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華基督教改進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中華基督教改進會,也稱成都中華基督教改進會,是指1931年至1933年的一個基督教協會,以「華人收回教權教產、自主教會」為宗旨[1]

背景

1922年,中國全國基督教大會發表《教會的宣言》,正式提出建立「本色教會」。1928年2月,車耀先以基督教四川代表身份到達上海參加「基督教東亞協會」,在會上,中國、朝鮮、日本代表提出的主張收回教權、教產意見,受到白人傳教士反對而未能通過,車耀先憤而退出[2]。1928年車耀先返川後與好友饒惠民、陶宗伯、馬文卿等人共同發起改革教會運動。1930年期間,一些四川成都市陝西街基督教美以美會福音堂的基督教徒,主張收回被英、美等國在華傳教士控制的、屬於中國人所有的基督教會的教權、教產,主張中國人自己辦理教會,驅逐英、美傳教士等[3]

概述

這些基督教徒的呼聲迅速在成都市內傳播。在車耀先饒惠民陶宗伯、馬文卿、黃島晴肖露嘉劉騰軒薛子芳文青雲鄧世安聶惠民薛特恩等人發起下,中華基督教改進會於1931年成立[4][5]

1931年6月7日,成都美以美會教友在陝西街禮拜堂中華基督教社召開中華基督教改進會成立大會,與會人員投票選舉車耀先、陶宗伯、馬文卿、饒惠民等人為執行委員,聶永順李誠齋等為監察委員。改進會主張[6]

改進會基本成員是成都市的美以美會教友,也接納了部分青年和教會學校學生,會員增加到200多人[7]。此外,改進會並推選車耀先、郭霞軒廖郁生、薛特恩、張仲翔等組成編輯委員會。編輯發行《改進》半月刊,控訴、揭露外國利用基督教會進行侵略的新聞[8]

中華基督教改進會的活動惹惱了英美等國的傳教士們,他們向成都市國民黨部施壓。並在國民黨西山會議派向傳義支持下,1932年3月1日,派便衣軍警在陝西街福音堂門前,以擾亂社會治安為名,驅趕聽講的市民、學生,將正在講演的教友鄧世安,押至督院街祈水廟三軍聯合辦事處。一些聽眾跟隨至辦事處,與審訊人員進行說理鬥爭控訴。審訊人員迫於壓力,最終表示歉意,將他們送出辦事處[9]

同年5月9日「國恥紀念日」,成都各民眾團體在少城公園集會,準備作反日宣傳、遊行。衛戍當局有組織地出動軍警進行彈壓,製造衝突。次晨,向傳義派出部隊,在南門外黌門街大中印務局逮捕了成都印刷工人抗日會的理事鄒澤滋(鄒趣濤),關進了祈水廟三軍聯合辦事處監獄[10]。事件發生後,基督教改進會與各反日民眾團體組織了「援鄒大會」,準備5月13日舉行示威遊行[11][12]。三軍軍警聯合處處長向傳義準備逮捕,車耀先同鄉劉文輝向其透露口風[9],由劉文輝的下屬冷寅東師長派人護送到上海[13]。1933年,四川軍閥內戰爆發、劉文輝戰敗,劉湘進駐成都,跟隨蔣介石積極反共鎮壓民運,至此中華基督教改進會等成都市各民眾團體被迫停止了活動。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