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
墨西哥作家、哲学家(188?—1959)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卡爾德隆(西班牙語:José Vasconcelos Calderón,1882年2月28日—1959年6月30日)[1],是墨西哥作家、哲學家和政治家,他被稱為墨西哥革命的「文化領袖」及墨西哥近代教育的締造者,也是現代墨西哥發展過程中極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人物之一。生於瓦哈卡州,早年就讀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並參與組建了青年文藝協會,以推廣文化民族主義,墨西哥革命爆發後加入馬德羅起義軍,1920年擔任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校長,翌年出任阿爾瓦羅·奧布雷貢政府的教育部長,負責推動教育改革、在全國普及教育,1924年辭去教育部長職務後曾參選瓦哈卡州長、墨西哥總統但均以落選告終。晚年潛心文學創作,著有自傳體小說《克里奧爾人尤利西斯》等。在哲學領域,其思想具有文化民族主義色彩,其主要哲學理論「宇宙種族」肯定族群融合的意義,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現代墨西哥國族認同的形成。
Remove ads
早年生涯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於1882年2月27日生於墨西哥瓦哈卡,是海關官員伊格納西奧·巴斯孔塞洛斯·巴雷拉(Ignacio Vasconcelos Varela)與卡門·卡爾德隆·孔德(Carmen Calderón Conde)之子[2]。在3歲時,全家遷往美墨邊界的薩薩貝,1887年,又隨家庭移居到科阿韋拉州臨近美國的皮埃德拉斯內格拉斯,並在一年後開始在對岸美國伊格爾帕斯的學校就讀,同時學習西班牙文和英文[3],在校期間,他和其他墨西哥人時常受到盎格魯-薩克遜人同學的歧視,因此與盎格魯-薩克遜人爭論不斷,而在美國就讀的經歷也成為他日後主張「宇宙種族」思想的先兆[4]:464[5]:321。
由於父親頻繁更換工作,巴斯孔塞洛斯童年一直四處漂泊,曾在托盧卡、墨西哥城及坎佩切等地居住就學,最終定居坎佩切,在坎佩切期間,他閱讀了一些法國文學作品,隨即又回到墨西哥城就讀全國頂尖的國立預科學校,在預科學校學習期間,他經歷了母親的逝世,後升入國立法學院(今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法學院)就讀,1905年,他以論文《法律的動態理論》(Teoría dinámica del derecho)取得法學學士學位,升入同校研究所就讀,在赫蘇斯·烏里亞特的介紹下進入法院兼職[2],還參加了由多明尼加人佩德羅·恩里克斯·烏雷尼亞主辦的青年文藝協會,閱讀了烏拉圭作家何塞·恩里克·羅多的《愛麗兒》,思想轉向民族主義[6][7]:132-133。1909年,他與阿方索·雷耶斯、安東尼歐·卡索、馬丁·路易斯·古斯曼、迭戈·里維拉等人創建了墨西哥青年文藝協會,旨在推廣文化民族主義,反對波菲里奧·迪亞斯的實證主義,以構建一個新的墨西哥社會、文化體系[7]:133[8]。
從墨西哥國立法學院畢業後,巴斯孔塞洛斯來到美國華盛頓特區的華納、約翰和高爾斯頓(Warner, John, and Galston)律師事務所任職[7]:133,與此同時,他結識了政治家弗朗西斯科·馬德羅,並加入了馬德羅創建的反對連選連任俱樂部,成為該黨報刊《反對連選連任主義者》(El Antireeleccionista)的主編之一,旨在反對迪亞斯的獨裁統治,該刊物引起了迪亞斯的注意[2][9],並於1909年9月30日遭到政府取締,巴斯孔塞洛斯與同儕費利克斯·帕拉維契尼也為此被迫躲藏了一陣子[10]。
