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黨和國家領導人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党和国家领导人
Remove ads

黨和國家領導人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黨執政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個政治術語。該詞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時,是一個指稱中共中央國家機構層面具有特定職務及級別高級領導人的政治術語,分為「國家級正職」(正國級)、「國家級副職」(副國級)。級別從正國級首位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至副國級末位的全國政協副主席,常見於中國大陸媒體報道、官方公文中。

職位序列

新華網《黨和國家領導人》資料網頁列出當今「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結構和名單,包括擔任下列機構的21種職位、占100個職數的68名領導人,以中共中央總書記為首,到全國政協副主席為止[1]

此外,曾於1982年至1992年設立的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常務委員和1978年恢復設立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書記(當時設有第一、第二、第三書記),也屬於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範圍。1955年授予的十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和十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中未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同樣享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待遇。

中國共產黨其他黨派政協組織中央政府地方各級政府以及國家武裝力量的其他領導幹部都不屬於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中央軍委委員等高級軍官僅屬於「軍隊領導人」。

Remove ads

政治排名

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中央委員會主席總書記)排名一直都名列首位(除短暫的換屆過渡時期),但其餘職務的排名則不定。據馬若德與沈邁克合著的《毛澤東最後的革命》(Mao's Last Revolution)一書,中共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對領導人排名的先後順序極為看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曾經親自指定一些領導人的排名[2]。1959年劉少奇接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時,他也是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黨內地位僅次於黨主席毛澤東名列第二。「文革」爆發後,劉少奇在被「打倒」的過程中,他由排名第二位的政治局常委下降到排名第八位,之後再被開除出黨[3][4]

一般而言,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同時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負責人職務,其政治排名會是第一位,但鄧小平執政時期情況卻不一樣。鄧小平在1978年12月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確立為實際最高領導人,當時他仍擔任「三副一長」的職務,政治排名在黨主席華國鋒和另一位副主席葉劍英之後,位列第三[5]。到了1981年6月,鄧小平出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他的排名繼續保留第三位,在新任黨主席兼總書記胡耀邦和葉劍英之後[6]。至1987年中共十三大召開後,鄧小平退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的職務,但留任中央軍委主席,排名僅次於時任總書記趙紫陽。此後至鄧小平卸下所有職務前,繼續保留排名第二的政治地位,但他在1989年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卸任中央軍委主席後被確認為「領導核心」,正式確立其第二代最高領導人的歷史定位[7]

李先念任國家主席時,在六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五,在國務院總理後面。到了楊尚昆1988年擔任國家主席時,他沒有進政治局常委會,但與其他領導人同列時排名第三,僅次於前後兩任總書記趙紫陽江澤民鄧小平之後。從1993年江澤民中共中央總書記身份兼任國家主席開始,國家主席在時隔34年後再次排名黨內首位。

李鵬任國務院總理時排名高一位於先後兩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非政治局常委)[8]喬石(政治局常委)[註 1][註 2];轉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後排名仍然高一位於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註 3]。此後在胡溫時代,委員長吳邦國排名也在總理溫家寶之前[註 4]。直至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排名在政治局常委中才重新高於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位列第二[註 5];張德江之後的委員長栗戰書的排名也在總理李克強之後[註 6]。但是自李強出任國務院總理以後,排名卻仍在資歷更老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趙樂際之前,這是否會成為中國政壇新的政治慣例尚且還有待觀察[註 7]

Remove ads

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

以下依照中國內地官方媒體報道文本中的順序列出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共68人(21種職位,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與「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23年3月更新)和他們的現任職務等重要信息(出自官員簡歷等官方資料)。

現任正國級領導人

現任國家級正職領導人,包括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以及未擔任上述職務的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在黨和國家機構換屆後,部分已卸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職務、但仍繼續擔任國家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副國級職務的領導人,也會繼續享有正國級待遇,並在禮賓順序中與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在一起,例如姚依林、李嵐清、曾慶紅、張高麗、王岐山、韓正等。部分非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的國家副主席也享有正國級待遇,如烏蘭夫、王震、榮毅仁。

自2023年3月起,現任國家級正職領導人共8人:

  1. 習近平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2. 李 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黨組書記
  3. 趙樂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黨組書記
  4. 王滬寧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
  5. 蔡 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一)
  6. 丁薛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一)、黨組副書記
  7. 李 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8. 韓 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家副主席為副國級職務,但韓正曾擔任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仍享受正國級待遇)
更多信息 排名, 肖像 姓名 ...
更多信息 排名,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現任副國級領導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更多信息 姓氏筆畫數, 肖像 姓名 ...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更多信息 書記處排名, 肖像 姓名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共14人(其中非中共黨員6人),按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的名單順序[10]
更多信息 肖像 姓名, 黨職 ...
國務委員
更多信息 排名, 肖像 姓名 ...


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金國兼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更多信息 肖像 姓名, 黨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
更多信息 排名, 肖像 姓名 ...
Remove ads

在世卸任黨和國家領導人

在世離休、退休正國級領導人

更多信息 官媒播報順序[13], 肖像 姓名 ...

最近一位去世的離休、退休正國級領導人是吳邦國,於2024年10月8日去世,享年83歲。

Remove ads

在世離休、退休副國級領導人

在世的已卸任副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
更多信息 官媒播報順序[14], 姓名 ...

