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市腫瘤醫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津市腫瘤醫院,又名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天腫,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體院北環湖西路,其歷史可以追溯至天津英租界開闢後1861年建立的英國駐津屯軍的隨軍門診部。1868年12月1日,該門診部主管權轉交給英國基督教倫敦會並定名為英國倫敦會施診所。1879年2月,英國基督教倫敦會派遣傳教士馬根濟主持診所,因治癒李鴻章夫人莫氏,得捐助建立英國倫敦會施醫院。1924年,為紀念馬根濟而更名為馬大夫紀念醫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市政府接管了馬大夫紀念醫院並將其更名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為綜合性醫院。1952年,醫院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腫瘤科,是中國腫瘤學科的發源地。1956年,長沙道骨科醫院併入,醫院改為骨科、瘤科專科醫院。1971年2月,骨科撤銷外遷後,醫院成為腫瘤專科醫院。1977年,成立天津市腫瘤研究所。1988年1月12日,正式更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1993年11月25日,醫院獲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7年,增名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
目前,天津市腫瘤醫院是中國天津市的一家腫瘤學專科三級甲等醫院和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隸屬於天津醫科大學,主管部門為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學術期刊《中國腫瘤臨床》。同時,天津市腫瘤醫院還設立了天津市腫瘤醫院空港醫院和天津市腫瘤醫院濱海醫院,在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建設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
Remove ads
歷史
天津市腫瘤醫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861年的英國駐津屯軍隨軍門診部。1868年12月1日,該門診部主管權轉交給英國基督教倫敦會並定名為「基督教倫敦會醫院」,成為當時中國最早的西方醫學醫院,醫院的經費主要依靠天津的官僚、紳商、買辦捐助以及向病人勸募來維持。

1924年1月18日,新醫院大樓簡稱時,為紀念馬根濟,改名為「馬大夫紀念醫院」。「馬大夫紀念醫院」[1]。
1940年,馬大夫紀念醫院被日軍占領並改為「同仁會天津診療班」。1945年,天津市政府將其改名為「天津臨時第一醫院」。1945年12月1日,天津市政府將其歸還英國基督教倫敦會並恢復舊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10月22日,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馬大夫紀念醫院,並將其更名為「天津市立人民醫院」[2]。1951年,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骨科成立,次年方先之兼任骨科主任[3]。1952年,天津市立人民醫院瘤科成立,是中國第一個腫瘤科,腫瘤醫學專家金顯宅教授任該科主任,並將100毫克鐳獻給醫院[3]。醫院腫瘤學科發展迅速,其他科室相繼撤銷轉隸,醫院逐漸發展成為腫瘤專科醫院。 1952年,天津市立人民醫院兒科撤銷,併入天津市立兒童醫院,婦科撤銷,併入天津市立婦產科醫院[3]。1954年,受衛生部委託,天津市立人民醫院瘤科主任金顯宅開始舉辦全國腫瘤醫師進修班,並完成《腫瘤學講義》的編寫[3]。

