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北海坑道 (東引鄉)
臺灣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的軍事坑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東引北海坑道,是位於中華民國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燕秀澳西側的一條隧道,過去為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因戰略因素興建,專供游擊戰艇停泊使用的地下碼頭。[1]
歷史
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機後,為避免惡劣天氣和解放軍襲擊,根據連江縣志續修初稿兵事志中,「馬祖小艇坑道案」工程始於1965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的建議,但參謀總長黎玉璽呈蔣中正總統批示為「緩辦」。後因文化大革命造成台海情勢動盪,因戰略任務需要,1969年1月,國防部批准於雷開瑄司令官任內,分別在南竿、北竿、東引、西莒開鑿小艇坑道。以用於停泊機械化登陸艇與游擊戰艇,好方便軍方人員進行物資卸載。 [2][3]
1969年1月,經簽奉蔣中正總統指示後,將馬祖小艇坑道案定名為北海案,並列為第一優先構建設施,於2月10日調派加強之工兵營、工兵連以及所需機具分赴東引開鑿小艇坑道,坑道至1970年宣告完工。坑道興建完成不久,所在域即因颱風來襲,使露天水道內側岩壁的防波堤沒辦法阻擋,造成「鐵血號」交通船沉沒,1972年初,馬防部覆請在東莒構築小艇船台一節,經國防部研擬,因東引坑道受強颱衝擊,致閘門大部份設施倒塌,派遣陸軍第十軍團司令部工兵第519營封閉南橋入口,東引北海坑道一節停止施工。
2000年2月,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斥資新台幣1260萬元動工整修北海坑道,2001年整修後開放,內部重建步道及欄杆,坑道末端樹立八名軍人紀念塑像,坑道旁興建紀念碑一座,另構築拱橋,後在2008年向公眾關閉。[4]
2018年,為提升人工繁殖龍蝦的成功率,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國立海洋大學選定東引北海坑道作為復育示範基地,興建擋浪牆防護坑道,增建四座露天養殖池。[5][6]
Remove ads
結構
東引北海坑道坑道長約148公尺,寬約9至15公尺。[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