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劉遼逸
中国翻译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劉遼逸(1915年—2001年),男,安徽濉溪人。原名劉長菘,筆名向葵。中國翻譯家。
生平
1915年1月8日出生。籍貫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集[1]。臨渙小學校畢業後,在安徽中學讀初中。1931年秋考入北平大學附屬高中,期間受一些進步老師的影響,1932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同年夏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其後考入北平大學俄文商業系,師從曹靖華。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大學於1938年併入西北聯合大學,遷校至陝西漢中。他在此時擔任中共西北聯合大學學生支部書記。1939年夏大學畢業,任中國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顧問事務處翻譯[3]。
1943年起,在桂林從事譯介俄國和蘇聯文學的工作,將蘇聯作家科涅楚克的《前線》首次翻譯發表。期間曾在李濟深創辦的廣西蒼梧中山中學教書[3]:194。1946年參加東江縱隊,經煙臺到大連,在光華書店工作。1949年任國際書店副經理。1951年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4]。
中國民主促進會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5],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83年-1988年)[6]。
1985年11月,跟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蘇聯訪問[7]。
2001年5月去世,享年86歲。
Remove ads
作品
譯著長篇小說《遠離莫斯科的地方》(與謝素台合譯)、《杜布羅夫斯基》、《戰爭與和平》、《哥薩克》、《哈吉穆拉特》,劇本《前線》,中篇報告文學《絞索套着脖子時的報告》(1948年大連光華書局出版)、《狡猾的寡婦》,兒童中篇小說《太陽的寶庫》等。
榮譽
- 第一屆魯迅文學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榮譽獎(1998年2月)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