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印度的非法住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印度的非法住房
Remove ads

印度的非法住宅包括建在居民不擁有土地上的棚屋或簡陋小屋(即侵占土地)以及建造在開發商或建造者不擁有的土地上的非法建築。儘管非法建築可能提供一些基本服務(例如電力),但通常情況下,非法住宅無法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環境所需的服務。使用不合格建築材料和不規範建造方式建造的非法建築可能會倒塌,導致居民死亡。一個近期的例子是2013年4月4日,位於大孟買地區穆姆布拉希爾帕塔地區一棟八層建築倒塌,造成72人死亡。遏制或減輕非法住宅問題的策略包括建造更多的公營住宅、改造安全的非法建築、為棚屋或非法建築的居民制定行動計劃,以及加強對非法建築或棚屋建設的監管。

Thumb
瓦達拉貧民窟。多年來,靠近鐵軌的瓦達拉開始了貧民窟的開發,並開始形成一個大的聚居地。 2006年,州政府採取行動,清理了該地區的貧民窟。[1]

定義

Thumb
孟買/孟買機場周圍貧民窟和棚屋的鳥瞰圖

非法住宅是一種灰色經濟活動,其表現為個人非法侵占財產,或為非法住宅支付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或完全沒有公共服務或設施可用。在某些情況下,電力或水源可能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由於供水質量差以及缺乏下水道和垃圾處理服務,疾病問題十分普遍。[2]為了確保能夠繼續居住在非法占用的地區,其居民通常會向腐敗官員行賄,而腐敗一直是印度的長期問題。通常,與市政部門、警察和地方代表的關係由第三方安排,這些第三方有利益確保非法住宅不會被拆除。由於非法財產不被徵稅,因此沒有收入來源來支付居民所需的健康或其他市政服務。[2]

歷史與背景

法律環境

政府與私營部門基礎設施顧問維納亞克·查特吉 (Vinayak Chatterjee) 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實施的無效土地改革和租金管制政策,以及20世紀70年代的建築高度和土地上限限制,已經「單方面多次加劇了印度的過度擁擠和城市空間短缺」。到20世紀80年代,印度的可負擔住房比例是全球最低的。[3]

《想象中的印度:煥然一新的國家理念》書的作者南丹·尼勒卡尼 (Nandan Nilekani)評論道:

「在20世紀7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看似出於善意卻適得其反的法律,為城市的利益集團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租金管制法和城市土地上限法的影響,按照最佳社會傳統,恰好與其初衷相反。租金法通過規定最短租賃期和嚴格的驅逐限制,基本上讓租客有恃無恐,占據房屋不還;而土地上限法則將大量土地轉入了非法市場。」[4]

印度房地產開發市場可能表現出壟斷寡頭壟斷的趨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孟買所有可用的私人土地都被少數開發機構所控制,這些機構在土地價格高時以小批量釋放土地。自 1957 年《德里發展法案》以來,德里發展局(DDA) 等政府機構一直控制着德里房地產市場,該法案禁止私人開發商進入市場。[4] 2005年啟動的「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國家城市更新使命」(Jawaharlal Nehru National Urban Renewal Mission)包含了多個改革舉措,但由於執行不力,成效有限。通過改善公平有效的監管、加強私營部門的參與以及允許使用私人資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功。[5]通過協調或委派原由州政府執行的職能,以及對市政府官員進行培訓,使其成為更高效的城市管理者,也能為更有效的城市更新項目創造條件。[6]進入21世紀初,城市服務(包括住房)的惡化導致了「非正式、非國家解決方案」的出現,例如當地社區通過收費為貧民窟提供公用服務的嘗試。[7]

