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卡羅琳·帕里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卡羅琳·帕里殊
Remove ads

卡羅琳·帕里殊Carolyn Parrish,出生名Karolina Janoszewska,1946年10月3日),加拿大政治人物,現任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長。 [1] [2]她於1993年至2006年作為聯邦自由黨議員代表安大略省密西沙加選區擔任眾議院議員,2004年至2006年退出自由黨後以無黨籍身份擔任議員。2006年她成為密西沙加市議會的市議員,並一直任職至2010年。短暫退出政壇後[3],帕里殊在2014年市政選舉中競選並贏得了第5區議員職位。 [4]她於2024年3月15日辭職,以參加2024年密西沙加市長補選。

事实速览 卡羅琳·帕里殊 Carolyn Parrish, 第7任密西沙加市長 ...
Remove ads

背景

帕里殊本名卡羅琳娜·亞諾舍夫斯卡(Karolina Janoszewska),擁有波蘭血統。 [5]她的妹妹是浪漫小說家瑪莎·卡納姆。 [6]帕里殊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聖邁克爾學院並於 1969年畢業,成為一名高中教師。她於1985年至1990年擔任皮爾區教育局受託人,並於1988年至1990年擔任主席。她於1993年首次以自由黨身份當選下議院議員,並在1997年2000年2004年的三次大選中再次當選。她以獨立國會議員的身份結束了自己的聯邦職業生涯,代表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的密西沙加—厄林代爾選區英語Mississauga—Erindale[7]

從政

帕里殊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的2003年2月26日在離開議會的途中用記者會麥克風說:「該死的美國人,我討厭那些混蛋!」 [8]她後來告訴媒體,她的言論是針對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和他的政府,而不是針對全體美國人民。官方反對黨加拿大聯盟黨的議員要求時任聯邦自由黨黨魁兼加拿大總理克里田對她進行處罰,但克里田沒有採取任何紀律處分。

2004年8月,帕里殊再次引發爭議,他把支持北美導彈防禦計劃的人稱為「白痴聯盟」,嘲笑小布殊在描述以美國為首的聯盟入侵伊拉克時使用的「自願聯盟」一詞。接替克里田擔任加拿大總理馬田要求克里田在發表此類話題的看法時要更加圓滑和謹慎,但沒有要求她道歉。她回應說:「我是被選區數千名選民選出來的。他們認識我很多年了。我想他們喜歡我的風格。」 [9]

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她對小布殊連任表示震驚。她說「美國與自由世界的其他國家已經完全脫節」,並將其歸咎於911襲擊事件造成的集體「深刻的心理傷害」。 [10]她還說:「我猜不出他的下一步計劃是什麼,但很可能不是和平與愛。」 [11]聯邦保守黨議員要求她為這些言論道歉時,她說這些言論「符合言論自由和思想獨立的優良傳統。」 就在發表這些言論的幾個小時前,馬田在一次私人黨團會議上警告他的自由黨議員不要在美國大選後發表煽動性言論。 [12]帕里殊解釋說她沒有出席會議,但即使她出席了,也無法阻止她說出自己的想法。

2004年10月,在渥太華舉行的議會新聞館年度晚宴上,加拿大總理馬田開玩笑地說要與小布殊會面並討論載人火星任務的可能性。「我心想,如果我們能讓一名加拿大人上太空船,那不是很棒嗎?如果一名加拿大人能被送往數千萬英里外漆黑的太空。而我們全民在電視上觀看一起高聲說,『一路順風,卡羅琳·帕里殊!』」 [13]

2004年11月17日,加拿大廣播公司喜劇系列《這一小時有 22 分鐘》發布的短劇片段中,她踩踏小布殊娃娃並在娃娃頭上施展巫術,她說「這樣做會造成最小的傷害」。完整版於11月19日播出。這幅素描引起了保守黨議員的憤怒,並促使馬田要求與她會面。 [14]

11月18日,加新社援引她的話說,如果馬田和他周圍的人希望她停止發表類似言論,他們就「見鬼去吧」(go to hell)。她接着表示,她對自由黨沒有忠誠度,如果自由黨在下次選舉中落敗,她「不會流一滴淚」,因為她覺得馬田在她提名和競選期間沒有給予她幫助,是對她的背叛。 [15]為了回應這些言論,馬田在國家自由黨黨團主席Andy Savoy的支持下,將她逐出了自由黨黨團。黨團主席說:「我告訴她,雖然我捍衛了她坦率表達觀點的權利,但作為我們黨和政府黨團的領導人,我不能容忍貶低和不尊重他人的行為。」 [16]

2004年11月30日,帕里殊出現在CNN上,接受沃爾夫·布利策和塔克·卡森的採訪,為她反對小布殊的立場以及導致她被自由黨驅逐的最近行動辯護。她還捍衛了加拿大對伊拉克戰爭和國家導彈防禦計劃的整體立場。 [17]

無黨籍議員和退出政壇

2004年12月,帕里殊宣布反對馬田自由黨政府提出在加拿大合法化同性婚姻的立法。令總理馬田感到驚訝的是,儘管她個人支持同性婚姻,但她的選民普遍反對同性婚姻。 [18]

2005年5月19日,總理馬田領導的自由黨政府就2005-06 年度預算法案面臨兩次不信任動議。在投票前的幾天裡,帕里殊表示,儘管她對總理感到不滿,但她仍將支持政府。由於議會內部分歧嚴重,她的支持對於政府的議會信任至關重要。她最終選擇支持自由黨政府,政府以一票之差獲勝。儘管帕里殊表示她正在考慮重返自由黨黨團,並且至今仍是自由黨黨員,但總理的一名助手於2005年7月29日表示,「他沒有考慮過歡迎卡羅琳·帕里殊重返黨團。」 2005年11月28日,保守黨、新民主黨魁人政團在國會通過了推翻自由黨政府的不信任動議觸發2006年聯邦大選,帕里殊是議會四名獨立議員中唯一一位與政府一起投票反對不信任動議的人。 [19]

2005年10月13日,帕里殊的發言人宣布她不會競選連任。 [19]2006年聯邦大選之前,她公開支持密西沙加—厄林代爾選區自由黨候選人艾誠致

Remove ads

市政

在2006年的密西沙加市選舉中,帕里殊以1,400票的優勢當選為密西沙加第6區市議員。然而,在2010年的市選舉中,帕里什以1,889票之差輸給了麥卡利恩的盟友羅恩·斯塔爾。她隨後宣布退出政壇,但也為將來重返政壇留下了空間。 [20] [6] 2011年9月19日,她參加了鄰近第5區的補選,以241 票之差輸給了康寶麗[21]

帕里殊在2014年密西沙加市選舉中贏得席位,擔任密西沙加市議會第5區市議員。 [4]她表示,她認為非公民永久居民應該有權進入市政委員會,但無權進入市議會。 [22]

2024年3月15日帕里殊辭去市議員職務,並在2024年6月10日舉行的2024年密西沙加市長補選英語2024 Mississauga mayoral by-election中競選市長職位,接替已擔任安大略自由黨黨魁的前密西沙加市長康寶麗。娜塔莉·哈特 (Natalie Hart)接替她擔任市議員。他在市長補選勝出成功當選為新任密西沙加市長。[23]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