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單慧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單慧珠(英語:Rachel Zen,1951年1月23日—)[1],香港導演、電視製作人,出生於上海。早年曾於無綫電視任職劇集編導,197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在公營的香港電台電視部執導《獅子山下》系列等單元劇,作品曾獲國際獎項。1980年代亦曾執導《忌廉溝鮮奶》等小量電影作品,屬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之列。1996年移民夏威夷,2000年代初回到香港,以獨立製作人身份為無綫電視製作人物訪問類紀錄片《情常在》,為其後期主要作品。
生平
單慧珠1951年生於上海[1],1960年移居香港[2]。母語為上海話、普通話,其粵語帶有上海口音[3][4]:23。中學階段就讀於協恩中學[2]。大專階段就讀於台灣的世界新聞專科學校(今世新大學)[5],中年後的記載多指其修讀新聞系[1][4]:23,早年亦有專攻廣播電視科之說[5],亦有畢業後曾在當地擔任記者兩年之說[1]。回到香港後,先在麗的電視新聞部任職記者[4]:23,但因粵語不純正而不獲重用,請求調職亦受阻[註 1]。後萌生去意,主動去信無綫電視(下簡稱「無綫」)的高層人物鍾景輝作出自薦,以自己過去在攝影上所獲獎項為賣點,面試後獲鍾景輝賞識[1]。她在麗的電視工作了約半年[3]。
約於1974年4月轉投無綫[註 2],在戲劇組任職助理編導(編導即導演),最初擔任編導鄒世孝的助手[3],單慧珠自言鄒世孝的認真態度對她影響甚深[6]:156。1975年11月晉升為編導[7][註 3]。據單慧珠憶述其晉升過程,當時鍾景輝帶同一些下屬轉投麗的電視,無綫由梁淑怡等人主事,急需提拔人才,遂要求一些有潛質的助理編導各自拍攝時長90分鐘的作品進行考核,及格者可晉升為編導並將自己的作品發展成多集節目,而單慧珠提交的作品正是她升為編導後的代表作——兒童單元劇《小太陽》的雛型。[6]:156
以兒童劇嶄露頭角後,在香港電台電視部編劇黃志的引薦下[6]:156,1977年初轉投該公營電台(香港電台由香港政府部門廣播處營運,下簡稱「港台」)[2],最初執導兒童單元劇《小時候》[6]:156。後來陸續參與了長壽系列《獅子山下》等寫實單元劇的導演工作[8],直至1990年代,代表作有獲得國際獎項的《獅子山下》之〈天生你才〉(1984年,詳見作品章節)。她曾向港台提案往中國內地拍攝近代名藝人周璇的傳記,但不獲接納[9]。多年來一直以合約導演形式為港台服務,沒有進入公務員體系[2]。
1980年代曾執導《忌廉溝鮮奶》等三部電影作品[1],被列為該時期之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指出身於當時屬於新興媒體的電視界,通常是學院派的年青導演)[10][11][12]。最後一作《但願人長久》(1989年)本為香港電台紀念開台60週年的電視電影[13][4]:23,因安排在電影院作慈善公映[14],成為該台首部在電影院上映的作品[13]。
1992年製作《獅子山下》備受爭議的單元〈風風雨雨〉,影射無綫新聞部在六四事件後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領導人李鵬,在剪輯上與港台管理層產生矛盾,後被調往教育電視組。[6]:163[15]
1996年舉家移民夏威夷,期間單慧珠以寫作、翻譯、當義工渡日,主要由丈夫工作養家[2][4]:22,24。1990年代末,香港的亞洲電視(演變自麗的電視)推出以人物訪問為主的紀錄片節目《尋找他鄉的故事》系列,產生頗大迴響。至2000年,單慧珠看過《尋》系列後萌生自己拍攝人物專訪類紀錄片的想法[4]:22。她帶同計劃書返回香港向電視台自薦,終獲無綫同意開拍人物訪問類紀錄片《情常在》。無綫向來奉行「製播合一」政策,此節目成為該台首個外判予獨立製作人的節目[16]。她離開家人,隻身留在香港製作節目,期間因工作壓力患上抑鬱症,以致無法全部完成[2][4]。但節目於2002年播出後仍獲得迴響及獎項[4][17]。