人口增長與可負擔住房的不足

據住房和城鄉扶貧部報告,截至2013年,約有1900萬家庭沒有經濟適用房。[8]住房的缺乏加上人口的高速增長,導致大量人群居住在低成本的非法建築中,[8][9]或者在非法土地上搭建簡陋的棚屋或茅屋。[4]例如,許多人遷往大孟買地區尋找工作,由於缺乏可負擔住房,成千上萬人只能居住在貧民窟或露宿街頭。[8]結果是孟買大都會區內的非法住房比例不斷上升。[10][11][12]據報道,截至 2010 年,僅塔那區就有 50 萬棟違章建築。[10]在土地開發項目中,非法土地上的棚屋或茅屋群會進一步增加複雜性。在制定計劃和採取行動以清除或重新安置這些非法占用者之前,相關項目往往會陷入停滯。[3]

非法住房

Thumb
2010 年 1 月 26 日,卡納塔克邦貝拉里一座非法建築倒塌,造成 23 具屍體。[13][14]

違章建築

為了滿足人們搬到新德里、孟買等大城市工作的需求,由於缺乏經濟適用房,出現了許多非法建築。[8][9]建築物通常可以快速創建。一些建築商既不遵守適當的建築實踐和法律,也不執行適當的安全措施。在這些情況下,劣質的建築材料也是罪魁禍首。[8][9][15]孟買地區估計已建造了數百座非法建築。 BBC 記者薩米爾·哈希米(Sameer Hashmi)報道稱,活動人士「聲稱無良建築商經常向當局支付巨額賄賂,而當局卻對這些非法建築視而不見,也不對建築商採取任何行動。」 [9]為了滿足人們搬到新德里、孟買等大城市工作的需求,由於缺乏經濟適用房,出現了許多非法建築。[8][9]建築物通常可以快速創建。一些建築商既不遵守適當的建築實踐和法律,也不執行適當的安全措施。在這些情況下,劣質的建築材料也是罪魁禍首。[8][9][15] [9][備註 1] 孟買地區估計已建造了數百座非法建築。 BBC 記者薩米爾·哈希米(Sameer Hashmi)報道稱,活動人士「聲稱無良建築商經常向當局支付巨額賄賂,而當局卻對這些非法建築視而不見,也不對建築商採取任何行動。」

Remove ads

建築物倒塌

2013 年塔恩大樓倒塌導致 72 人死亡後,CNN 報道稱,警方已「針對該建築的建造者登記了​​一起過失殺人案」。[16] 2010年11月,新德里一棟公寓樓倒塌,造成至少67人死亡。[15]

非法小屋或棚屋

在非法土地上建造的小屋或棚屋有時是用磚和混凝土建造的,但通常是用紙板塑料建造的。小屋社區或貧民窟可能由貧民窟領主管理,他們可能可以獲得水,但很少有下水道設施。 [17]「貧民窟」一詞並不在所有情況下都意味着該社區是非法社區;一些貧民窟是合法的住房社區。[18] 截至2009年,約有1.7億人生活在貧民窟。孟買約 66% 的居民居住在棚戶區,其中包括該市約 40% 的警察。孟買最大的黑手黨組織D-Company租賃了他們通過侵占獲得的公共土地。[17]

政治動態

針對非法住房的行動和反應涉及從權利到驅逐的各個方面。1991 年,AR 安圖萊政府實施了一項名為「驅逐行動」的項目,數千名來自馬哈拉施特拉邦貧民窟的人被從自己的家園運到了很遠的地方。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央邦首席部長阿瓊·辛格(Arjun Singh)向非法社區發放了稱為土地證」的土地權。[3]國際貧民窟居民是一項針對城市貧民的全球運動。 SDI 旨在確保其成員的需求得到整合,而不是被城市管理部門邊緣化。[19]現任主席是希拉·帕特爾 。

策略

遏制和管理非法建築的策略包括:

經濟適用房
識別非法建築並採取行動
  • 加強警力遏制違法建築[20]
  • 建立呼叫中心來處理投訴並跟蹤所採取的行動[21]
  • 利用遙感技術識別違法建築[21]
發展計劃
  • 重建現有結構完好的違章建築[20]
  • 針對非法、危險建築的棕地城鎮規劃[20]

參見外部連結

衛生

參考

備註

進一步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