最近一位去世的離休、退休副國級領導人是熱地,於2025年6月6日去世,享年87歲。

卸任副國級職務後未退休者

個別副國級領導人在卸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後,繼續擔任實職,並未退休,按卸任的副國級領導人排名:

Remove ads

政治待遇

座席

在某些重大會議上,當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就座時,而中央軍委委員、國務院組成部門負責人等非黨和國家領導人則坐在下面。新聞播送時,正國級領導人擁有特寫鏡頭(如播送軍隊新聞,則軍委副主席擁有特寫鏡頭)。

居住待遇

目前,黨和國家領導人多在北京市及附近地區居住。除私人房產外,已知的公配住宅官邸位於中南海玉泉山西山新六所府右街北長街南長街南池子、米糧庫胡同(鄧小平官邸)、富強胡同胡耀邦趙紫陽官邸)、史家胡同東交民巷17號溫家寶時期國務院總理官邸)、毛家灣(曾為林彪住處,現為中央檔案館)等。

信息和通訊

資訊
電話
  • 紅色專線電話(紅機
  • 國際首腦熱線:中美元首熱線(1998年開通)、中俄元首熱線(1998年5月8日開通)、中法元首熱線(2002年開通)等

著作與出版

黨和國家領導人本人著作和相關著作的出版和發行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物審查制度的限制,一些著作可能由於題材(如涉及機密)或作者身份敏感(如作者被整肅下台)而無法在中國內地正常出版。《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朱鎔基答記者問》等較暢銷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著作曾遭到大量盜版,一度引起新聞出版總署公安部等部門的「嚴打」。

交通工具

專車

國慶首都閱兵時,中央軍委主席通常會乘坐紅旗牌檢閱車。如在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胡錦濤乘坐一輛牌號為京V 02009一汽紅旗HQE特裝型CA-7600J[15]。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地方視察時多乘坐豐田考斯特,2015年開始使用宇通T7系列中型客車[16]

2004年式軍車號牌方面,京V軍牌為中央警衛局使用。

專列

飛機

Thumb
執行專機任務的波音747

中央八項規定限制只有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最高領導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政府首腦)出訪時可以乘坐專機,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外訪時只可以乘坐包機[17]

  • 國內專機由空軍第34師專機師)負責,駐地北京西郊機場。其專機隊包括:
    • 空中客車A319-115CJ計3架,機身編號: B-4090, B-4091, B-4092
    • 波音737-85N 計2架,機身編號: B-4080, B-4081
    • 波音737-89L 計2架,機身編號: B-4082, B-4083
    • 波音737-76D 計2架,機身編號: B-4025, B-4026
    • 波音737-34N 計2架,機身編號: B-4020, B-4021
    • 波音737-33A 計2架,機身編號: B-4018, B-4019
    • 波音737-3TO 計2架,機身編號: B-4008, B-4009
    • 波音737-3Q8 計2架,機身編號: B-4052, B-4053
    • 圖-154
    • 龐巴迪CRJ-200
    • 龐巴迪挑戰者600型行政機 計10架
  • 總書記和總理出國訪問或視察港澳時,曾租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機身編號為B-2472的波音747-400型大型客機。使用前進行為期15天的改裝和維護,外訪任務完成後,這架飛機又投入商業航線運營。目前已由中國國際航空機身編號為B-2479、B-2481的波音747-8型大型客機代替B-2472執行專機任務,總書記出訪時乘坐B-2479、B-2481,B-2482作為備機同行。且B-2479、B-2481已不再投入商業航線運營,B-2472則於2020年8月11日重新投入國航普通航班運營。總理出訪時乘坐中國國際航空機身編號為B-2480的波音747-8型大型客機。

2018年6月10日,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啟程前往新加坡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會談,原計畫使用稱為「蒼鷹號」的伊爾-62,但改為向中國國際航空租借常做為行政專機使用、機身註冊號B-2447的波音747-400做為往返新加坡的專機。[19]據悉,該客機曾作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行政專機[20][21]

2023年李強成為國務院總理後,只乘坐包機而非慣例的總理專機出國訪問[22][23][24]

迎送

1991年,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的離、返京送迎儀式從機場改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送迎儀式後來於2003年5月被廢除[25]

2017年10月27日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的實施細則》第14條規定簡化機場迎送和接待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出訪抵離京時,可安排出訪主辦部門、中國民航局各1位負責同志到機場迎送,其他部門不安排負責同志前往迎送;其他中央政治局委員出訪抵離京時,不安排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前往機場迎送。中央政治局委員出訪,各有關駐外使領館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代表到機場迎送。駐外使領館和其他駐外機構一律不得向代表團贈送禮品,外方所贈禮品應嚴格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26]

警衛

1980年7月,公安部制定《警衛工作細則》,擔任下列職務的領導人被列入「國家保衛對象[27]: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副主席,政治局常委,總書記,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副總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1994年7月1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警衛工作規定》,下列人員被列入「警衛對象[27]: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候補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副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中共中央和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退出領導崗位的原警衛對象。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交通警衛分為一級交通警衛和二級交通警衛。

生活待遇

薪酬與津貼

更多信息 等級, 行政級別 ...

2007年12月24日,即將退休的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公開表示,「我現在每年所有收入12萬元(人民幣),這還包括保姆費。」[28]

醫療待遇

黨和國家領導人等中央保健對象的保健工作由中央保健委員會領導的衛生部保健局具體負責。已知定點醫院包括北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

療養

現已知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療養地有北戴河杭州大連廈門從化鏡泊湖五大連池廬山九華山等地。

特供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便有通過特殊渠道向黨和國家領導人、黨政軍各級官員以及其他具有特別身份或地位的人群供應優質特製物品的制度存在,這一制度被稱為「特供體制[29]。該制度起源於中共延安時期,最初是為了在困難時期保證最高領導層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質量而設立,其所供應的物品也多僅限於食品和日用品,後來逐漸擴展至奢侈品、稀有物件、生活保障、乃至進口產品(如友誼商店)等在內的諸多方面並最終發展成一種特權待遇[30][31]。在過去[何時?],不少商品會標榜自己為特供商品以吸引眼球。但在2013年,這一行為被明令禁止[32]。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稱特供制度已經被取消多年,將市面上特供商品的存在批駁為特權思維[33]

