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富蘭克林·奈特·萊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富兰克林·奈特·莱恩
Remove ads

富蘭克林·奈特·萊恩(英語:Franklin Knight Lane,1864年7月15日—1921年5月18日)是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政治家,於1913至1920年擔任美國內政部長。他還曾在州際商務委員會任職,並1902年作為民主黨候選人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在當時共和黨占絕對優勢的背景下以微弱劣勢落敗。

事实速览 富蘭克林·奈特·萊恩, 第26任美國內政部長 ...

萊恩1864年7月15日在愛德華王子島夏洛特頓附近出生,當地此時尚屬大英帝國殖民地,如今是加拿大領土。1871年,他與家人移居加利福尼亞州。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期間,萊恩做過兼職記者,並於畢業後成為《舊金山紀事報》駐紐約通訊員,之後成為另一家報紙的主編和合夥所有者。1898年,萊恩當選舊金山市檢察官,並在任職5年後於1902年競選州長,1903年又競選舊金山市長,但均以失敗告終。1903年,加利福尼亞州議會民主黨議員支持萊恩出任該州聯邦參議員,但由於民主黨議員在議會中占少數,所以未能成功。

1905年,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任命萊恩進入州際商務委員會任職,聯邦參議院於次年批准。1909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再次任命萊恩出任同一職位。1913年1月,萊恩經選舉成為州際商務委員會主席。一個月後,他接受新當選的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提名出任內政部長,在該職位上任職近7年後辭職。萊恩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面所獲評價褒貶不一,他支持充滿爭議的優勝美地國家公園赫奇赫奇水庫計劃,將備受環保人士重視的同名水庫淹沒,但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才得以建立。

1921年5月18日,富蘭克林·奈特·萊恩因心臟疾病在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馬約診所去世,享年56歲。擔任政府公職20餘年間,他的薪資收入很低,而晚年患上的疾病治療費用又很高,導致他沒有留下多少遺產,遺孀只能靠公益基金維持生活。多份報紙在報道中稱,如果萊恩是在美國境內出生,他就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民主黨人曾邀請萊恩出馬競選副總統,但由於憲法限制,他沒有資格參選。

Remove ads

早年經歷

Thumb
愛德華王子島德賽伯附近樹起萊恩的紀念牌匾

1864年7月15日,富蘭克林·奈特·萊恩在愛德華王子島接近夏洛特頓一個名叫德賽伯(DeSable)的小村莊出生,是家中的長子。他的父親叫克里斯托弗·萊恩(Christopher Lane),母親叫卡羅琳·萊恩(Caroline Lane),伯恩斯(Burns)是母親的娘家姓[1][2]:xxiii–xxiv。克里斯托弗是位傳道人,在夏洛特頓城外擁有一間農場,但由於嗓音出現問題,他轉行做了牙醫[2]:3。克里斯托弗不喜歡島上的寒冷氣候,於是全家在1871年遷至加利福尼亞州納帕[2]:5,再於1876年遷居奧克蘭。從奧克蘭高中畢業後,[2]:xxiii–xxiv富蘭克林進入《奧克蘭時報》(Oakland Times)印刷部門工作,之後又成為記者,並在1884年為禁酒黨競選[2]:9。1884至1886年,他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學習,但沒有畢業[2]:xxiii–xxiv。萊恩之後寫道:「我很高興,自己當年依靠假期打工和加班攢錢上了大學」[2]:11。他後來還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紐約大學布朗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名譽法學博士學位[3]。離校後,萊恩成為《舊金山紀事報》記者[1]。進入哈斯汀法學院深造後[2]:xxiii–xxiv,他於1889年通過加利福尼亞州律師從業資格考試[4]

取得律師從業資格後,萊恩並沒有立刻展開法律業務,而是繼續在報業打拼,移居紐約擔任《舊金山紀事報》通訊員。他在紐約成為改革家亨利·喬治的門徒,並加入紐約改革俱樂部[5]。1891年,萊恩返回西岸地區,成為《塔科馬新聞報》(Tacoma News)主編兼業主。在他的努力下,一位腐敗的警察局長被迫流亡阿拉斯加州,但他的報紙經營卻並不成功。在經濟萎縮的大背景下,萊恩仍然積極捐助支持民主黨和人民黨的事業訴求,他的報紙於是在1894年宣告破產[2]:28。1893年,萊恩迎娶安妮·溫特穆特(Anne Wintermute),夫妻倆有兩個孩子,分別叫小富蘭克林·奈特·萊恩(Franklin Knight Lane, Jr.)和南希·萊恩·考夫曼(Nancy Lane Kauffman[2]:xxiii–xxiv

