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斑禿

身體局部或全部毛髮脫落之病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斑秃
Remove ads

斑禿[1][2](alopecia areata)又稱圓禿,中醫稱油風,俗稱「鬼剃頭」等,是突然發生無自覺症狀的局限性斑狀毛髮脫落,但患處皮膚正常[3][4]。斑禿通常發生在頭皮處,出現脫髮區塊,每個約有硬幣大小[5]

心理壓力和各種疾病是導致斑禿高風險者患病的可能因素,但大多情況下沒有明顯的觸發因素,患者通常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5]。在少數情況下,會進展至頭皮毛髮全部脫落(全禿,alopecia totalis),或體毛全部脫落(alopecia universalis)。 斑禿有時是永久性的,也可能是暫時的[5][4]。與常在男性身上發生的脂溢性脫髮不同。

斑禿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由毛囊免疫豁免受損引起[3][6]風險因素包括該病的家族病史[5]。在同卵雙胞胎中,如果一人受到影響,另一人有約50%機會受影響。潛在的機制涉及身體無法識別自己的細胞,隨後發生由免疫系統介導的毛囊破壞[5]

目前還沒有治癒這種疾病的方法[5]。 一些療法,特別是去炎松注射液和5%米諾地爾外用乳膏[7][8],可有效加速毛髮再生[5][9]防曬霜、防寒防曬的頭罩和眼鏡(如果缺少睫毛)也被認為可能有幫助。在超過50%的突發性局部「斑片狀」疾病病例中,頭髮會在一年內重新長出[10][11][5]。對於只有一個或兩個脫髮區塊的患者,此一年恢復率將達80%[12][13]。然而,大多數患者在一生中會經歷不止一次發作[11]。在許多患者中,脫髮和再生會在幾年內同時發生[5]。在體毛全部脫落者中的恢復比例不到10%[14]

約0.15%的人在任何時候受影響,2%的人在某個時間點受到影響。[5][14] 此病經常在成年之前發作。[5],且女性受影響的比率高於男性。[15]

Remove ads

歷史記載

鬼剃頭一詞由來甚久,《黃帝內經》有「毛拔」、「髮脫」、「髮墜」等病名,《難經》稱「毛落」,隋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說:「人有風邪,有於頭,在偏虛處,則髮失落、肌肉枯死,或如錢大,或如指大,髮不生,亦不癢,故謂之鬼舐頭。」《外科正宗》:「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髮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醫宗金鑒》之《外科心法·油風篇》:「此證毛髮幹焦,成片脫落,皮紅光亮……俗名鬼剃頭。」[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中醫解釋

中醫學上認為斑禿是「肝腎虧虛」所致,《諸病源候論·鬚髮脫落篇》記載:「足少陽膽之經也,其榮在鬚,足少陰腎之經也,其華在髮,沖任之脈,均為十二經之海,其別絡在上唇口;若血盛則榮於鬚髮,故鬚髮美,若血氣衰弱,經脈虛竭,不能榮潤,故鬚髮禿落。」如細分下去,可得4種病因:[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明星個案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