服務人員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配屬人員可能有領導人辦公室主任、秘書(政治秘書、機要秘書、警衛秘書/警衛長、生活秘書等),警衛員,司機、廚師、服務員等等,隨歷史時期、各人職務等情況而不盡相同。知名的前黨和國家領導人配屬人員有:毛澤東秘書胡喬木田家英葉子龍陳伯達江青張玉鳳[34];曾任葉劍英衛士,後參與懷仁堂事變,後曾任中央警衛局局長的曹清[35];前趙紫陽秘書,六四事件後被判刑的鮑彤;前江澤民秘書、後任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賈廷安;涉上海社保基金挪用案的前陳良宇秘書秦裕;涉海伍德死亡案的前薄熙來家勤務人員張曉軍等。

曾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服務的著名翻譯(除註明外語種為英語)有:

親屬待遇

其他制度

任期和退休制度

廢除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80年代鄧小平實際主導最高決策時決定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終結了毛澤東時代的領導人終身制,建立起任期制退休制度[36][37][38]。1989年11月,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上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並於次年3月辭去國家軍委主席的職務,正式退休;其後數年內,陳雲楊尚昆薄一波習仲勛萬里中共元老也正式退休,以實際行動廢除了領導職務終身制[36][37][39]江澤民胡錦濤兩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政期間延續了該項政策[40][41]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習近平第三次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即再次連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42]。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第三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43],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任期超過十年的國家主席,任期超越包括毛澤東在內的歷任國家主席[註 8]。有媒體據此認為幹部領導職務終身制已經復辟[44][45][46][47]

個人重大事項報告

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於1997年1月31日印發《關於領導幹部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規定》[48]

公務禮品

2012年起,根據中央有關文件規定,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對外公務交往中受贈的職務性禮品實行集中統一管理[49]

廣告問題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七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廣告不得「使用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名義」。

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查禁利用在任、離任或已故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影響力的商業活動:

  • 1992年3月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堅決制止非法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義、形象、言論進行廣告宣傳的通知》(工商廣字〔1992〕第34號[50]
  • 1995年10月1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使用已故或離任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名義進行廣告宣傳處理意見的答覆[51]):「使用已故或離任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名義進行廣告宣傳,其廣告效果相當於使用現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名義做廣告。」
  • 2006年8月1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對廣告中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名義的違法行為進行檢查的通知》(工商廣字〔2006〕156號[52]):「各類商場、專賣店、特許經營店、餐飲店及其他銷售點均不得擺放領導同志題詞、照片,也不得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名義進行廣告宣傳。」
  • 2007年6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禁止利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做商業促銷宣傳的通知》(工商廣字〔2007〕122號[53]):「禁止在商品及其包裝物上使用和出現黨和國家領導人(包括已離職或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題詞以及任何涉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名義的表現形式。」

輿論控制

2012年7月24日,時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傅政華在北京暑期網絡環境整治工作部署會上表示,對利用互聯網製造和傳播政治謠言,攻擊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現行體制的,情節輕微的將予以公開警告,情節嚴重的要依法嚴厲打擊。

被貶謫或整肅者

被貶謫或整肅者不完全匯總
  • 被免去國家級職務

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

非正常死亡者

治喪

《訃告》和《生平》

在任或卸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後,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新華社播發官方訃告,配發標準遺像[56]。曾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逝世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等幾大正國級機構聯名發布最高規格的訃告《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隨後是治喪委員會名單和治喪委員會公告。

例如,2007年病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副總理黃菊是自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等逝世以來,第一位在任上去世的在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也是自1992年李先念逝世以來,第一位在任上去世的在任正國級領導人[註 9]。《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訃告》中給予較高的評價,稱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新華社配發黃菊的側面照片作為官方標準的「黃菊同志遺像」;新華社還播發《黃菊同志生平》以示哀悼[57][58]。而其他已退休的非四套班子一把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逝世後,則一般不以國家機構而是新華社的名義發布逝世消息。如曾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華清和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榮毅仁[59]

追悼活動

追悼會制度由西方傳入,1944年毛澤東在張思德追悼會上作了題為《為人民服務》的講話肯定並要求推廣追悼會制度,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殯葬改革成為中國大陸社會的慣例[60]。198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黨組《關於共產黨員應簡辦喪事,帶頭實行火葬的報告》,規定:「除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在國際國內有重大影響的同志外,共產黨員逝世後,一般不成立治喪機構,不舉行向遺體告別儀式,不開追悼會。」[61]

官方成立的治喪委員會為一些重要領導人舉辦「追悼大會」,會上由重要人物致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悼詞。有時,死後受到處分的前領導人的悼詞會被處分文件撤銷,如1980年中共中央在一場政治性的特別審判後發文撤銷了對判決書中所謂「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康生謝富治的《悼詞》[62]。目前,絕大多數領導人逝世後都不再單獨在人民大會堂或者其他地點舉行追悼會或遺體告別儀式,只會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簡短的遺體送別,由黨和國家領導人和受邀的其他人士參加。在北京以外逝世的領導人,一般由一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表中共中央到當地送別。

1990年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第十四條規定為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中央軍委主席全國政協主席等五大正國級領導人的逝世下半旗誌哀,為其他人士逝世下半旗由國務院依法決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場所由國家成立的治喪機構或者國務院決定[63][64]

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沒有關於「國葬」的法律法規或其他官方規定。目前只有1981年5月31日至6月4日,國葬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65]。最高規格和空前規模的領導人追悼活動是1976年9月「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追悼大會」及相關活動,其次則是1997年2月鄧小平同志追悼大會以及2022年12月江澤民同志追悼大會