1894年末,萊恩回到加利福尼亞州,開始和弟弟喬治(George)一起在舊金山從事法律工作。他還為一家名為《亞瑟·麥克尤恩的信》(Arthur McEwen's Letter)的報紙撰文,該報主要致力於聲討腐敗,特別是舊金山灣區南太平洋鐵路地區[6]。1897至1898年間,他進入百人委員會,與其他成員共同起草新的城市憲章[2]:xxiii–xxiv。根據新憲章規定,舊金山應該建立自有供水系統[7]:336

Remove ads

加利福尼亞州從政生涯

Thumb
萊恩1898年的競選海報

1898年,萊恩以民主黨人身份在選舉中戰勝在任州檢察長W·F·菲茨傑拉德(W. F. Fitzgerald),當選舊金山市縣(聯合)檢察官[8],萊恩的優勢僅有832票,這年全州各地的大部分民選官職都落入共和黨人之手[5]。1899和1901年,他還兩度贏得連任[2]:50

1902年,萊恩以民主黨和無黨派候選人身份參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2]:xxiii–xxiv。這時共和黨在該州仍然占有絕對優勢,但候選人喬治·帕迪George Pardee)戰勝萊恩的優勢尚不足1個百分點,西奧多·羅斯福還在兩年後的總統大選中以35個百分點的絕對優勢贏得加利福尼亞州[9]。1902年的這場選舉中有8000到10000票因各種技術原因宣告無效,萊恩有可能是因此輸掉選舉[2]:22。競選期間,影響力很大的《舊金山問詢報》(San Francisco Examiner)將新聞報道向不利於萊恩的方向傾斜。該報業主威廉·赫斯特之後否則自己對此政策負有責任,還稱萊恩在有任何需要時只需給自己發份電報。萊恩對此反唇相譏,稱即便真的收到萊恩簽名、請他幫忙的電報,赫斯特也會一口咬定這是偽造的[8]

新聞工作者格蘭特·華萊士Grant Wallace)在報道中這樣介紹州長候選人萊恩:

那位萊恩是個誠摯的好漢,在每件事情上……都採取有力行動。坐在辦公室聊天時,如果對話題產生興趣,他會把椅子向後踢開,將手插進褲兜里,在房間裡上下走動。隨着對話題興趣的加深,他的話也越來越響亮、快速,仿佛擲彈兵般在地毯上用力來回走過。[2]:4

1903年時,美國各州的聯邦參議員仍然是由州議會選出,萊恩在這年的參議員選舉中得到加利福尼亞州議會民主黨議員支持[4],但是,占據多數的共和黨議員支持在任參議員喬治·克萊門特·珀金斯連任,萊恩因此落敗。這年末,仍在擔任舊金山市檢察官的萊恩出馬競選市長,但仍然失敗,得票率只排到第3位[5]。他接下來回歸法律事業[5],沒有再競選公職[6]

萊恩在參選舊金山市長前就一度有望成為民主黨的副總統候選人,但由於他出生的地方這時已屬加拿大領土,所以不符合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中的競選資格規定。這一期間,出席政治會議的代表在投票人選方面遠較現今自由。根據萊恩的記載,他曾聽說自己如有意願參選,將得到紐約州代表團的支持,但他最終謝絕了他人的好意[8]。從首都哥倫比亞特區返回加州的路上,萊恩在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短暫停留,與民主黨領導人會面並向該州議會演講,為赫奇赫奇水庫計劃爭取支持[2]:42。《紐約時報》認為,這是萊恩在為爭奪副總統候選人提名拜票,還稱德州民主黨承諾會向他伸出援手[10]

Remove ads

州際商務委員會

任命和確認

美國這一時期的鐵路公司只受州際商務委員會的寬鬆監管,這時加利福尼亞州缺乏其他運輸手段,鐵路在物流運輸方面占有統治地位。萊恩擔任律師期間曾多次與這些鐵路公司對簿公堂,並且還在競選州長期間呼籲民眾警惕鐵路公司的過大權力。1904年初,加利福尼亞大學校長本傑明·惠勒Benjamin Wheeler)向羅斯福總統建議,選派萊恩進入州際商務委員會任職,稱他會是令人欽佩的人選。羅斯福也有同感,承諾會在該委員會職位下次出缺時提名萊恩。但到了1905年初委員會出現職務空缺時,羅斯福忘記了自己的承諾,提名的是已5次當選密蘇里州聯邦參議員、即將退休的弗朗西斯·科克雷爾Francis Cockrell)。惠勒給總統去信,提醒他之前的承諾[11]。羅斯福為自己的疏失道歉,但也表示自己剛剛贏得連任,所以「之後會給予萊恩充分補償」[11]

