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吼海雕

鹰科海雕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吼海雕
Remove ads

吼海雕學名Icthyophaga vocifer),又名非洲漁雕[3]三色海鵰[4]非洲魚雕,是鷹科的一種大型猛禽,生活於撒哈拉以南非洲富饒的水域附近。其成體頭與胸部為白色,腹部和翅膀則是黑色。吼海雕主要以魚類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大型水鳥的雛鳥與蛋,或是成年的小型水鳥,亦會掠奪其他鳥類的食物。吼海雕是納米比亞贊比亞津巴布韋國鳥

事实速览 吼海雕, 保護狀況 ...
Remove ads

物種命名

吼海雕由法國鳥類學家弗朗索瓦·馬里·多丹於1800年命名,其種加詞「vocifer」來源於拉丁語「vocifero」,意為「大聲吼叫」[5]。該鳥原屬海雕屬,2023年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基於分子證據將其移動至漁雕屬[6]。該屬的屬名來自希臘語詞彙「ιχθυοφαγος」,意為「食魚的」[7]

種間關係

Thumb
停棲的成鳥,攝於埃塞俄比亞茲懷湖

吼海雕與極危物種馬達加斯加海雕關係密切,二者外貌相似之處諸多,爪子、鳥喙和眼都為深色,雛鳥則有白色的尾羽,是複合種。該複合種是海雕屬內較為原始的演化支。同其他海雕的複合種一樣,這對物種的頭部分別為白色和褐色[8] 。吼海雕是沒有亞種單型種[7]

外貌

雖然吼海雕與其他同屬物種相比較小,但仍是一種大型猛禽[9]全長68—75厘米,翼展175—210厘米,雌性略大於雄性[9]。雄性的翼展一般長約2米(6英尺),而雌性的翼展一般長逾2.4米(8英尺)。5歲以上的成年吼海雕頭、軀幹和胸部均為白色,肩部和腹部為褐色,而幼年個體的羽毛則是棕色、黑色與白色交雜[7]。未成年個體會隨時間而逐漸褪去其雜色的羽毛。其尾短而圓,幼年個體的尾部則有黑色的斑紋[9],在站立時常被翅膀遮蔽。成年吼海雕的腿為暗黃色或肉色,未成年個體的腿則是灰色[7]

物種分布

吼海雕廣泛分布於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其分布北至薩赫勒地區,南至南非,海拔最高可達4000米[7]。此外在埃及曾有迷鳥記錄[1]

生態與習性

吼海雕會頻繁大聲鳴叫[9],兩性均會發出「Weah——Kleaw」的叫聲[10]。築巢地相鄰的吼海雕會彼此透過鳴叫以進行交流[9]

棲息地

成年吼海雕多沿水而居,尤其偏好靜水棲息地,例如水庫、沼澤、洪泛平原和湖泊[9]。吼海雕亦會出沒於因強降雨而出現的季節性湖泊或溪流附近,甚至會在這些水域附近築巢繁殖[7]。幼鳥則會四處遊蕩,以沿途的動物屍體為食,並可能出沒於非常乾旱的地區[1]

繁殖

Thumb
吼海雕的蛋

吼海雕偏好在水位較低時繁殖,故其繁殖季往往是所在地的旱季:南非的種群會在六月至八月繁殖,烏干達為七至十月,西非則是十至十二月[7]。吼海雕為終身一夫一妻制,終身只會與特定的個體交配[11][12]。成對的吼海雕往往具有領地意識,其領地覆蓋繁殖地周圍的堤岸及水域,大小在0.2—0.6平方千米之間[13]。吼海雕常在較高的樹木築巢,最高可達35米左右,且會儘可能的靠近水域[7]。吼海雕的鳥巢由紙莎草和樹枝築成[1]。甫築成的鳥巢寬約1.5米,深20—60厘米[9]。該鳥會重複使用前一年的鳥巢,曾有一對吼海雕連續11年在津巴布韋哈拉雷郊外的一處巢址繁殖[14]。吼海雕每年都會擴大原先的鳥巢,最大可將其擴至2米寬[9]

雌性吼海雕一般每次誕下1—2顆蛋,偶爾會誕下3枚[15],但一般只會有1—2隻雛鳥可存活至離巢[7]。雛鳥會在42—45天後自蛋中破殼而出,並在約2月後長出羽翼[9]。離巢的幼鳥會向周邊區域遊蕩,期間會和禿鷲或是草原雕一同食用獅子或是獵豹遺留的獵物屍體[9][16]

Remove ads

捕食

吼海雕主要以魚類為食[9]。在捕獵時,其會從棲木上俯衝而下,掠過水面並用鈎爪抓起獵物[17]。其獵物多為生活於水域上層的魚類,海邊的吼海雕則常捕食低潮時被困於潮池中的魚類。該鳥的獵物一般重200-500克,但舉起重達2千克的魚類並將其帶回巢穴。而當吼海雕捕獲重2千克以上的獵物時,其會落於水面上並透過振翅將其拖拽至岸邊[9]。其常見的獵物包括鯔魚鬍鯰,亦會捕食慈鯛肺魚脂鯉[18][19][20]。吼海雕亦會捕食鸕鶿火烈鳥等水鳥的蛋與雛鳥,以及鸊鷉骨頂雞等小型水鳥的成鳥。另外,吼海雕會從事盜食寄生:其會不斷攻擊攜帶獵物的翠鳥鵜鶘錘頭鸛鯨頭鸛、鷺、鸕鶿甚至是較小的同類直至它們拋棄自己的食物為止[9]

Remove ads

種群現狀

目前吼海雕種群穩定,儘管其蛋殼會因DDT的影響而變薄,其數量並未因農藥濫用而有顯著下降[1]。儘管其生活的水域有過度捕撈現象,吼海雕的食物來源仍然充沛[9]。此外,由於一對築巢的成年吼海雕僅需300—600米長的堤岸即可存活[9],其亦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受到生態破壞的影響[1]IUCN將其評為無危。然而,有學者認為非洲南部近年來大量使用流刺網捕撈可能會對吼海雕種群造成負面影響[1]

文化象徵

多個非洲國家的國徽上均有吼海雕的圖案,包括納米比亞[21]南蘇丹[22]贊比亞[23]馬拉維[24]。贊比亞國旗右上角的鳥類也是一隻吼海雕[25]。此外,有分析認為津巴布韋歷史悠久的國家象徵「津巴布韋鳥」原型可能是吼海雕[26][27]。納米比亞、津巴布韋和贊比亞三國亦尊吼海雕為國鳥[28]

作為指示種

由於吼海雕需要大樹築巢,會大量捕食魚類以及骨頂雞等小型水鳥,且難以在混濁的水域覓食,有學者認為該物種可作為濕地生態系統的指示種[29]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