部分「追悼大會」

遺體處理

官方評價

歷任黨和國家領導人

各職務

各民族

各時期排名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1958年,中國國內官方報道中一般只按國家領導職務排列和報道國家領導人;自1958年5月中共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後,官方報道開始將黨的和國家的領導職務混合排列,統稱為「黨和國家領導人」。1958年以來各個歷史時期正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如下:

自1992—1993年中共十四大八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全國政協八屆一次會議完成領導人換屆以來,中共官方形成了對全體在職和離職正國級和副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較為規律的排名順序,並在重要場合在媒體上公布名單;2013年後,中共官方出於「改革文風」,不再公布或僅在個別場合(如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國慶、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和2022年江澤民治喪委員會名單)公布全體在職和離職領導人的大排名,但從公布的部分領導人排名名單(如每年春節前公布的全體離職領導人即「老同志」名單)來看,此前形成的排名規律基本未變。1993年以來各個歷史時期全體在職和離職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如下:

1993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江澤民、鄧小平(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1997年逝世)、李鵬、陳雲(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1995年逝世)、喬石、李瑞環、彭真(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1997年逝世)、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榮毅仁;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田紀雲、李嵐清、李鐵映、楊白冰、吳邦國、鄒家華、陳希同(1995年撤職)、姜春雲、錢其琛、黃菊(1994年增選)、尉健行、謝非;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溫家寶、王漢斌;
  • (正國級老同志)楊尚昆、萬里、姚依林(1994年逝世)、宋平、薄一波、宋任窮;
  • (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張萬年(1995年增補)、遲浩田(1995年增補);
  • (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建新;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秦基偉(1997年逝世)、李錫銘、王丙乾、帕巴拉·格列朗傑、王光英、程思遠、盧嘉錫、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甘苦(1993年逝世)、李沛瑤(1996年逝世)、吳階平;
  • (國務委員)遲浩田、宋健、李貴鮮、陳俊生、司馬義·艾買提、彭珮雲、羅干;
  • (高檢檢察長)張思卿;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吳學謙、楊汝岱、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洪學智、楊靜仁、周培源(1993年逝世)、鄧兆祥、趙朴初、巴金、劉靖基(1997年逝世)、錢學森、錢偉長、胡繩、錢正英、蘇步青、侯鏡如(1994年逝世)、丁光訓、董寅初、孫孚凌、安子介、霍英東、馬萬祺、朱光亞(1994年增選)、萬國權(1994年增選)、何魯麗(1996年增選);

和(副國級老同志)

  • (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王平、王首道(1996年逝世)、伍修權、劉瀾濤、江華、李德生、楊得志(1994年逝世)、蕭克、余秋里、張勁夫、張愛萍、陸定一(1996年逝世)、陳丕顯(1995年逝世)、陳錫聯、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華、康世恩(1995年逝世)、黃火青;
  • (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習仲勛、彭沖、朱學范(1996年逝世)、周谷城(1996年逝世)、嚴濟慈(1996年逝世)、葉飛、廖漢生、楚圖南(1994年逝世);
  • (七屆國務委員)王芳;
  • (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方毅、谷牧、馬文瑞、王恩茂、楊成武、陳再道(1993年逝世)、呂正操、汪鋒;
  • (六、七屆高法高檢負責人)鄭天翔、楊易辰(1997年逝世)、劉復之;
  • (十二屆中央紀委負責人)王鶴壽;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韓光。

