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伊利里亞行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利里亞行省
Remove ads

伊利里亞行省 (法語:Provinces illyriennes斯洛維尼亞語Ilirske province克羅埃西亞語Ilirske pokrajne義大利語Province Illiriche;德語:Illyrische Provinzen)是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亞德里亞海北岸至東岸設置的一個行政區劃,名稱來自於古代的伊利里亞人。伊利里亞行省設置於1809年,首府設置於盧比安那。1813年8月,奧地利對法國宣戰,並開始入侵伊利里亞行省。1816年時,伊利里亞行省已經完全被反法聯軍佔領,伊利里亞行省隨之消滅。

事实速览 伊利里亞行省 Provinces illyriennes,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

伊利里亞行省是根據1809年10月14日的法令建立的,當時奧地利帝國瓦格拉姆戰役申布倫條約之後,割讓了菲拉赫周圍的上克恩頓卡尼奧拉公國奧地利濱海區戈里齊亞的里雅斯特和前伊斯特拉邊區,以及克羅地亞王國亞得里亞海沿岸給法蘭西帝國

這些領土被歸為伊利里亞行省。他們的首都位於萊巴赫(今斯洛文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1808年被法國吞併的拉古薩共和國(今杜布羅夫尼克)和自 1805年以來一直是意大利王國一部分的達爾馬提亞領土也被併入伊利里亞行省。

英國海軍於1807年6月根據《提爾西特條約》對亞得里亞海實施封鎖。法國和意大利試圖奪取由英軍控制的維斯島(利薩島)失敗(利薩戰役,1811年3月13日)。

1813年8月,奧地利帝國向法蘭西帝國宣戰。由弗朗約·托馬希奇將軍率領的奧地利軍隊占領了伊利里亞行省。由法國軍隊徵召的當地克羅地亞軍隊集結到奧地利營地。在杜布羅夫尼克,一場起義驅逐了法國人,並成立了一個地方政府,希望恢復拉古薩共和國,但這座城市於1813年9月20日被奧地利軍隊占領。扎達爾(扎拉)在被圍困 34天後於 1813年 12月 6日投降。科托爾(卡塔羅)及其周邊地區於 1813年被黑山軍隊占領,他們抵抗持續到1814年 6月11日,黑山親王在奧地利軍隊出現後將領土割讓給奧地利帝國。滑鐵盧戰役後,英國軍隊於 1815年7月從達爾馬提亞海岸的島嶼撤出。

維也納會議確認了奧地利對所有伊利里亞省份的主權,無論它們在1809年之前是否已經加入。1816 年,在這些領土上建立了伊利里亞王國(達爾馬提亞除外)。1822年,克羅地亞地區轉變為匈牙利州份,伊利里亞王國於1849年正式廢除,重新分為三個部分。

Remove ads

行政

總督

伊利里亞行省由「總督」管理。第一位是1809年 10月 8日至 1811年 1月的奧古斯特·德·馬爾蒙。1811年 4月 9日,亨利·加蒂安·貝特朗繼任至 1812年 2月 21日,讓-安多什·朱諾(Jean-Andoche Junot)緊隨其後。但在 1813 年,阿布蘭特什公爵陷入瘋狂,這促使拿破崙替換了他。前警察總長約瑟夫·富歇(Joseph Fouché)在新的恥辱後接替了他[1]

法令與語言

帝國政府在以前由奧地利軍事管理的省份實施《法國民法典》。一項法令解放了猶太人,並廢除了禁止他們在卡尼奧拉定居的法律。法律以法語意大利語德語(卡林提亞省)和「克拉尼語」頒布:在學者巴塞洛繆·科皮塔爾的堅持下,南斯拉夫語言提升為官方語言,對現代斯洛文尼亞語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行政區劃制度

伊利里亞行省被法國吞併,然後在 1809 年至 1811 年間組織成 11個省,就像整個法蘭西帝國一樣,但這種省級化制度從未完成:

更多信息 省名, 首府 ...

1811 年,伊利里亞行省進行了重組,分為四個省(萊巴赫、卡爾施塔特、的里雅斯特、扎拉),然後是七個管轄區(intendance),每個管轄區再分出委派區(subdélégation)[2]

Thumb
1810年的意大利,伊利里亞行省位於右側的藍色部分
更多信息 省名, 首府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