1910年,在紀念墨西哥獨立鬥爭一百週年的活動期間,青年協會在國立法學院大會堂舉辦了一系列講座,9月12日舉行閉幕講座,由身為協會主席的巴斯孔塞洛斯主講。他的演講主題是「加比諾·巴雷達先生與當代思想」(Don Gabino Barreda y las ideas contemporáneas),帶有辯證的意味,他肯定了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思想對墨西哥舊教育體系的貢獻,但也批判了這種實證主義所主張的決定論和機械論,以及以加比諾·巴雷達為代表的「科學派」團體之意識形態對墨西哥社會進步的阻礙[7]:136-137[11],此演講的內容得罪了迪亞斯,巴斯孔塞洛斯隨即遭到當局通緝,被迫前往美國紐約,三個月後才返國建立了自己的律師事務所,與此同時,試圖透過選舉擊敗迪亞斯的馬德羅亦一度在聖路易斯波托西被當局監禁,其父親將其保釋後,便偷渡到美國德州的聖安東尼奧,提出了「聖路易斯波托西計劃」以推翻迪亞斯政權[12]:32-33。作為對馬德羅的報復,墨西哥當局迫使巴斯孔塞洛斯關閉了律師事務所,他再度被迫流亡至美國,並充當馬德羅與華府的牽線人[2][12]:33。
Remove ads
墨西哥革命期間

1910年11月,潘喬·比利亞、埃米利亞諾·薩帕塔等人發動戰爭推翻了迪亞斯政權,迫使迪亞斯流亡法國,馬德羅也隨即在革命派迎接下回國出任總統,馬德羅創建的反對連選連任俱樂部隨即改組為進步立憲黨,而巴斯孔塞洛斯也得以返回墨西哥城,出任該黨的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2]:33,巴斯孔塞洛斯還與墨西哥青年文藝協會的一些成員倡導建立了墨西哥人民大學,這個教育機構旨在透過傳授技術性、實務性和即時實用性的課程及人文主義課程,發展成人教育,該校的設立也為其日後擔任教育部長時大力發展各項教育專案的行動奠定了基礎[2][13]。
馬德羅就任總統後並未兌現對薩帕塔等農民起義軍的承諾,拒絕給予農民土地,引發了後者的不滿,馬德羅與薩帕塔的支持者也因此爆發戰爭,軍人維多利亞諾·韋爾塔便利用兩派人馬的矛盾發動政變,推翻了馬德羅,自任總統[14],巴斯孔塞洛斯則被迫流亡歐洲,1913年3月,馬德羅的親信貝努斯蒂亞諾·卡蘭薩任命巴斯孔塞洛斯為機要特務,1914年7月,卡蘭薩擊敗韋爾塔,取得政權,並任命巴斯孔塞洛斯為國立預科學校校長,但他很快便在阿瓜斯卡連特斯會議上因與卡蘭薩意見不合而宣布辭職,隨即遭到監禁,但他隨即脫逃並投靠了阿瓜斯卡連特斯會議推舉的總統歐拉利奧·古鐵雷斯[7]:133[12]:33-34,並被古鐵雷斯任命為教育部長,但古鐵雷斯與卡蘭薩、薩帕塔、比利亞等革命派領袖關係欠佳,加上勢力不敵後者,1915年1月16日,比利亞、薩帕塔的部隊攻占了墨西哥城,古鐵雷斯、巴斯孔塞洛斯等人則被迫逃離首都,遷都聖路易斯波托西,巴斯孔塞洛斯隨即於當年3月從阿羅約博士市營地前往美國國務院,向美國政府提交國書,並提交了一份關於古鐵雷斯撤出墨西哥城並在新萊昂州建立政府的事件的回顧檔案,試圖爭取美國政府的外交承認[15][16]。
1915年4月,另一位軍事領袖阿爾瓦羅·奧夫雷貢在塞拉亞戰役擊敗了潘喬·比利亞,巴斯孔塞洛斯被迫流亡國外,而美國政府則於當年10月承認貝努斯蒂亞諾·卡蘭薩的政府為墨西哥的合法政府,巴斯孔塞洛斯隨即淡出公共事務,潛心創作[9],1916年,他得到了南美洲一家國際學校的聘書,前往南美洲任職[12]:34,在秘魯待了6個月,結識了里卡多·帕爾馬、曼努埃爾·岡薩雷斯·普拉達、阿夫拉姆·巴爾德洛馬等知名作家[17],巴斯孔塞洛斯在離開秘魯後仍然對秘魯對他的接納表示感謝,並曾以散文記敘在秘魯的這段經歷[18]。離開秘魯後,巴斯孔塞洛斯再度來到美國,先後居住在紐約、加州,擔任過律師,直到卡蘭薩於1920年在奧夫雷貢發動的一場軍事政變中被暗殺身亡,他才決定返回墨西哥[12]:34[19]:58。
Remove ads
後革命時代

