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俄古革斯沙丘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俄古革斯沙丘群(Ogygis Undae)是火星上唯一命名的南半球沙丘場[1],它位於火星南部高地阿耳古瑞平原外側[2],範圍為南緯9.94度至南緯49.37度、東經292.64度到東經294.93度(西經65.07度到西經67.36度)[3],並以南緯49.66度、東經293.79度(西經66.21度)為中心,向東西延伸約87公里[4][3],其覆蓋面積達1904公里2,該沙丘場取名自火星古典反照率特徵「俄古革斯區」[3],該名字是指古希臘神話中最古老的國王-俄古革斯[3],2015年9月17日被國際天文聯會正式批准接受。由於俄古革斯沙丘群幅員遼闊,現已成為火星沙丘形態和沙粒成分研究一個的主要課題[4][2]。
形態
俄古革斯沙丘群是被輸送系統所散播沙子的最終沉降區,該系統由歐空局火星快車號上的高分辨率立體相機相機拍攝到。這一輸送系統的複雜性與地球上的一些事例子一樣廣泛。俄古革斯沙丘群有多種形態的沙丘,包括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壟、穹頂和星形沙丘。沙丘類型的多樣性表明它們是沉積在多模式風況中,不同的風匯入到沙丘所在的盆地內,攜帶來多個源區的沙子[4],形態的複雜性也反映在沙丘沉積物的多樣性礦物成分上[2]。
成分
俄古革斯沙丘區的礦物分布呈不均勻和雙峰式分布[2],兩種主要顆粒類型的相對並列揭示了風成作用如何影響火星表面的沙子輸送[2]。2016年,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們利用火星全球探勘者號上的熱輻射光譜儀和2001火星奧德賽號探測器上的熱輻射成像系統採集並分析了成分光譜[2][5]。俄古革斯沙丘群的其他特徵,如夜間熱慣量值,也證實了整個沙丘區存在雙峰沙型分布的發現。
熱輻射光譜儀從蓋爾撞擊坑內大型沙丘場獲得的結果被用作與俄古革斯沙丘群數據進行對比,因為蓋爾撞擊坑的特徵由軌道探測器和美國宇航局火星探測車在現場進行了較全面的勘查,好奇號漫遊車是火星科學實驗室任務一部分[2]。俄古革斯沙丘群與蓋爾撞擊坑內沙丘場在沙型成分和同質性方面都不同,這表明這些沙丘場的來源類型以及與各自沙源的距離存在差異[2][5]。美國地質調查局調查人員還指出,俄古革斯沙丘群的沙丘看上去與亞利桑那州大瀑布的沙丘相似[2][5]。
Remove ads
另請查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