1905年12月,約瑟夫·W·菲費爾(Joseph W. Fifer)從州際商務委員會辭職,羅斯福總統提名萊恩填補空缺,完成菲費爾剩下的4年任期[12][13]。共和黨反對總統的任命,指出這一提名一旦得到聯邦參議院確認,州際商務委員會的5位專員中就會有3位是民主黨人[11]歷史學家比爾·里德(Bill G. Reid)曾在有關萊恩的期刊文章中指出,萊恩有傾向自由派的紀錄,導致聯邦參議院在是否確認總統提名上猶豫不決[6],共和黨人的反對意見也令參議院遲遲沒有批准任命。這時,共和黨議員威廉·彼得斯·赫本William Peters Hepburn)提出法案,在加強鐵路監管之餘,也建議將州際商務委員會從5人增至7人。羅斯福於是表示,自己會提名共和黨人出任兩個新職位,針對萊恩提名的反對意見至此煙消雲散。1906年6月29日,羅斯福簽署赫本法案,聯邦參議院也在當天確認總統的提名,萊恩於1906年7月2日宣誓就職[2]:61–62

1906年4月18日,舊金山市發生強烈地震。萊恩當時正在北伯克利的家中等待參議院確認總統提名,得知地震的消息後匆忙上路,在數小時裡就趕到災區提供幫助。市長尤金·施米茨Eugene E. Schmitz)立即任命萊恩進入五十人委員會,應對地震造成的破壞和隨後的火災,並制訂方案重建城市。據萊恩的朋友、作家威爾·歐文Will Irwin)回憶,萊恩沒有參與委員會的主要工作,而是親自同火災搏鬥,幫助挽救了大部分西增區。4月下旬,他乘火車前往哥倫比亞特區,為舊金山的復甦爭取聯邦資金,但未能成功。[2]:59–61

Remove ads

委員會的工作

1906年下半年,新官上任的萊恩在全美各地出席州際商務委員會聽證會。根據新通過的赫本法案,委員會在規管鐵路方面擁有大範圍權力,而且委員會不但要處理過去有關鐵路的糾紛,還要在鐵路和發貨方的利益之間取得平衡[2]:63–64

Thumb
1909年,身在芝加哥的州際商務委員會專員萊恩。

1906年末,美國中西部偏北地區存在嚴重的煤炭短缺,其中又以北達科他州情況嚴重,羅斯福總統下令展開調查。有指控稱,鐵路公司沒有及時安排運煤車將煤炭送到缺煤地區,再用這些車把當地出產的糧食運到五大湖港口,而是故意等到湖上都結了冰,船隻無法成行後才派出車輛,這樣,原本可以利用水運的糧食就只能完全依賴鐵路運送到各地市場。事件調查由萊恩領頭,他還在芝加哥舉行聽證會。結果發現,貨運列車的短缺主要是因為更偏西部地區的需求,而且當地鐵路實際上還因未能派車把糧食運到港口而蒙受損失[14]。1907年1月,萊恩將列有煤炭短缺原因的報告上交羅斯福。他還發現,因向東運糧的列車空間不足,有5000萬蒲式耳糧食積壓在北達科他州的農場和穀物升降機上。萊恩為此建議鐵路公司從鄰近線路抽調車輛[15]

州際商務委員會在1907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主要是調查愛德華·哈里曼Edward H. Harriman)擁有的多家鐵路及其他公司,並在全美各地召開聽證會。10月,萊恩認定哈里曼旗下的南太平洋鐵路有向部分客戶提供回扣,但這種做法已為赫本法案所禁止[16]

1909年12月7日,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總統再度任命萊恩進入州際商務委員會任職,任期7年,聯邦參議院於3天後確認總統的提名[13]。據萊恩回憶,當時還有「相當一批人」敦促他爭取民主黨提名,在1910年競選加州州長[2]:70,但他沒有接受,選擇繼續在州際商務委員會工作[2]:70。經塔夫脫任命,萊恩成為美國代表參加1910年國際鐵路大會[2]:75。國際鐵路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這次是在伯爾尼舉行,下屆則計劃於1915年在柏林舉行。會議閉幕前,萊恩獲與會代表推舉進入大會常設國際委員會[17]

