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從永恆到此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從永恆到此刻》(From Eternity to Here: The Quest for the Ultimate Theory of Time)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肖恩·M·卡羅爾的一本科普書籍。[1]該書最初由E·P·達頓於2010年1月7日發行。[2]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了其簡體中文版,並歸入其《第一推動叢書》。
Remove ads
背景
在書中,卡羅爾探索了時間箭頭的本質,即從過去走向未來,並假定箭頭的存在歸功於大爆炸之前的條件。然而在傳統上,推理大爆炸之前存在什麼,被認為毫無意義,因為時間和空間被認為就是在大爆炸時創造的。卡羅爾認為,「理解時間箭頭就是理解宇宙的起源」,並且在他的解釋中依賴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該定律指出,宇宙中的所有系統都傾向於變得越來越無序(熵增)。[3][4]他對時間箭頭提出的解釋,是基於以前的想法,可追溯到1870年代奧地利物理學家路德維希·玻爾茲曼。[5]
內容組織
該書分為四部分15章,並附有相關數學的附錄。第一部分為「時間、經驗和宇宙」,第二部分為「愛因斯坦宇宙中的時間」,第三部分為「熵與時間之箭」,第四部分為「從廚房到多重宇宙」。[6]
評價
曼吉特·庫馬爾在其為《每日電訊報》撰寫的評論中稱這本書,是「一本有益的讀物」,「不適合膽小的人」。[4]唐娜·鮑曼(Donna Bowman)為《影音俱樂部》撰寫評論稱:「其吸引力在於,卡羅爾天才地引導讀者思考黑洞、光錐、事件視界、拉普拉斯妖(或麥克斯韋妖)、暗能量和熵等概念與時間問題的關係……像所有偉大的導師一樣,他讓他的課程令人無法抗拒,並讓他的學生感到更聰明。」[7]《柯克斯評論》的一位評論員補充說:「該書不適合對科學不感興趣的人,但堅定的讀者會對一個複雜的主題有一個有益的理解。」[3]
安德烈亞斯·阿爾布雷克特為《今日物理學》撰稿,給予該書總體正面的評價,但指出,卡羅爾嘗試同時為外行讀者和專業讀者提供材料,有時可能會讓雙方都不滿意。[8]哲學家克雷格·卡倫德在為《新科學人》撰寫的評論中寫道,在解釋他對時間箭頭起源的假設時,「卡羅爾似乎對他要求讀者有許多信仰飛躍感到有些尷尬」。[9]對卡羅爾的提議,埃里克·溫斯伯格的評價總結說,其概念成本「似乎有點高,但受益甚微」。[10]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