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灣日語

日治時期與戰後初期所流通的通用語,帶有台灣在地的聲調特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灣日語,或稱台式日語,是台灣日治時期戰後初期所流通的日本語,在當時作為通用語使用,日治時期的臺灣日語又稱台灣國語[1]。在發音上帶有台灣話的聲調特色,亦受到九州方言日語方言的強烈影響。[2]目前,日語對台灣人而言,已成為外國語言。然而台灣原住民族諸語以及臺灣漢語均獲得相當數量日語的借詞,甚至出現寒溪語等混合語言。

事实速览 台灣日語/台灣弁, 母語國家和地區 ...

歷史

日治時期

1895年7月,日本治台初期,在台北、基隆、宜蘭、新竹等地已設有芝山巖學堂(今台北教育大學)、基隆學校明治語學校竹城學館等以台灣人為對象教授日語的學校。1896年3月31日,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總督府直轄諸學校官制〉,除在北部設立1所國語學校,並在各地設立14所國語傳習所(後來增至16所),成為早期台灣日語教育的教學機關。國語傳習所設立之初,是由地方仕紳、總理、街庄長等有名望人士來推廣,也以公費名額鼓勵民眾就讀。然而,起初台灣社會仍然沿襲以漢文為主的教育傳統。1897年10月,總督府修訂國語傳習所之規則,增加漢文教育,並聘請私塾教師來傳習所教授。1898年,台灣總督府頒布〈台灣公學校令〉,規定以地方經費開設六年制公學校取代國語傳習所。[3]

戰後時期

1946年,中華民國在台設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要求學校勿再使用日語作為教授語言[4]1951年,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針對中等學校提出禁止以日語及方言作為教授語言的行政命令。[5]

1980至1990年代,《台灣萬葉集》出版,乃一系列由戰前出生世代的台灣文學家所著之日語短歌集。[6]2000年代,台灣境內學習日語人口達20餘萬,就比例而言為世界第3。[7]

語音特色

台灣日語在聲調高低以及詞尾喉塞音的表現上,因簡化了標準日語而有顯著的不同。[2]

根據宇井音的〈臺灣人國語發音轉訛圖〉,本島人對日語的發音有以下的現象:[8]

更多信息 易訛音, 訛為 ...
更多信息 易訛音 ...
更多信息 易訛音, 訛為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相關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