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公館圓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公館圓環是位於臺灣臺北市公館地區的圓環,地處臺北市中正區、大安區、文山區交界,為基隆路三段、羅斯福路四段、羅斯福路四段113巷、羅斯福路四段119巷、羅斯福路四段123巷路口,是往來臺北市中心、景美、木柵、信義區、新北市新店及永和的交通要道。圓環下有地下公車專用道。1967年起建;2025年9月13日開始填平地下道,2025年9月29日拆除圓環。
![]() |
Remove ads
歷史
始建於1967年。[1]1968年12月,台北市政府交通督導會報指出該處交通狀況不良,需要重新整理。[2]
1971年,因應福和橋興建,基隆路南端延伸至福和橋頭,全線拓寬並改為柏油路。[2]
根據臺北市政府統計,2019年至2025年的肇事率為全臺北市最高,平均1.5天發生一起車禍。[1]
結構
圓環內有抽水機房、自來水箱涵,上方為基隆路高架橋,下方為車行地下道,其中車行地下道在2016年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啟用後被納入,成為臺灣少見的A型路權公車專用道[3];更下方則是台北捷運新店線的潛盾隧道。[1]
存廢
福和橋在1971年落成後,來往於新北市永和和臺北市之間的車流量大增,並在1979年引起公館圓環的存廢討論。[4]
臺北市政府曾在1982年、2007年、2014年、2015年與2021年做過存廢評估,其中2021年的報告指出:若要拆除圓環,需要花費20個月加強結構,工程期間將使交通嚴重惡化。[1]
2025年3月25日,時任蔣萬安市府宣布將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地下公車專用道,[5]2025年5月29日舉行地方說明會,表示預計2025年6月28日動工。[1][6]部份議員和反對派民眾紛紛表達不滿,認為此舉將使該處交通惡化,並提出希望有其他解決方案的意見。[1][7]
針對相關意見,市府曾宣布暫緩施工並舉行公聽會,其後決定在2025年9月13日正式施工,[8]此舉讓時任台北市市長蔣萬安被反對者批評忽視民意、一意孤行。施工前一日晚,台灣大學等周遭學校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等交通團體於圓環抗議,要求停止施工。[9][10]
-
嘲諷蔣萬安的海報
-
抗議施工將致塞車
-
各種抗議塗鴉
-
「路逼蔣」諧音日語ルビィちゃん
抗爭行動
2025年9月12日,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舉辦「守環行動:圓環走讀」行動,要求北市府停止施工、重啟協商。抗議北市府強拆圓環,應該優先試辦圓環標線號誌改善方案;以及,反對北市府填平公車地下道,應確保大眾運輸的通行權。[11][12]許多交通團體、學生團體也對此表達反對立場,包括: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Cheap、通勤者之歌、貓頭鷹交通書、企鵝交通手札、臺師大學生會、臺大學生會、臺科大學生會等。[13][14]
拆除
2025年9月21日,時任副市長李四川稱公館圓環工期從原本預估65天變成17天完成,預計9月29日就可以恢復通車。[15][16]
影響
2025年9月15日,永福橋車流增加,因而塞車。[17][18]9月16日到18日,羅斯福路、福和橋等地方皆出現雍塞車流,[19]臺北市政府解釋是廠商未經同意封閉車道施工以及車禍所致;[20][21]時任台北市立委徐巧芯則表示只是在等紅燈。[22]
9月30日是公館圓環改為正交路口的首個上班日,市長蔣萬安等視察時稱還算順暢。[23]多個媒體則報導,羅斯福路五段到六段路況壅塞。[24][25][26]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