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壯族通史
书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壯族通史》是中國歷史學家黃現璠及其學生黃增慶、張一民合作編著的一本通史性著作,被視為「中國第一部壯族通史」[1]。全書69.5萬字,主要以黃現璠的觀點、材料寫成[2]。1988年出版。
創作背景和過程
1943年,黃現璠開始從事少數民族的田野調查學術活動。1943年8月,黃現璠組織「黔桂邊區考察團」,擔任團長;1945年4月,他又組織「黔南邊民考察團」,再任團長,數次帶團深入黔桂兩省少數民族地區展開學術調查活動。1951年6月,他任中央民族訪問團中南訪問團廣西分團副團長(團長費孝通),隨團深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慰問和調查。1952年3月,他帶領助手前往都安、東蘭、南丹一帶調查;同年夏,又抵扶綏隴羅(今扶綏東羅)、崇左、德保、靖西一帶從事田野調查,收集土司遺存文物史料。
1953年6月,黃現璠在廣西大學組建「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文教局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擔任組長,帶領調查組成員深入南丹、天峨、河池、羅城、忻城等地,先後訪問調查了瑤族、毛難族、苗族、壯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收集到大量文物和史料。1956年8月,他參與組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兼壯族分組長,實際負責全組學術調查工作,隨後領導小組開展了廣西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少數民族歷史和傳統文化調查,帶隊深入到桂西僮族自治州進行廣泛的社會歷史調查和收集史料。[3]
隨着大量調查史料的入手,進而促使黃現璠萌生出撰著壯族通史的設想,以彌補壯族有史以來沒有一部完整歷史記載的缺失。為此,他借赴北京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和人大民委會議時,向時任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表達了自己的創作願望,得到周恩來的鼓勵。[4]由此便有了1957年6月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黃現璠著《廣西僮族簡史》一書。在《廣西僮族簡史》的基礎上,黃現璠經過20多年的史料補充,於1981年撰成《壯族通史》初稿。
1982年,黃現璠病逝。他的學生黃增慶研究員和張一民教授依據黃現璠的觀點和材料,經過6年的整理和補充一些新研究成果,於1988年完成《壯族通史》稿。同年11月,《壯族通史》稿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Remove ads
內容概要
《壯族通史》由13章組成。論述了壯族的形成及族源、族稱、漢代以來廣西壯族人口分布、從原始社會到民國時代的壯族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壯族文化、生活習俗,以及壯族人民自秦代到近代展開的各式政治及民族運動。書未附錄有廣西壯族地區各縣市歷史沿革表。
特色
《壯族通史》開創了中國少數民族通史的寫作先例,具有重要的學術理論價值[5][6]。黃現璠等著的《壯族通史》中具有的「壯族土著說」和「儂智高起兵反宋正義說」等史觀,皆為後來由30多位學者共同編著的同名《壯族通史》(三卷,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所繼承和發展。
評價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韋純束:「(黃現璠)與學生合著的《壯族通史》是我國第一部壯族通史,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少數民族研究的成果。」[7]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黃榮:「1988年黃現璠與門生合著的《壯族通史》,被公認為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研究壯族歷史文化的通史。」[8]
- 《民族文獻提要》編委會:「該書以豐富充實的史料為佐證,詳盡地論述了壯族的起源,全面地介紹了壯族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的發展狀況。它是目前我國第一部壯族通史,本書豐富了我國少數民族歷史的研究成果,也為壯族史的研究提供了較新較全的資料,是不可多得的參考書。」[9]
-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馬克·本德爾教授:「黃現璠教授等著的《壯族通史》史料豐富,學術價值極高,均為國際民族學界開山之作,由此開拓出壯學研究的一代風氣。」[10]
獲獎紀錄
類似書籍
- 《瑤族通史》(2007)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