1920年5月,貝努斯蒂亞諾·卡蘭薩遇刺身亡,阿道弗·德拉韋爾塔成為臨時總統,巴斯孔塞洛斯隨即返回墨西哥,隨後被韋爾塔任命為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校長,在就職儀式上,他發表演講指出墨西哥的大學已經腐朽扭曲,並主張該大學為民而生[20]:61-62。受羅多的愛麗兒主義的影響,他重新設計了這所大學的校徽,其中心繪有一幅拉丁美洲地圖,兩邊分別有一隻墨西哥雄鷹和象徵南美洲的安第斯神鷲護衛,校徽中寫有格言「為了我的種族,文化將發揚光大」(Por mi raza hablará el espíritu),背景亦添加了墨西哥中部的火山山脈和仙人掌,這個徽章寓意着拉丁美洲的一體化,巴斯孔塞洛斯也藉由這個新校徽試圖將自由的新思潮及團結國民的思想引入校園[7]:134。
1920年9月,工黨領袖阿爾瓦羅·奧夫雷貢在當年的總統大選中勝出,接替阿道弗·德拉韋爾塔出任總統[21]:471,奧夫雷貢上任後亟需重建在10年內戰中被蹂躪的墨西哥,便決定大力支持教育事業,修法重建了卡蘭薩在任期間被廢除的墨西哥公共教育部,以扭轉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天主教會壟斷鄉村教育的局面,巴斯孔塞洛斯也在墨西哥國內四處奔走,以尋求民眾對該國教育改革的支持,1921年10月12日,奧夫雷貢任命他為公共教育部長[5]:323[12]:34。
巴斯孔塞洛斯上任後,便對墨西哥的教育系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7]:134-135,試圖建造公立的農村學校及鄉村師範學校、聘請合格的鄉村教師、在全國普及鄉村教育,開設聚焦於鄉村生活的課程,以教化農村居民,使他們在文化上融入墨西哥主流社會[5]:324[22]:346-347。巴斯孔塞洛斯還向鄉村派出了由社工、醫護人員、教師等組成的文化講習團,他們在各村鎮流動工作,負責培訓教師、幫助村民識字,亦對鄉村的經濟發展提出指導意見[23]。由於中央政府資金有限,加上師資欠缺,天主教會建立的學校在部分鄉村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為了讓不諳西班牙語的墨西哥原住民融入國家,巴斯孔塞洛斯轉而鼓勵教會學校為原住民提供雙語教育機會,參與政府主持的掃盲運動[12]:36。巴斯孔塞洛斯還為擴大後的公立學校系統印製了大量教材,但當時的知識界對於如何評介墨西哥革命未能達成共識,因此,迪亞斯政權時期由教育部長謝拉主持編寫的早期歷史教材仍被廣泛沿用[24]。公共教育部還組建了圖書館組,負責在全國發展民眾圖書館[25]。與此同時,巴斯孔塞洛斯也委託了藝術家在公共建築的牆壁上創作壁畫,發起了墨西哥壁畫運動,迭戈·里韋拉,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科與大衛·阿爾法羅·西凱羅斯等知名畫家都參與了此次藝術運動,他們展現了該國的民族服飾及手工藝品等,試圖提升墨西哥人的國族認同[26]。
Remove ads
1924年,普盧塔科·埃利亞斯·卡列斯就任總統,巴斯孔塞洛斯因與其意見不合而於6月30日離職。美國學者約翰·哈多克斯認為他的辭職標誌着墨西哥革命的轉折,高地酋對政權的掌控和文化民族主義者的邊緣化[27],隨即作為獨立候選人參加了家鄉瓦哈卡州的州長選舉[28]:30。當年,瓦哈卡州長曼努埃爾·加西亞·維希爾參加了由前總統阿道弗·德拉韋爾塔發動的叛亂,但迅速遭到卡列斯、奧夫雷貢的鎮壓,維希爾被處決,伊薩克·M·伊瓦拉將軍被當局任命為臨時州長,負責改組該州的行政部門,消弭維希爾的影響力,亦改變了該州的政治生態環境[28]:19-21。在州長選舉中,他未能擊敗受到當局支持的對手奧諾弗雷·希門尼斯(Onofre Jiménez),最終敗選[28]:40-41。巴斯孔塞洛斯也被迫流亡到西班牙,並於1925年在巴塞羅那發表了哲學作品《宇宙種族》[29]。第二年又前往美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至1928年,隨即返回墨西哥[30]。
