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仁愛鄉
臺灣南投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仁愛鄉(臺灣話:Jîn-ài-hiong;泰雅語:Paran/Musha)位於臺灣南投縣東部,為南投縣的山地鄉之一。北鄰臺中市和平區,東鄰花蓮縣秀林鄉,東南端接花蓮縣萬榮鄉,南鄰信義鄉,西鄰魚池鄉、埔里鎮和國姓鄉。全境面積約有1,274平方公里,是臺灣面積第三大的鄉鎮市區[註 1]。
二戰後由原臺中州能高郡直轄的蕃地所改制,行政中心設於霧社,全境地處中央山脈之上,境內地勢高峻陡峭,觀光事業發達。居民以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為主,日治時期最大規模的原住民抗日事件—霧社事件,即發生於該鄉。
1950年外省移民隨著政府軍隊從泰緬邊境遷入仁愛鄉清境地區(主要在今日的榮興村還有大同村的北半邊),開墾高山農場,建立眷村,因為當時該部隊主要是雲南省人為主,其中也有不少的雲南省的少數民族擺夷族人,所以也替該鄉引入雲南擺夷文化,進而與原住民文化揉和成為獨特的文化景貌。
Remove ads
歷史
仁愛鄉幅員闊擴,其前身為臺中州能高郡的蕃地,行政中心設於霧社。1930年該地曾爆發震驚海內外的霧社事件。戰後於1946年4月1日改設鄉,隸屬於台中縣能高區。1950年10月改隸南投縣。
2002年,時任南投仁愛鄉鄉長卓文華發起正名運動,希望將仁愛鄉改為霧社鄉,並將鄉內的十五個村落(翠華、力行、發祥、新生、互助、南豐、大同、春陽、精英、合作、親愛、萬豐、法治、中正)回復原有的地名。但霧社早期的地名是「巴蘭」(Paran),無法代表整個仁愛鄉,須獲得鄉民多數共識。[1]
地理
仁愛鄉幅員廣闊,面積1,273.5312平方公里,與雲林縣面積相近,是全臺灣面積第三大的鄉鎮,其行政中心位於海拔高度1,200公尺的山地。2013年3月27日早上發生6.1級地震,震央位於仁愛鄉,深度為15.4公里。
Remove ads
根據南投縣政府民政處及內政部戶政司統計,2024年底仁愛鄉戶數約4.9千戶,人口約1.5萬人,是全臺灣人口第二多的山地鄉(僅次於花蓮縣秀林鄉)[6]。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大同村與榮興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1,791人與35人[7],其中榮興村也是臺灣人口最少的村里[8]。仁愛鄉的人口年齡構成中,0至14歲人口佔比15.15%,15至64歲人口佔比70.33%,65歲以上人口佔則比14.52%,老化指數約為95.80%,是南投縣人口老化程度最低的行政區。族群方面,法治、中正、萬豐3村居民以布農族為主,新生、力行、發祥、親愛、翠華5村居民以泰雅族為主,互助、大同、南豐、春陽、精英、都達、德鹿谷7村居民以賽德克族為主[7],當中親愛村為賽德克族與泰雅族混居[9],大同村則為賽德克族與雲南擺夷族混居,而榮興村居民則以榮民後裔為主。
Remove ads
政治
Remove ads

仁愛鄉公所是仁愛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政府委辦事項,仁愛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南投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仁愛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3室等8個內部單位及5個附屬機關[13]。
仁愛鄉民代表會是仁愛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仁愛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仁愛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1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14]。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而村內可能還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泰雅語、賽德克語、太魯閣語、布農語或日語名稱。
仁愛鄉行政區劃 |
|
教育
- 南投縣立仁愛國民中學
- 南投縣立互助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力行國民小學
- 翠巒分校
- 南投縣立紅葉國民小學
梅林分校(2013年裁撤)
- 南投縣立發祥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南豐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仁愛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清境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春陽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廬山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都達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德鹿谷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親愛國民小學
- 萬大分校
- 南投縣立萬豐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法治國民小學
- 南投縣立中正國民小學
交通

通訊
力行村華岡路、翠巒路及榮興村等區域的電信區號為臺中市的04(2596及2599開頭的8碼電話號碼),而非南投縣的049[15]。
觀光景點


- 泰雅渡假村
- 霧社事件餘生紀念館
- 寶華慈濟宮
- 興大惠蓀林場
- 園藝試驗場高冷地分場
- 合歡山隧道
- 天巒池
- 華崗高海拔避暑渡假村
- 合歡溪步道
- 紅香溫泉(溫泉吊橋)
- 力行吊橋
- 溫泉吊橋
- 瑞岩吊橋
- 瑞岩溫泉
- 帖比倫峽谷(瀑布)
- 斯巴揚泰雅族發源地
- 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
- 萬大發電廠
- 曲冰遺址
- 姊妹原
- 哥哥原
- 思源吊橋
- 萬豐、武界隧道
- 武界水庫
- 武界吊橋
- 良久社遺址
- 卓社隧道
- 人止關
-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
- 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山管理站
- 中華民國農業部
- 清境農場
- 青青草原(綿羊故事館)
- 清境高空觀景步道
- 國立仁愛高級農業職業學校
- 南投縣自然史教育館
- 春陽溫泉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
- 附設山地實驗農場春陽分場
- 廬山吊橋
- 七彩吊橋
- 廬山溫泉
- 精英溫泉
- 馬赫坡古戰場(一文字高地)
- 能高越嶺道屯原登山口
- 平靜吊橋
- 平和吊橋
- 能高越嶺道
- 雲海保線所
- 天池山莊
- 卜溪吊橋
-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附設山地實驗農場
- 附設山地實驗農場翠峰分場
出身名人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