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葉綠基甲萘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葉綠素甲萘醌(INN:phytomenadione),也稱為維生素K1、phylloquinone,或是phytonadione,是一種存在於食物中,並被用作膳食補充劑的維生素。[5][6]它已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中。[7]
維生素K1用於治療某些凝血功能異常,[6]包括華法林過量、維生素K缺乏症和阻塞性黃疸。[6]
給藥途徑有口服、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是靜脈注射。[6]透過注射給藥時,藥效會在兩小時內顯現。[6]此藥物也被建議用於預防和治療嬰兒的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6]世界上許多國家選擇對新生兒進行肌肉注射,以保護他們免受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危害。此被認為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式,每年能讓許多兒童免於死亡和嚴重的神經功能缺損。[8]
透過注射給藥的副作用有注射部位疼痛。[6]當注射到靜脈或肌肉時,可能會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但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經靜脈注射高劑量、含有蓖麻油衍生成分的維生素K1製劑時。[9]個體在懷孕期間使用被認為對於胎兒安全,[10]個體在進行母乳哺育期間使用,也可能對嬰兒沒安全問題。[11]此藥物的作用是提供製造多種凝血因子所需的成分。[6]包括綠色蔬菜、植物油和一些水果中均含有此種維生素K1成分。[12]
葉綠素甲萘醌於1939年首次被分離出來。[13]美國生物化學家愛德華·阿德爾伯特·多伊西和丹麥生物化學家亨里克·達姆因發現此成分而於1943年獲頒諾貝爾獎。[13]
Remove ads
術語
葉綠基甲萘醌(Phytomenadione)通常也被稱為phylloquinone、[14]維生素K、[15]或phytonadione(維生素K1)。[14]
醫學用途
維生素K1用於治療某些凝血功能異常,[6]包括華法林過量、維生素K缺乏症和阻塞性黃疸。[6]也用於預防和治療嬰兒的維生素K缺乏性出血。[6]
化學性質
維生素K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在空氣和濕度中保持穩定,但會在陽光下分解。[16]維生素K1是一種多環芳香性酮,結構基於2-甲基-1,4-萘醌(2-methyl-1,4-naphthoquinone),並帶有3-植基(3-phytyl)取代基。它天然存在於多種綠色植物中,尤其是在葉子裡(在光合作用中作為電子受體而發揮作用),是光系統I電子傳輸鏈的一部分。[17][18]
生物功能
{{main|維生素K}
維生素K在動物體內最廣為人知的功能是作為輔因子,在肝臟中參與凝血因子II(凝血酶)、VII、IX和X的形成。它也是形成抗凝血因子蛋白質C和S所必需。此外,維生素K對於骨骼蛋白質的形成也為必要。
維生素K1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它參與光系統I的電子傳輸鏈。[20]
生物合成

維生素K1是由莽草酸途徑所產生的化合物 - 分支酸 - 合成而來。分支酸轉化為維生素K1的過程包含九個步驟。[21][22][23]
- 分支酸經由異分支酸合酶(isochorismate synthase),或稱MenF(甲萘醌酶),異構化反應為異分支酸(isochorismate)。
- 由PHYLLO(一種包含三種不同酶活性的多功能蛋白質,即MenD、H和C)將2-氧代戊二酸(2-oxoglutarate)加到異分支酸上。
- 由PHYLLO消除丙酮酸(pyruvate)。
- 由PHYLLO進行芳香化作用,產生零-琥珀醯基苯甲酸(o-succinyl benzoate)。
- 零-琥珀醯基苯甲酸經由MenE活化,形成相應的CoA酯。
- 經由萘甲酸合酶(MenB/NS)形成萘環(Naphthoate ring)。
- 經由硫酯酶(MenH)進行硫解,釋放出 CoA。
- 將植醇鏈(phytol chain)附著到萘環上(MenA/ABC4)。
- 在位置3對前驅物進行甲基化。
Remove ads
獸醫用途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