1928年7月1日,由於卡列斯修改憲法,奧夫雷貢得以再度參加當年的墨西哥總統大選,並以100%的得票率勝出[21]:472,但未及就任便於7月17日遇刺身亡。埃米利奧·波特斯·希爾出任總統,但實權仍然掌控在卡列斯手上,卡列斯還組建了革命制度黨,吸收了墨西哥全國大部分的地方高地酋,該黨也因此成為墨西哥最大的政黨[19]:58-60。當局也於1929年重新舉行總統大選,巴斯孔塞洛斯作為進步憲政黨的候選人參加了是次總統大選,並為此積極競選動員了全國民眾,亦承諾當選後賦予女性選舉權,最終不敵革命制度黨的帕斯夸爾·奧爾蒂斯·魯維奧,敗選後的巴斯孔塞洛斯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指控革命制度黨操縱選舉,並呼籲支持者發動全國性起義,但從未實現,失望的巴斯孔塞洛斯隨即前往美國,而奧爾蒂斯·魯維奧的勝選,也標誌着革命制度黨71年執政的開始[31][32]。
Remove ads
再度來到美國後,巴斯孔塞洛斯在墨僑聚居的多個城市呼籲武裝鬥爭,推翻墨西哥執政的革命制度黨,亦向報社投稿,然而,他的行為不僅沒有激勵墨西哥的追隨者,反而引起了墨西哥外交部和美國政府的關切。1930年3月初,哥倫比亞《時代報》社長愛德華多·桑托斯邀請巴斯孔塞洛斯前往哥國演講,他也萌生了在中南美洲進行一次巡迴演講的想法,以為他的新書出版事業籌集資金[33]:29,3月24日,巴斯孔塞洛斯搭乘「巴拿馬號」離開美國,來到巴拿馬,該國教育部長及他的支持者歡迎了他的到來,在巴國,他發表了一系列演講,同時譴責卡列斯,亦哀嘆墨西哥執政府破壞教育成果的現實[34]。隨後,他又前往哥斯達黎加、哥倫比亞、厄瓜多的大學巡迴演講,講述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及作為流亡「民選總統」的不幸境遇,又離開厄瓜多前往古巴與妻兒相聚,同時在當地的大學授課、寫作,當年,他還在洪都拉斯、薩爾瓦多進行了演講,直到當年12月25日返回紐約[33]:29-30。翌年,他前往法國、西班牙[9]。
出於對西班牙發展前景的失望,巴斯孔塞洛斯決定前往阿根廷,在阿根廷友人阿爾弗雷多·帕拉西奧斯的邀請及國立拉普拉塔大學的支持下,他於1933年9月乘船前往阿根廷,直到1935年1月離開。在拉普拉塔大學,他與西蓋羅斯就墨西哥政權的本質進行了爭論,而他的聲望也因此大跌,在文藝界,他的傲慢及偏激的思想也招致了里卡多·羅哈斯、維多利亞·奧坎波等人的排斥。儘管如此,拉普拉塔大學的校長里卡多·里韋內還是為他提供了教授伊比利亞-美洲社會學課程的機會,巴斯孔塞洛斯自己也時常向《批判報》投稿以維持生計,而畫家貝尼托·金克拉·馬丁、探戈舞曲作家桑托斯·迪塞波洛則與他交好。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巴斯孔塞洛斯還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同道,思想日趨傾向沙文主義、反猶太主義及納粹主義[33]:32-40。
在流亡國外期間,巴斯孔塞洛斯所有試圖影響墨西哥政壇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隨着時間的流逝,其部分支持者(反連任主義者)則與當局和解,重返政壇,但巴斯孔塞洛斯卻指責他們向卡列斯主義者投降,背叛了1929年11月選舉的精神。反連任主義者則對巴斯孔塞洛斯的批評感到不滿,宣布與其決裂[33]:31。1935年再度赴美後,巴斯孔塞洛斯卻選擇了與卡列斯和解,當時的卡列斯正因與拉薩羅·卡德納斯意見不合被迫流亡美國。與此同時,巴斯孔塞洛斯也發表了自傳體小說《克里奧爾人尤利西斯》、哲學研究書籍《美學》、《哲學思想史》等[33]:40-41。
Remove ads

1938年,拉薩羅·卡德納斯表示不反對巴斯孔塞洛斯返回墨西哥,同時,美國政府也拒絕為他的簽證延期[30],他只好從美國亞利桑那州諾加利斯駕車越境回到墨西哥城,隱居在特拉科帕克,隨後,他成為親法西斯主義的雜誌《大陸雜誌》(Revista continental)的編者,同時完成了他的《哲學手冊》(Manual de filosofía)。1941年,他被當局任命為墨西哥國家圖書館館長,在此期間,他還參與創建了文化組織墨西哥國立學院,並成為後者的創始成員之一。1947年,他還獲得了母校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33]:41[35]。