後正式回流香港,開設自己的製作公司[1]。她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演藝學院[1][17],2010年代曾擔任鮮浪潮短片創作競賽的導師[18][19]。
Remove ads
作風與評價
單慧珠早在商營的無綫電視時期,已被形容為傾向藝術創作路線[20]。在公營的香港電台任職多年後,深受該台重視研究的文化影響,着重於觀察及分析人性[1]。在港台製作的寫實劇,以大膽深入揭露社會問題見稱[21],但其代表作〈天生你才〉也曾被批評過於煽情[22]。雖然電影處女作《忌廉溝鮮奶》的票房理想[23],但她屢次表達對商業性質的抗拒[24],或置於次要考慮,亦表示重視社會性的港台較適合自己[25][26][15],1989年她曾說:「電影界令人變得實際,是助人成長之地,但港台才是令我覺得似人的地方。」[27]
港台節目監製張少馨認為單慧珠精於選角[6]:154。單慧珠曾稱較喜歡起用新演員[28]。她在1981年執導的港台單元劇《香港香港》之〈江湖再見〉,是知名藝人劉德華演藝生涯中首個主演的影視作品,播出後讓他受到注意;單慧珠在此劇中起用劉德華演繹江湖人物阿龍,這亦是後來劉德華常見的螢幕形象之一[29][30][6]:155-158。曾有劉德華的傳記記載了他收到單慧珠邀請及進行試鏡的情況,當中提到單慧珠試鏡時喜歡詢問演員對角色背景的看法,沒有安排即場表演。[31]
單慧珠為求拍出逼真效果,屢有受爭議之舉。拍攝兒童劇時為求讓兒童演員做出需要的表情,曾採用打手板等手段,又曾以老鼠嚇唬童星王書麒。為港台執導電視電影《但願人長久》時,被警方控告兩項虐待動物罪名,其一是為了拍攝食用金錢龜治癌偏方的情節,要求演員以滾燙的開水烹龜,其二是拍攝一個火燒場景時讓籠中雀活活燒死;對於烹龜,單慧珠曾與法官辯論有否合理的替代拍攝方法,又認為烹龜是中國傳統所接受的行為,最終被判罪成,罰款但不留案底[註 4];燒雀一事則被法官相信不是故意,只是劇組失誤,罪名不成立;此官司上單慧珠獲得港台支持[33][32][34][6]:156,163。單慧珠在1987年執導的《獅子山下》之〈煙火人間〉,是藝人張敏的首次電視劇演出,單慧珠為了讓她了解所飾演的內地移民舞小姐角色,不惜帶她到杜老誌夜總會應徵舞小姐[6]:160。
在演藝圈內的人際關係方面,單惠珠自言不喜「埋堆」(依附於結黨者)。她在《明報周刊》2015年出版的人物專訪集中,曾以自己角度描述梁淑怡主事時期的無綫戲劇部門內部情況,稱自己可能被視為鍾景輝留下的派系,她曾向梁淑怡批評當時受歡迎的處境劇《相見好》內容未有反映社會現實,卻被調派擔任該劇的編導之一;又指當時有「揼骨黨」(替高層人士按摩以博取歡心),正謀求轉任編導的《相見好》演員曾勵珍就是其中一人[註 5],單慧珠認為自己可能成為對方的障礙及權力鬥爭的磨心,且深覺「道不同不相為謀」。該專訪集的另一訪問對象、單慧珠當年的直屬上司葉潔馨則解釋,當時只是希望單慧珠吸收不同劇種的經驗;當時大家工作辛勞,管理層亦經常互相按摩。[6]:156[35]
亦屬新浪潮導演的電影學者卓伯棠,評價單慧珠是一位「擇善執着」,「不輕言放棄自己理想的導演人材」。[11]
Remove ads
影視作品
單慧珠在香港電台多年,作品甚多,以下列舉有記載或被後世重溫的作品。
《獅子山下》系列
Remove ads
Remove ads
著作
個人生活
單慧珠有八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七[6]:156。1984年時,已年過三十歲的她透露自己已有交往三、四年的男朋友,但打算不婚不育[82],然而未幾便結婚[4]:24;其夫姓李,兩人婚後育有兩名年齡相距兩歲的女兒,移民前單慧珠的事業成就高於其夫[4]:24[27]。在移民夏威夷初期,她們一家依靠變賣香港的物業維生,當時其夫的家族成員都居於夏威夷,後來其夫找到一份攝影師工作,成為家庭經濟支柱[2]。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