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乃近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乃近(鈉鹽中文通用名,譯自斯拉夫國家商品名),西方通用名美他米唑(metamizole, INN)[a]或迪派隆(dipyrone)[b],日韓通用名sulpyrine(설피린, スルピリン; JAN)[c],是一種鎮痛藥、解痙藥和退燒藥。它最常通過口服或靜脈輸注給藥。[10][8][11]它屬於4-氨基安替比林磺酸酯家族的藥物,1920年被德國霍伊斯特公司公司合成,1922年獲得專利、開始批量生產。美他米唑在市場上有各種商品名。[12][13]它首次在德國以「Novalgin」品牌名稱用於醫療,[14]後來在斯拉夫國家和印度廣為人知,名為「Antalgin」。[15][16]
安乃近的銷售在一些司法管轄區受到限制,這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研究將其與嚴重不良反應(包括粒細胞缺乏症)相關聯後實施的。[17]更新的研究對此判斷提出異議,聲稱它比其他鎮痛藥更安全。[18][19]2021年巴西的一篇回顧性綜述認為,安乃近被禁是因為結構類似氨基比林被波及到,當時並沒有表示安乃近特別有害的證據。[20][21]安乃近在許多國家很受歡迎,在這些國家它通常作為非處方藥銷售。[22]
Remove ads
適應症
用於發熱,各種疼痛,如關節疼,肌肉疼等。
不良反應
雖然安乃近是一種相對安全的藥物,[23]但它並非完全沒有不良反應。[23]
安乃近有潛在的血液相關毒性(血液病變),但比非甾體抗炎藥引起的腎、循環系統和胃腸道毒性要小。[8]像非甾體抗炎藥一樣,它可以觸發支氣管痙攣或嚴重過敏反應,尤其是在那些患有哮喘的人群中。[11]
嚴重的副作用包括粒細胞缺乏症、再生不良性貧血、超敏反應(如嚴重過敏反應和支氣管痙攣)、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它還可能誘發紫質症急性發作,因為它在化學結構上與磺酰胺類藥物相關。[13][8][11]粒細胞缺乏症的相對風險似乎根據對該發生率的估計國家而大不相同,對風險的看法也存在強烈分歧。[13][24][25]遺傳因素可能在安乃近敏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26]有人認為某些人群比其他人群更容易受到安乃近引起的粒細胞缺乏症的影響。例如,與西班牙人相比,英國人群似乎更常發生安乃近相關的粒細胞缺乏症。[27]歐洲藥品管理局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誘導粒細胞缺乏症的潛力可能與所研究人群的遺傳特徵有關」。[28]
2015年的一項薈萃分析得出結論,根據現有證據,「對於醫院環境中的短期使用,與其他廣泛使用的鎮痛藥相比,安乃近似乎是一個安全的選擇」,但「結果受到所分析報告整體質量平庸的限制」。[29]
2016年的一項系統綜述發現,安乃近顯著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對風險,增加了倍。 1.4–2.7[30]安乃近對腸絞痛的治療效果歸因於其鎮痛特性,沒有證據表明它干擾小腸或結腸蠕動。[31]
該藥物製造商之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治療第一周內粒細胞缺乏症的風險為百萬分之, 1.1[20][32]而雙氯芬酸為百萬分之。[ 5.9需要可靠醫學來源]
安乃近有肝毒性的潛力。[33]
Remove ads
既往對安乃近或製劑中任何賦形劑(如乳糖)有超敏反應(如粒細胞缺乏症或嚴重過敏反應),急性紫質症,造血作用受損(如由於化學療法藥物治療引起),妊娠第三期(可能對新生兒產生不良影響),哺乳期,體重低於16公斤的兒童,有阿司匹林誘發哮喘和其他對鎮痛藥超敏反應的病史。[34]
2018年,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審查了安乃近的安全性,並得出結論認為它對一般人群通常是安全的。然而,他們建議在妊娠第三期或哺乳期間不要使用,因為作為弱NSAID對胎兒或嬰兒有腎功能衰竭或動脈導管的風險。[7]
藥理學
安乃近的確切作用機制尚不清楚,但人們認為安乃近通常通過抑制COX-3酶發揮作用,該酶負責在中樞神經系統(CNS)——大腦和脊髓中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前列腺素是在炎症、疼痛和發熱中發揮作用的脂質化合物。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中的COX-3酶,安乃近減少了前列腺素的產生,從而緩解疼痛、降低發熱,並可能減輕炎症。[11][35]激活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和阿片能系統也被認為在安乃近的鎮痛作用中發揮作用。[36][19]安乃近被歸類為非典型非甾體抗炎藥(NSAID)。與典型的非甾體抗炎藥不同,安乃近表現出較弱或無抗炎特性(至少在治療劑量下),[37][35]但通過其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具有強效鎮痛效果:這種中樞作用使其區別於其他通常在外周發揮作用的非甾體抗炎藥。[35]安乃近對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比傳統非甾體抗炎藥對這些酶的抑制作用弱。[38]
安乃近在肝臟中被代謝,通過N-去甲基化過程轉化為活性代謝物。[39]安乃近的作用機制被認為是通過其活性代謝物,特別是花生四烯酰-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ARA-4-MAA)和花生四烯酰-4-氨基安替比林(ARA-4-AA)發揮作用。[40][18][23]這種作用機制和對乙酰氨基酚及其活性花生四烯酸代謝物AM404相似。CB1受體反向激動劑AM-251能夠減少安乃近對抗強直和熱疼痛的能力。[41]另一項研究發現其抗痛覺過敏效應被CB2反向激動劑AM-630所逆轉[42]雖然它似乎能抑制由前列腺素特別是前列腺素E2引起的發熱,[43]安乃近似乎通過其代謝物產生治療效果,特別是N-甲基-4-氨基安替比林(MAA)和4-氨基安替比林(AA),它們通過FAAH酶形成花生四烯酰-4-甲基氨基安替比林(ARA-4-MAA)和花生四烯酰-4-氨基安替比林(ARA-4-AA)。[34]
安乃近可能誘導CYP2B6和CYP3A4酶。[37]
Remove ads
化學合成
由氨基比林、甲醛和亞硫酸鈉縮合得到。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