1955年6月,普通外科撤銷,併入天津市立第三醫院。1955年,天津市立人民醫院內科、泌尿科、耳鼻喉科撤消,併入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3]。
1956年,長沙道骨科醫院併入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醫院改為骨科、瘤科專科醫院。1971年2月,天津市立人民醫院骨科等科室撤銷,併入天津市反帝醫院(今天津市天津醫院),天津市立人民醫院成為腫瘤專科醫院,臨床科室分為化療組、胸組、腹組、盆組、乳腺組、頭頸組、中醫組[3]。
1972年,天津市立人民醫院成立腫瘤防治研究室。1977年5月10日,天津市立人民醫院在腫瘤防治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天津市腫瘤研究所[3]。
Remove ads
1986年5月22日,經天津市衛生局批准,在體院北地區新建醫院並更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1987年9月16日至11月18日,醫院歷時2個月,自和平區大沽路87號原址遷至現址河西區體院北環湖西路[4]。11月20日,天津市人民醫院與天津市口腔醫院簽署接交協議書,原址交由天津市口腔醫院使用[3]。
1988年1月12日,經市衛生局批准,天津市立人民醫院正式更名為「天津市腫瘤醫院」,原名稱及印章廢止[3]。
1993年,興建海南天津腫瘤醫院,1997年2月3日,決定停辦海南天津腫瘤醫院[3]。
1997年3月28日,天津市衛生局根據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解決天津醫科大學組建後若干具體問題的會議紀要》的精神,決定天津市腫瘤醫院增掛「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牌子。8月18日,中共天津市委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決定:天津市腫瘤醫院實行由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市衛生局共同領導管理、共同建設的體制。腫瘤醫院改革和發展的重大問題,由醫科大學和衛生局共同研究決定,腫瘤醫院的教學、科研和黨務、人事工作由醫科大學負責,腫瘤醫院的醫療管理、醫院建設、財務管理等由市衛生局負責。醫科大學要按照重點學科建設的安排,給腫瘤醫院以經濟投入[3]。
1999年11月11日,天津醫科大學腫瘤臨床學院建立,與天津市腫瘤醫院施行學院、醫院合一的管理體制[3]。
2013年,天津市腫瘤醫院獲批建立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
2017年,天津市腫瘤醫院在天津市空港經濟開發區東五道99號建立了天津市腫瘤醫院空港醫院[6]。2022年1月,天津市腫瘤醫院在濱海新區欣嘉園黃港生態區建立了天津市腫瘤醫院濱海醫院。2024年6月,天津市腫瘤醫院選址秦皇島市北戴河區建設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7]。
Remove ads
科室設置
天津市腫瘤醫院共設有36個臨床科室:肺部腫瘤科、食管腫瘤科、食管腫瘤微創外科、肝膽腫瘤科、胰腺腫瘤科、胃部腫瘤科、結直腸腫瘤科、泌尿腫瘤科、婦科腫瘤科、乳腺腫瘤一科、乳腺腫瘤二科、乳腺腫瘤三科、乳房再造科、頜面耳鼻喉腫瘤科、甲狀腺頸部腫瘤科、骨與軟組織腫瘤科、兒童腫瘤科、腦系腫瘤科、介入治療腫瘤科、麻醉科、淋巴瘤內科、乳腺腫瘤內科、肺部腫瘤內科、消化腫瘤內科、肝膽腫瘤內科、生物治療腫瘤科、血液科、中西醫結合科、放療科、高級病房A、特需病房、重症監護科、疼痛治療科、門急診科、Ⅰ期臨床試驗病房、營養科。
設立有15個醫技科室:病理室、藥學部、檢驗科、放射科、超聲診斷治療科、乳腺病理研究室、健康管理中心、分子影像及核醫學診療科、病案室、乳腺影像診斷科、門診手術室、內鏡診療科、心肺功能檢查室、輸血科、腫瘤精準檢測與轉化中心。
設立有1個醫學研究中心:國家惡性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5]。
歷任負責人

1879年至1945年期間,醫院一直由英國籍人士擔任院長。1879至1888年,馬根濟(英語:John Kenneth Mackenzie)任基督教倫敦會醫院院長。1888至1894年,路博施(英語:Fred Charles Roberts)任院長。1894至1907年,史密斯任院長。1907至1912年,科克物得任院長。1912至1914年,皮克任院長。1914至1916年,法郎士任院長[3]。
1922年,醫院更名馬大夫紀念醫院後,1922至1934年,齊德義(英語:E.T.Stuckey)任院長[3]。1934至1936年,萊特任院長[3]。
1951年至1953年,雷愛德任院長。1953至1960年,武惠任院長。1960至1968年,馬突圍任院長。1976至1980年,周延昌任院長。1980至1983年,金顯宅任院長。1983至1985年,金家瑞任院長。1986年起,韓舜代理院長[3]。
交通
- 公交: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