隨着清朝對遼西地區的開發,古北口經承德、平泉、凌源、朝陽、義縣至瀋陽的通道逐漸形成,唯波羅赤至瀋陽的走向有異於現在的101國道[3]:50。
Remove ads
民國初年,東直門引出的京承東御道逐漸成為農村道路,而京承西御道則被逐步改為簡易公路,但起點改為安定門,稱「京熱公路」[6]:28(其中一段即今北苑路[8]:604)。與此同時,承德至朝陽的道路定名為「熱朝路」,朝陽至北票的道路則稱「朝票路」[3]:50。1923年,京承東御道闢為公路[8]:603。
1929年,熱河省將熱朝路定為省道,朝票路則為縣道[3]:50。1933年,侵華日軍占領熱河,將錦州至朝陽的公路與熱朝路並為滿洲國國道「錦承線」,1937年又將承德至古北口的公路併入,改稱「錦古線」[3]:51。日軍入侵華北後於1938年將安定門至古北口的部分路段改為路基寬6米左右的混凝土路面,稱「京古公路」,1945年日本投降後改稱「平熱公路」[6]:28。
1947年,因國共內戰,國民政府的車輛無法經過太平莊、高麗營、橋梓,只得將通縣經富豪、草寺、張辛莊、順義至牛欄山的路段(即今通順路[9])與平熱公路並為通古路,此後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京承公路也仍然繞經通縣[6]:28-29。至於錦古公路也曾因國共內戰而陷入癱瘓,1947年由熱河省人民政府組織緊急搶修,承德至朝陽段1949年改稱「承朝線」[3]:51-52。
1956年,交通部與河北省出資按五級公路標準改造京古路[10]:382,密雲沙峪溝至古北口段部分路段利用通古鐵路舊路基,該年年底竣工,只達到晴雨通車水平[6]:29。1957年,因建設首都機場路,北京市在原京古路京順段的基礎上進行改線、取直、拓寬,將京順路築成平行於首都機場路的瀝青路[8]:603。1958年,隨着首都機場建成,京承公路的規劃起點改為東直門,借用首都機場路經天竺進入順義,經馮家營、十里堡[註 2]、順義縣城、牛欄山,從富各莊進入懷柔縣境。[6]:29;同時因九松山至石匣段位於密雲水庫淹沒區內,京古路密雲段再度改線,新線始自穆家峪道口,經羊山、辛安莊、荊子峪、四磨、松樹峪至辛莊接原線,該段全長33公里,1959年4月開工,1959年12月10日竣工[6]:29[10]:382。1959年,京古路開始按一級公路標準改建,1960年因經濟困難停工,此後直至1977年才繼續開展工程設計[13]:112。
1965年,瀋陽至承德公路被列入「小三線」項目[3]:52,1967年基本建成[1]:64。1973年,因首都機場擴建,京古路順義段改從孫河橋進入縣境,至馮家營與原京順公路重合,到順義縣城再與原通古公路順義段重合[6]:29。1976年,孫河橋至荊卷段按一級公路標準改建完成[14]:422。1977年,由順義姚圈至密雲沙峪溝道口的路段開始按一級公路標準改建,1980年建成[6]:30。
1981年11月30日,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交通部在聯合頒發的《關於劃定國家幹線公路網的通知》中,將京承公路的終點延至瀋陽,改稱京瀋公路,編號101國道[10]:382。
1982年密雲松樹峪至北甸子段路基改建,在保留原線的同時另闢新線,這一新建路段始於松樹峪,經桑園、前南台、後南台、北台,至北甸子接原線,1985年12月竣工[6]:30。1984年,京瀋路北票段改為從北票北部外繞[1]:65。至1990年底,101國道北京段由東直門至密雲穆家峪道口的75.71公里路段為一級公路,穆家峪道口至柳樹溝5.28公里為二級公路,柳樹溝至古北口44.02公里為三級公路[6]:30。
途經地區
101國道全線主要路名:
- 北京市:京密路-京瀋路-西大橋路-新南路
- 河北省承德市:半壁山路
- 遼寧省朝陽市:沈承大街
- 遼寧省瀋陽市:京瀋公路-道義大街-黃河北大街-南京北街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