註:這一時期,副國級老同志排名未完全確定,前後有變化。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後 至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江澤民、李鵬、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劉華清、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榮毅仁;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吳邦國、吳官正、遲浩田、張萬年、羅干、姜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溫家寶、謝非;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慶紅、吳儀;
  • (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鄒家華;
  • (正國級老同志)楊尚昆、萬里、宋平、薄一波、宋任窮;
  • (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帕巴拉·格列朗傑、王光英、程思遠、盧嘉錫、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
  • (國務委員)宋健、李貴鮮、陳俊生、司馬義·艾買提、彭珮雲;
  • (高法高檢負責人)任建新、張思卿;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吳學謙、楊汝岱、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賽福鼎·艾則孜、洪學智、楊靜仁、鄧兆祥、趙朴初、巴金、錢學森、錢偉長、胡繩、錢正英、蘇步青、丁光訓、董寅初、孫孚凌、安子介、霍英東、馬萬祺、朱光亞、萬國權、何魯麗;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王平(1998年逝世)、伍修權(1997年逝世)、劉瀾濤(1997年逝世)、江華、李德生、蕭克、余秋里、張勁夫、張愛萍、陳錫聯、段君毅、耿飈、姬鵬飛、黃華、黃火青、習仲勛、彭沖、葉飛、廖漢生、王芳、方毅(1997年逝世)、谷牧、馬文瑞、王恩茂、楊成武、呂正操、汪鋒、鄭天翔、劉復之、王鶴壽;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韓光。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田紀雲、李長春、李鐵映、吳邦國、吳官正、遲浩田、張萬年、羅干、姜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溫家寶、謝非(1999年逝世);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曾慶紅、吳儀;
  • (正國級老同志)楊尚昆(1998年逝世)、萬里、喬石、宋平、劉華清、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帕巴拉·格列朗傑、王光英、程思遠、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彭珮雲、何魯麗、周光召、成克傑(2000年罷免)、曹志、丁石孫、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
  • (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王忠禹;
  • (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楊汝岱、王兆國、阿沛·阿旺晉美、趙朴初(2000年逝世)、巴金、錢偉長、盧嘉錫(2001年逝世)、任建新、宋健、李貴鮮、陳俊生(2002年逝世)、張思卿、錢正英、丁光訓、孫孚凌、安子介(2000年逝世)、霍英東、馬萬祺、朱光亞、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經叔平、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王文元;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江華(1999年逝世)、李德生、蕭克、余秋里(1999年逝世)、張勁夫、張愛萍、陳錫聯(1999年逝世)、段君毅、耿飈(2000年逝世)、姬鵬飛(2000年逝世)、黃華、黃火青(1999年逝世)、習仲勛(2002年逝世)、彭沖、葉飛(1999年逝世)、廖漢生、王芳、谷牧、楊成武、呂正操、馬文瑞、王恩茂(2001年逝世)、汪鋒(1998年逝世)、鄭天翔、劉復之、王鶴壽(1999年逝世);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候補委員)楊白冰、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
  • (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賽福鼎·艾則孜、洪學智、楊靜仁(2001年逝世)、鄧兆祥(1998年逝世)、錢學森、胡繩(2000年逝世)、蘇步青、董寅初;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韓光。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後 至 2003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李嵐清、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
  • (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吳儀、張立昌、張德江、陳良宇、周永康、俞正聲、賀國強、郭伯雄、曹剛川、曾培炎;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剛;
  • (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姜春雲、錢其琛;
  • (正國級老同志)萬里、喬石、宋平、劉華清、尉健行、榮毅仁、薄一波、宋任窮;
  • (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才厚、何勇;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帕巴拉·格列朗傑、王光英、程思遠、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彭珮雲、周光召、曹志;
  • (國務委員)司馬義·艾買提、王忠禹;
  • (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
  • (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楊汝岱、阿沛·阿旺晉美、巴金、錢偉長、任建新、宋健、李貴鮮、張思卿、錢正英、丁光訓、孫孚凌、霍英東、馬萬祺、朱光亞、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經叔平、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王文元;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李德生、蕭克、張勁夫、張愛萍、段君毅、黃華、彭沖、廖漢生、王芳、谷牧、楊成武、呂正操、馬文瑞、鄭天翔、劉復之;
  • (十四、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丁關根、李鐵映(離職後暫按老同志排名,2003年再度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
  • (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賽福鼎·艾則孜、洪學智、錢學森、蘇步青(2003年逝世)、董寅初;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韓光。
2003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胡錦濤、江澤民(2005年離職,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2007年逝世)、吳官正、李長春、羅干;
  • (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吳儀、張立昌、張德江、陳良宇(2006年停職)、周永康、俞正聲、賀國強、郭伯雄、曹剛川、曾培炎;
  • (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剛;
  • (正國級老同志)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劉華清、尉健行、李嵐清、榮毅仁(2005年逝世)、薄一波(2007年逝世)、宋任窮(2005年逝世);
  • (中央書記處書記)徐才厚、何勇;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韓啟德、傅鐵山(2007年逝世);
  • (國務委員)唐家璇、華建敏、陳至立;
  • (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賈春旺;
  •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廖暉、劉延東、阿沛·阿旺晉美、巴金(2005年逝世)、帕巴拉·格列朗傑、李貴鮮、張思卿、丁光訓、霍英東(2006年逝世)、馬萬祺、白立忱、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郝建秀、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徐匡迪、李兆焯、黃孟復、王選(2006年逝世)、張懷西、李蒙、董建華(2005年增選)、張梅穎(2005年增選)、張榕明(2005年增選);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李德生、蕭克、張勁夫、張愛萍(2003年逝世)、段君毅(2004年逝世)、黃華、彭沖、廖漢生(2006年逝世)、王芳、谷牧、楊成武(2004年逝世)、呂正操、馬文瑞(2004年逝世)、鄭天翔、劉復之;
  • (十四、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丁關根、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姜春雲、錢其琛;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費孝通(2005年逝世)、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程思遠(2005年逝世)、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彭珮雲、周光召、曹志;
  • (九屆高檢檢察長)韓杼濱;
  • (八屆、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賽福鼎·艾則孜(2003年逝世)、洪學智(2006年逝世)、錢學森、董寅初、葉選平、楊汝岱、錢偉長、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朱光亞、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經叔平、王文元;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韓光。
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後 至 2008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胡錦濤、江澤民(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
  • (中央政治局委員、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吳儀、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曹剛川、曾培炎、薄熙來;
  • (正國級老同志)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劉華清、尉健行、李嵐清、吳官正、羅干;
