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宋刻本《范仲淹文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北宋刻本《范文正公文集》,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范仲淹的著作合集於北宋時期的刻本,共二十卷,並且是目前流存於世的《范文正公文集》刻本中年代最早的。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註 1][註 2],亦在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中[註 3]。
由於現存的《范文正公文集》(以下簡稱《文集》)古代刻本,均是根據元朝天曆元年(即公元1328年)刊刻的歲寒堂刻本,再修版重印或據以校刻的。因此這一北宋時的刻本作為目前現存年代最早的《文集》刻本,儘管可能仍不是《文集》最早的初刊本,但對於還原《文集》與范仲淹作品的本來樣貌,以及對研究范仲淹生平乃至宋代文學與古書版本學,都有重要的意義。[1]
特徵
與其他多數現存刻本一般,共二十卷。每半頁有九行,一行有十八個字。卷端題有「范文正公文集」,書口題有「集卷一」,卷首有蘇軾所作的《序》。卷一整卷均抄配,根據曾經收藏此刻本的近代藏書家傅增湘的《藏園群書題記》初集卷五中所説,是他收藏後請人「依乾道本按行格字數補錄」,即並非原本。卷二至二十為宋刻原本,間中有抄配。每卷均是先出該卷的細目,然後連接正文。[2]
由於此刻本的避諱字眼,如「桓」(北宋欽宗名)、「構」(南宋高宗名)等字均沒有缺筆以作避諱,所以可以推斷這是北宋時期宋欽宗在位以前(即公元1126年以前)的刻本。同時,元朝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的歲寒堂刻本雖然刊刻於元朝,但「構」字寫為「御名」二字,故可以推斷天曆本是根據南宋初年宋高宗在位時的刊刻本而來[3],因為宋朝時規定如果是當時在位的皇帝的名,必須要將這一字改寫成「御名」[4]。
參考
文獻
注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