晚年的巴斯孔塞洛斯將重心放在寫作上,鮮少參與政治活動。1958年,他當選為國際哲學學會聯合會副主席。1959年6月30日,巴斯孔塞洛斯在墨西哥城家中因病逝世,起初葬於花園公墓,1985年,他的遺體被移至墨西哥城都主教座堂[9][36]。
Remove ads
個人生活
1906年,巴斯孔塞洛斯在特拉斯卡拉與原籍瓦哈卡州的塞拉菲娜·米蘭達(Serafina Miranda)結婚,並育有一子一女,分別是何塞·伊格納西奧及卡門[37]。但巴斯孔塞洛斯也與多位情婦保持關係,其中包括演員貝爾塔·辛格曼、作家安東尼埃塔·里瓦斯·梅爾卡多及埃萊娜·阿里斯門迪·梅希亞[38]:4,其中阿里斯門迪對巴斯孔塞洛斯影響最大,並被他描述為一位「完美的情人」[39]:172。1942年,米蘭達逝世後,巴斯孔塞洛斯又與鋼琴家埃斯佩蘭薩·克魯斯(Esperanza Cruz)結婚,兩人生下了幼子埃克托爾·巴斯孔塞洛斯[40],埃克托曾在墨西哥外交部門擔任多個要職,現擔任墨西哥駐聯合國常任代表[41]。
Remove ads
思想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早期思想受到烏拉圭思想家何塞·恩里克·羅多作品《愛麗兒》所闡釋的文化民族主義思想的影響,其主要哲學理論「宇宙種族」亦具有此類特徵。巴斯孔塞洛斯試圖藉此理論駁斥19世紀流行的實證主義、白人優越主義思想,他認為西班牙殖民統治創造了拉丁美洲的混血族群,並肯定不同族群通婚的意義,認為混血是將全體人類結合為第五個人種——宇宙種族的道德和物質基礎,同時有助於四大人種突破固有的生理、心理劣勢,而透過混血產生的宇宙種族將主宰世界,此理論曾影響後革命時期的知識份子,更透過公共教育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傳播,以激起近現代墨西哥人的國族認同[42][43]。基於構造現代民族國家的考量,他也主張將非以西班牙語為母語的原住民融入國家發展專案,改變他們特有的政治、經濟和宗教組織形式,這也是其在擔任教育部長時致力於將公共教育引入農村地區的原因之一[44]。巴斯孔塞洛斯也反對門羅主義,在《玻利瓦主義與門羅主義》(Bolivarismo y Monroismo)中,他亦反對將使用葡萄牙語的巴西排除出拉丁美洲,主張拉美各國應該適時接納巴西,團結一致對抗美國的泛美洲主義,但也對於巴西勢力擴張、在外交政策上親近美國、疏遠西語美洲國家感到擔憂[45]:468-469。
巴斯孔塞洛斯的另一個思想是美學一元論,又稱為形而上唯美主義,該思想深受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神秘主義影響,卻又消除了柏格森形而上學論中的二元論傾向,他認為美學階段是人類文明的最高階段,而人類社會不應該盲目追求工業化,而應該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發展文教事業,實現美學引領的社會[46]:57。其美學一元論的哲學思想堅持嚴格的宇宙能量「存在論一元論」以及一種多元的「等級一元論」,而物質、生命和意識被其設想為同一能量的三種不同「反噬」[47]:508。巴斯孔塞洛斯反對實證主義的科學方法,並強調人的想象力及直觀力在獲取知識中的作用,他認為人的意識有先驗理性、強制倫理及審美判斷的作用,而審美判斷則是判斷的最高境界,可應用於物質、感情反應及神秘行動,在《邏輯結構》中,他還提出了理性的、歸納的、倫理的及審美的四種邏輯方法,亦認為審美的邏輯方法才是真正的知識[48]:28-29。在機械論上,他認為能量水準有四種,分別是原子水準、生物水準、人類靈魂水準及神性水準,其中,神性水準亦即具有神性的人,長期維持着孤立狀態,依靠自己的存在而生,並與所有創造物相互連結,而其它的事物皆依靠它而存在,是能量水準的最高境界[48]:29-30。