  • (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令計劃、王滬寧;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韓啟德;
  • (國務委員)唐家璇、華建敏、陳至立;
  • (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賈春旺;
  • (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忠禹、廖暉、阿沛·阿旺晉美、帕巴拉·格列朗傑、李貴鮮、張思卿、丁光訓、馬萬祺、白立忱、羅豪才、張克輝、周鐵農、郝建秀、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徐匡迪、李兆焯、黃孟復、張懷西、李蒙、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李德生、蕭克、張勁夫、黃華、彭沖、王芳、谷牧、呂正操、鄭天翔、劉復之;
  • (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丁關根、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姜春雲、錢其琛、張立昌(2008年逝世);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孫起孟、雷潔瓊、李錫銘、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彭珮雲、周光召、曹志;
  • (九屆高檢檢察長)韓杼濱;
  • (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錢學森、董寅初、葉選平、楊汝岱、錢偉長、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朱光亞、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經叔平、王文元;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韓光。
2008年3月十一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胡錦濤、江澤民(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
  • (中央政治局委員)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雲山、劉延東、李源潮、汪洋、張高麗、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2012年停職);
  • (正國級老同志)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劉華清(2011年逝世)、尉健行、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羅干;
  •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2012年增補)、許其亮(2012年增補);
  • (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令計劃、王滬寧;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烏雲其木格、韓啟德、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李建國、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
  • (國務委員)梁光烈、馬凱、孟建柱、戴秉國;
  • (高法高檢負責人)王勝俊、曹建明;
  • (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杜青林、阿沛·阿旺晉美(2009年逝世)、帕巴拉·格列朗傑、馬萬祺、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萬鋼、林文漪、厲無畏、羅富和、陳宗興、王志珍、何厚鏵;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老同志)李德生(2011年逝世)、蕭克(2008年逝世)、張勁夫、黃華(2010年逝世)、彭沖(2010年逝世)、王芳(2009年逝世)、谷牧(2009年逝世)、呂正操(2009年逝世)、鄭天翔、劉復之;
  • (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丁關根(2012年逝世)、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姜春雲、錢其琛、吳儀、曹剛川、曾培炎;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八、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陳慕華(2011年逝世)、孫起孟(2010年逝世)、雷潔瓊(2011年逝世)、李錫銘(2008年逝世)、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吳階平(2011年逝世)、彭珮雲、周光召、曹志、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
  • (十屆國務委員)唐家璇;
  • (九、十屆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賈春旺;
  • (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學謙(2008年逝世)、錢學森(2009年逝世)、董寅初(2009年逝世)、葉選平、楊汝岱、錢偉長(2010年逝世)、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朱光亞(2011年逝世)、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經叔平(2009年逝世)、王文元、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丁光訓、羅豪才、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
  • (其他領導人)鄧力群、張廷發(2010年逝世)、韓光(2008年逝世)。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後 至 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胡錦濤、習近平、江澤民(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2013年起排在在職正國級領導人之後)、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
  • (中央政治局委員、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馬凱、王剛、王兆國、王滬寧、回良玉、劉延東、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孫政才、李建國、李源潮、汪洋、張春賢、范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栗戰書、徐才厚、郭伯雄、郭金龍、韓正;
  • (正國級老同志)李鵬、萬里、喬石、朱鎔基、李瑞環、宋平、尉健行、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周永康;
  • (中央書記處書記)杜青林、趙洪祝、楊晶;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烏雲其木格、韓啟德、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
  • (國務委員)梁光烈、戴秉國;
  • (高法高檢負責人)王勝俊、曹建明;
  • (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帕巴拉·格列朗傑、馬萬祺、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董建華、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萬鋼、林文漪、厲無畏、羅富和、陳宗興、王志珍、何厚鏵;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領導人)張勁夫、鄭天翔、劉復之;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楊白冰(2013年逝世)、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姜春雲、錢其琛、王樂泉、劉淇、吳儀、曹剛川、曾培炎;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
  • (十六、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令計劃(不再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後仍任實職,按老同志排名);
  • (八、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彭珮雲、周光召、曹志、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成思危、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
  • (十屆國務委員)唐家璇;
  • (九、十屆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賈春旺;
  • (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楊汝岱、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萬國權、胡啟立、陳錦華、趙南起、毛致用、王文元、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丁光訓(2012年逝世)、羅豪才、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
  • (其他老同志)鄧力群。
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江澤民(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2014年起排在在職中央政治局委員之後,不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胡錦濤(離職後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2014年起排在在職中央政治局委員之後,不再按在職正國級領導人排名);
  • (中央政治局委員)馬凱、王滬寧、劉延東、劉奇葆、許其亮、孫春蘭、孫政才(2017年被調查)、李建國、李源潮、汪洋、張春賢、范長龍、孟建柱、趙樂際、胡春華、栗戰書、郭金龍、韓正;
  • (正國級老同志)李鵬、萬里(2015年逝世)、喬石(2015年逝世)、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宋平、尉健行(2015年逝世)、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周永康(2014年被調查);
  • (中央書記處書記)杜青林、趙洪祝、楊晶;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王晨、沈躍躍、吉炳軒、張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張寶文、陳竺;
  • (國務委員)常萬全、楊潔篪、郭聲琨、王勇;
  • (高法高檢負責人)周強、曹建明;
  • (全國政協副主席)令計劃(2014年被調查)、韓啟德、帕巴拉·格列朗傑、董建華、萬鋼、林文漪、羅富和、何厚鏵、張慶黎、李海峰、蘇榮(2014年被調查)、陳元、盧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偉、馬飈、齊續春、陳曉光、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梁振英(2017年增選);

