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奮進號太空梭
美國太空穿梭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奮進號太空梭(STS Endeavour OV-105,又譯努力號)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甘迺迪太空中心(KSC)旗下第五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也是最新的一架。由於第三架(發現號)和第四架(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的製造過程中同時生產了一批備用零件,稍後NASA決定利用這些多餘的零件組裝成奮進號。首次飛行是1992年5月7日的STS-49號任務,奮進號負責的任務中有不小比例是用來支援國際太空站計畫。
![]() |
2011年5月16日,奮進號從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是它最後一次任務,在此次任務結束後,奮進號除役。
Remove ads
命名

正式編號軌道器105號(Orbitor Vehicle - 105)的奮進號,是美國一系列太空梭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來決定命名的先例,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太空梭的命名之後,再由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在1989年時正式宣佈。如同美國歷架太空梭的命名原則,奮進號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著名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所搭乘的一艘368噸等級的三桅帆船奮進號(HMS Endeavour,當時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後首次的出航)。
建造

從某種角度來說,奮進號是一艘「拼裝太空梭」,它是以發現號和亞特蘭提斯號建造合約中一批同時生產的備用結構零件為基礎,額外組裝出來的,以填補挑戰者號意外墜毀後留下來的任務空缺。但是這並不表示奮進號的性能就遜色一截,恰恰相反,事實上因為是最新的一艘太空梭,奮進號在建造過程中吸取了許多前輩們的教訓,擁有了更多新開發的硬體裝備。而大部分新一代的太空梭儀器設備都是在奮進號上率先採用之後,才在稍後趁着停飛維修的機會,改裝追加到了其他幾架太空梭上。這些改良的重點包括有:
- 一具直徑40呎的新型減速傘,能夠縮短太空梭落地後的減速滑行距離約1,000呎(近300公尺),改良後的滑行總長為2,000呎。
- 一些配合延伸繞行期限(Extended Duration Orbiter, EDO)改裝所需的管線與電路連結,因而能夠將太空梭繞地球運行的任務期限延長到28天。

- 1982年2月15日 - 開始乘員模組的結構組裝(因為奮進號的主結構本是為了作為其他太空梭的備用零件而造,因此反而比建造合約簽署還早實行)
- 1987年7月31日 - 建造合約簽署
- 1987年9月28日 - 開始後段機身的結構組裝
- 1987年12月22日 - 機翼自格魯曼(Grumman)公司處送抵棕櫚谷(Palmdale)的組裝地點
- 1987年8月1日 - 開始最後組裝
- 1990年7月6日 - 完成最後組裝
- 1991年4月25日 - 自棕櫚谷完工出廠
- 1991年5月7日 - 運送至甘迺迪太空中心
- 1992年4月6日 - 進行飛行準備點火
- 1992年5月7日 - 首次升空(STS-49)
奮進號曾在1996年時,於加州棕櫚谷進行過一8個月長的軌道器維修停飛期(Orbiter Maintenance Down Period,OMDP),在這段期間太空梭上改裝了要能與國際太空站進行接駁用的外部氣閘(External Air Lock),以便在太空站於1997年開始建造後,與太空站連結負責其所需的補給運輸任務。
Remove ads
飛行紀錄


到2011年5月為止奮進號太空梭有25次飛行紀錄,在太空渡過280.40日,繞行地球4,429圈,總飛行距離高達103,149,636英里。
Remove ads
歷次任務的標誌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