著作
巴斯孔塞洛斯哲學著作頗豐,其早期作品有《畢達哥拉斯:韻律論》、《美學一元論》(El monismo estetico)、《印度斯坦研究》(Estudios indostánicos)等[49],其中《印度斯坦研究》闡述了他對佛教及印度哲學思想的理解,也是西班牙語世界最早介紹佛家思想的著作之一[50],《形而上學論》(Tratado de metafísica)、《倫理學》(Ética)、《美學》(Estética)則體現了巴斯孔塞洛斯的審美哲學思想以及對於知識獲得理論的理解[48]:28-30,被視為其美學一元論的三部曲。晚年出版的《邏輯結構》(Lógica orgánica)及《總論》(Todología)則被視為前述三部曲的補充之作[47]:507。在成書於1925年的《宇宙種族》中,巴斯孔塞洛斯還提出了讓各種族透過融合成為「宇宙種族」,並藉由其統治達到消除各人種劣勢特徵,迎來更高尚的精神生活境界的目的,該作也是其代表的哲學著作[51]:420。
在文學領域,巴斯孔塞洛斯以小說創作見長,其代表作為自傳體小說《克里奧爾人尤利西斯》(Ulises Criollo),其記述了作者從童年到墨西哥革命時期的生涯,1936年,其續篇《風暴》(La Tormenta)出版,其反映作者參與民族主義文化活動的經歷,文中也不乏對自己與阿德里亞娜(Adriana,即埃萊娜·阿里斯門迪·梅希亞)羅曼史的描述,用詞精湛細膩,評論家恩里克·克勞澤亦認為巴斯孔塞洛斯對這段關係的描述「是墨西哥文學中最著名的『瘋狂愛情』描寫」[52][53]:57,在這些自傳體小說中,巴斯孔塞洛斯將自己的飄蕩、流亡生活比作古希臘英雄奧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並試圖藉此作品證明自己與祖國墨西哥的政治命運相聯繫[54]。除此之外,他還著有《墨西哥的知識界》、《墨西哥當代文化運動》、《文學漫筆》、《現代悲劇》等文學評論[55]。
Remove ads
評價與紀念
墨西哥政府大致上肯定巴斯孔塞洛斯為建立現代墨西哥教育體系所做的貢獻,他與自己的精神導師羅多一樣被尊為「美洲青年良師」[56],該國有以他命名的圖書館、紀念碑、學校和街道。其中包括以他命名的公共圖書館巴斯孔塞洛斯圖書館以及其家鄉瓦哈卡的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大學[57][58]。美國哲學家羅曼內爾(Patrick Romanell)也肯定其哲學貢獻,將其與安東尼奧·卡索、薩姆埃爾·拉莫斯並列為20世紀墨西哥最偉大的哲學家[59],另一位美國學者、曾翻譯巴斯孔塞洛斯作品的威廉·克勞福特(William Rex Crawford)則稱他是墨西哥革命期間最偉大的愛國主義思想家之一[60]:74-75。
但也有學者批評巴斯孔塞洛斯的文化民族主義思想,如美國學者瓊·佛朗哥認為其理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墨西哥的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有助於促進拉丁美洲的一體化,但他也認為這種思想有較大的局限性,難以解決墨西哥乃至的長期發展困境[46]:60。秘魯思想家何塞·卡洛斯·馬里亞特吉便認為「宇宙種族」理論體現了巴斯孔塞洛斯的救世主心態,導致脫離墨西哥社會的現實及人民群眾,最終因遭遇挫折喪失勇氣,亦無法實現其主張。中國學者劉承軍更指出巴斯孔塞洛斯不能擺脫自己的精神貴族立場,進而導致理想幻滅,悲觀失望[46]:60-61。在墨西哥,哲學家卡洛斯·蒙希瓦伊斯雖然肯定巴斯孔塞洛斯擔任公共教育部長期間透過教育和對民眾的讓步,逐步實現大眾的文明化,建立國族認同的貢獻,但認為其所倡導的文化民族主義,最終變質成為了墨西哥官方所自我標榜的口號及法律規範,或是官方規避社會問題的工具[61]。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