和(副國級老同志)

  • (不晚於十四大或八屆人大政協一次會議離職的領導人)張勁夫(2015年逝世)、鄭天翔(2013年逝世)、劉復之(2013年逝世);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張萬年(2015年逝世)、姜春雲、錢其琛(2017年逝世)、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吳儀、郭伯雄(2015年被開除黨籍)、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徐才厚(2014年被調查);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2015年逝世);
  • (十六、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
  • (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倪志福(2013年逝世)、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布赫(2017年逝世)、鐵木爾·達瓦買提、彭珮雲、周光召、曹志、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成思危(2015年逝世)、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
  • (十、十一屆國務委員)唐家璇、梁光烈、戴秉國;
  • (九、十屆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賈春旺;
  • (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楊汝岱、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萬國權(2017年逝世)、胡啟立、陳錦華(2016年逝世)、趙南起、毛致用、王文元(2014年逝世)、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羅豪才、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廖暉、馬萬祺(2014年逝世)、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厲無畏、陳宗興、王志珍;
  • (其他老同志)鄧力群(2015年逝世)。

註:這一時期,中國官方媒體並未發布全體在職和離職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名單,此處排名是根據公開的部分領導人排名和以往排名規律推測得出。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屆一中全會後 至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
  • (中央政治局委員、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丁薛祥、馬凱、王晨、劉鶴、劉延東、許其亮、孫春蘭、李希、李強、李建國、李鴻忠、李源潮、楊潔篪、楊曉渡、張又俠、陳希、陳全國、陳敏爾、范長龍、胡春華、郭聲琨、黃坤明、蔡奇;
  • (正國級老同志)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劉雲山、王岐山(離職後暫按老同志排名,2018年再度擔任正國級領導職務);
  • (中央書記處書記、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尤權、楊晶(2018年撤職)、杜青林;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沈躍躍、吉炳軒、張平、向巴平措、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張寶文、陳竺;
  • (國務委員)常萬全、王勇;
  • (高法高檢負責人)周強、曹建明;
  • (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帕巴拉·格列朗傑、董建華、萬鋼、林文漪、羅富和、何厚鏵、張慶黎、李海峰、陳元、盧展工、周小川、王家瑞、王正偉、馬飈、齊續春、陳曉光、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梁振英;

和(副國級老同志)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姜春雲、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吳儀、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劉奇葆(離職後暫按老同志排名,2018年再度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張春賢(離職後暫按老同志排名,2018年再度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孟建柱、郭金龍;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趙洪祝;
  • (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鐵木爾·達瓦買提、彭珮雲、周光召、曹志、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丁石孫、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
  • (十、十一屆國務委員)唐家璇、梁光烈、戴秉國;
  • (九、十屆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韓杼濱、賈春旺;
  • (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楊汝岱(2018年逝世)、任建新、宋健、錢正英、孫孚凌、胡啟立、趙南起、毛致用、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羅豪才(2018年逝世)、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廖暉、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厲無畏、陳宗興、王志珍。

註:這一時期,中國官方媒體並未發布全體在職和離職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名單,此處排名是根據公開的部分領導人排名和以往排名規律推測得出。

2018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
  • (中央政治局委員)丁薛祥、王晨、劉鶴、許其亮、孫春蘭、李希、李強、李鴻忠、楊潔篪、楊曉渡、張又俠、陳希、陳全國、陳敏爾、胡春華、郭聲琨、黃坤明、蔡奇;
  • (正國級老同志)江澤民、胡錦濤、李鵬(2019年逝世)、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張德江、俞正聲、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劉雲山、張高麗;
  • (中央書記處書記)尤權;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王東明、白瑪赤林、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武維華;
  • (國務委員)魏鳳和、王勇、王毅、肖捷、趙克志;
  • (高法高檢負責人)周強、張軍;
  •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劉奇葆、帕巴拉·格列朗傑、董建華、萬鋼、何厚鏵、盧展工、王正偉、馬飈、陳曉光、梁振英、夏寶龍、楊傳堂、李斌、巴特爾、汪永清、何立峰、蘇輝、鄭建邦、辜勝阻、劉新成、何維、邵鴻、高雲龍;

和(副國級老同志)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姜春雲(2021年逝世)、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吳儀、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劉延東、李源潮、馬凱、李建國、范長龍、孟建柱、郭金龍;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六、十七、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杜青林、趙洪祝;
  • (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丙乾、鄒家華、王光英(2018年逝世)、鐵木爾·達瓦買提(2018年逝世)、彭珮雲、周光召、曹志(2020年逝世)、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2018年逝世)、何魯麗(2022年逝世)、丁石孫(2019年逝世)、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張平、向巴平措、張寶文;
  • (十、十一、十二屆國務委員)唐家璇、梁光烈、戴秉國、常萬全;
  • (九、十屆高法高檢負責人)肖揚(2019年逝世)、韓杼濱、賈春旺;
  • (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2019年逝世)、任建新、宋健、錢正英(2022年逝世)、孫孚凌(2018年逝世)、胡啟立、趙南起(2018年逝世)、毛致用(2019年逝世)、王忠禹、李貴鮮、張思卿(2022年逝世)、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廖暉、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厲無畏、陳宗興、王志珍、韓啟德、林文漪、羅富和、李海峰、陳元、周小川、王家瑞、齊續春、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
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後 至 2023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前
  • (正國級領導同志)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汪洋、李強、趙樂際、王滬寧、韓正、蔡奇、丁薛祥、李希、王岐山;
  • (中央政治局委員、仍擔任國家領導職務的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馬興瑞、王晨、王毅、尹力、石泰峰、劉鶴、劉國中、許其亮、孫春蘭、李干傑、李書磊、李鴻忠、楊曉渡、何衛東、何立峰、張又俠、張國清、陳文清、陳吉寧、陳敏爾、胡春華、袁家軍、黃坤明;
  • (正國級老同志)江澤民(2022年逝世)、胡錦濤、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張德江、俞正聲、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劉雲山、張高麗;
  • (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金國、王小洪;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王東明、白瑪赤林、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武維華;
  • (國務委員)魏鳳和、王勇、肖捷、趙克志;
  • (高法高檢負責人)周強、張軍;
  • (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劉奇葆、帕巴拉·格列朗傑、董建華、萬鋼、何厚鏵、盧展工、王正偉、馬飈、陳曉光、梁振英、夏寶龍、楊傳堂、李斌、巴特爾、汪永清、蘇輝、鄭建邦、辜勝阻、劉新成、何維、邵鴻、高雲龍;

和(副國級老同志)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吳儀、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劉延東、李源潮、馬凱、李建國、范長龍、孟建柱、郭金龍、楊潔篪、陳希(不再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後仍任實職,按老同志排名)、陳全國、郭聲琨;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杜青林、趙洪祝、尤權;
  • (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丙乾、鄒家華、彭珮雲、周光召、李鐵映、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張平、向巴平措、張寶文;
  • (十、十一、十二屆國務委員)唐家璇、梁光烈、戴秉國、常萬全;
  • (九、十屆高檢檢察長)韓杼濱、賈春旺;
  • (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建新、宋健、胡啟立、王忠禹、李貴鮮、張克輝、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廖暉、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厲無畏、陳宗興、王志珍、韓啟德、林文漪、羅富和、李海峰、陳元、周小川、王家瑞、齊續春、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
2023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政協一次會議後 至 現在
  • (正國級領導同志)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韓正;
  • (中央政治局委員)馬興瑞、王毅、尹力、石泰峰、劉國中、李干傑、李書磊、李鴻忠、何衛東、何立峰、張又俠、張國清、陳文清、陳吉寧、陳敏爾、袁家軍、黃坤明;
  • (正國級老同志)胡錦濤、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2024年逝世)、溫家寶、賈慶林、李克強(2023年逝世)、張德江、俞正聲、栗戰書、汪洋、宋平、李嵐清、曾慶紅、吳官正、李長春、羅干、賀國強、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
  • (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金國、王小洪;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東明、肖捷、鄭建邦、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何維、武維華、鐵凝、彭清華、張慶偉、洛桑江村、雪克來提·扎克爾;
  • (國務委員)李尚福(2023年免職)、吳政隆、諶貽琴、秦剛(2023年免職);
  • (高法高檢負責人)張軍、應勇;
  • (全國政協副主席)胡春華、沈躍躍、王勇、周強、帕巴拉·格列朗傑、何厚鏵、梁振英、巴特爾、蘇輝、邵鴻、高雲龍、陳武、穆虹、咸輝、王東峰、姜信治、蔣作君、何報翔、王光謙、秦博勇、朱永新、楊震;

和(副國級老同志)

  • (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田紀雲、遲浩田、王樂泉、王兆國、回良玉、劉淇、吳儀、曹剛川、曾培炎、王剛、劉延東、李源潮、馬凱、許其亮(2025年逝世)、孫春蘭、李建國、范長龍、孟建柱、郭金龍、王晨、劉鶴、楊潔篪、楊曉渡、陳希(不再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後仍任實職,按老同志排名)、陳全國、郭聲琨;
  • (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王漢斌;
  • (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杜青林、趙洪祝、尤權;
  • (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丙乾、鄒家華(2025年逝世)、彭珮雲、周光召(2024年逝世)、李鐵映、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2025年逝世)、盛華仁、路甬祥、烏雲其木格(2024年逝世)、華建敏、陳至立、周鐵農(2023年逝世)、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蔣樹聲、桑國衛(2023年逝世)、王勝俊、陳昌智、嚴雋琪、張平、向巴平措、張寶文、曹建明、張春賢、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萬鄂湘、陳竺、白瑪赤林;
  • (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國務委員)唐家璇、梁光烈(2024年逝世)、戴秉國、常萬全、魏鳳和(2023年被審查)、趙克志;
  • (九、十屆高檢檢察長)韓杼濱、賈春旺;
  • (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建新(2024年逝世)、宋健、胡啟立、王忠禹、李貴鮮、張克輝(2024年逝世)、郝建秀、徐匡迪、張懷西、李蒙、廖暉、白立忱、陳奎元、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李兆焯、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孫家正、李金華、鄭萬通、鄧朴方、厲無畏、陳宗興、王志珍、韓啟德、林文漪、羅富和、李海峰、陳元、周小川、王家瑞、齊續春、馬培華、劉曉峰、王欽敏、張慶黎、劉奇葆、董建華、萬鋼、盧展工、王正偉、馬飈、陳曉光、夏寶龍(不再擔任副國級領導職務後仍任實職,按老同志排名)、楊傳堂、李斌、汪永清、辜勝阻、劉新成。

註:截至目前,中國官方媒體尚未發布全體在職和離職黨和國家領導人排名名單,此處排名是根據公開的部分領導人排名和以往排名規律推測得出。

歷年簡表

歷年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簡表(依年份排列)
更多信息 年, 最高領導人 ...
更多信息 年, 最高領導人 ...
  • 華國鋒在1976-81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軍委主席, 但1978年開始鄧小平掌握實權,當時擔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
更多信息 年, 最高領導人 ...
  • 江澤民在2002年、2003年先後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國家主席, 但直到2004年才卸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由胡錦濤接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用法

習慣上,一些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屬無產階級政黨的國家(如朝鮮古巴越南老撾等),在與中方的正式交流中有時會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67]。同時一些中文新聞或報道在涉及這些國家時也會使用這一專有名詞,但並無精確的人員範圍[68]

參見

注釋

  1. 1987年李鵬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萬里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鵬排名在萬里之前。1988年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萬里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排名在萬里之前。
  2. 1987年李鵬、喬石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鵬排名在喬石之前。1988年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喬石未出任正國級機構負責人,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在李鵬之後。1993年李鵬連任國務院總理,喬石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排名在喬石之前。
  3. 1987年李鵬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8年出任國務院總理。1992年朱鎔基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在李鵬之後。1993年李鵬連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排名在李鵬之後。
  4. 1992年吳邦國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溫家寶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吳邦國排名在溫家寶之前。1995年吳邦國出任國務院副總理,1998年溫家寶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排名在溫家寶之前。
  5. 2007年李克強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為常委,時張德江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排名在李克強之後。2008年李克強出任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一),張德江也是國務院副總理(排名第三),李克強排名在張德江之前。
  6. 2007年李克強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為常委,時栗戰書只是中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排名在李克強之後。
  7. 2017年趙樂際成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時,李強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趙樂際排名在李強之前。
  8. 毛澤東國家元首任期包括在1949年至1954年間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及1954年至1959年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兩個任期合共十年。
  9. 李先念曾於1977年至1987年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但逝世前已卸任,僅擔任全國政協主席一職。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