1911年7月1日,州際商務委員會下令對運輸和遞送包裹的快遞公司經營活動進行「徹底清查」[18]。同年11月,萊恩在紐約主持曠日持久的聽證會[19]。同樣在州際商務委員會任職的詹姆斯·S·哈倫(James S. Harlan)指出,萊恩在通過聽證會得知快遞系統中存在的亂象後向國會提議,在郵政部以下建立快遞包裹遞送分支部門[2]:100–101。新部門於1913年1月1日投入運作,並且馬上就取得成功[20]

1912年初,萊恩返回紐約,主持石油管道行業聽證會。相關調查由州際商務委員會主動發起,萊恩在調查標準石油公司的管道銷售期間對證人提供的證詞日益感到不滿,身為多家管道公司的秘書,這位證人卻無法在證詞中指明相應銷售是由誰授權。「我可不想和哪個年薪5000美元的店員打交道。我需要有說話靠譜的人來作證。」[21]州際商務委員會認為,石油管道屬公共承運產品,所以銷售公司應該提供費稅表,遵守州際商務法的規定[22]

萊恩也致力對州際商務委員會內部進行改善。他和另一委員巴爾塔薩·邁耶Balthasar H. Meyer)都支持提升委員會在邊際稅率領域的規劃能力,委員會為此委託曾發明勞倫茨曲線經濟學家馬克斯·勞倫茨來達成這一目標[23]。萊恩還主張設立新委員會,有權規管任何從事州際貿易的企業,在他看來,這正是防止托拉斯出現的最佳途徑[3]

Remove ads

內政部長

威爾遜總統的任命

萊恩在1912年總統大選中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新澤西州州長伍德羅·威爾遜,不過他沒有代表威爾遜發表競選演說,理由是州際商務委員會的政策要求各委員行事秉持無黨派立場[2]:106。威爾遜在1912年11月5日的普選中勝出,11月21日,萊恩與威爾遜的顧問愛德華·豪斯Edward House)上校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豪斯在為總統挑選內閣成員方面有重要作用,他告訴萊恩,總統有可能會提名萊恩出任內政部長,但萊恩表示對現有職位很滿意,沒有另謀高就的打算[24]:119。面談過後,萊恩又改變了心意,於是告知豪斯,自己願意出任內政部長職務。豪斯則稱,只要萊恩能夠勝任,威爾遜樂見其成。豪斯此後並沒有立即推薦萊恩擔任內政部長,而是又考慮過其他多位候選人,如前舊金山市長詹姆斯·費倫James D. Phelan)、威爾遜的朋友沃爾特·佩奇Walter Page)等[24]:119

1913年1月8日,州際商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萊恩在會上當選新任主席,從1月13日起生效[25]。威爾遜仍然沒有公布內閣人選,萊恩曾於1913年1月表示,所有前往新澤西州特倫頓面見新總統的人都沒有聽到任何消息[2]:124。2月16日,豪斯在威爾遜的指示下再度與萊恩會面,希望能對他在環保領域的觀點有更全面認識[24]:119。根據豪斯的日記,萊恩雖然不是很願意放棄州際商務委員會主席之職,但如果獲邀出任內政部長,他還是會樂於從命。在萊恩看來,內政部長是最具挑戰的內閣職務,但即使是其他內閣職位,他也願意接受[26]

斟酌內閣人選期間,威爾遜和豪斯一度考慮由萊恩出任司法部長戰爭部長[26]。1913年2月24日,威爾遜終於致信萊恩,請他出任內政部長[24]:119,萊恩這時還從未與新總統見過面,但他仍然接受了總統的任命[24]:118–119。據《紐約時報》報道,萊恩入選的主要原因在於,身為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人,他不但曾與鐵路公司鬥爭,而且也不是赫斯特的棋子[27]。根據當時的慣例,新總統通常不會預先正式宣布內閣人選,而是在3月4日宣誓就職當天下午正式向聯邦參議院遞交人選名單。但是,《紐約時報》提前一天就取得了這份名單[28]。聯邦參議員於3月5日召開特別會議,批准威爾遜總統的所有內閣任命[29]

Remove ads

主持內政部

Thumb
威爾遜總統與眾內閣成員,萊恩位於前排,從右至左第二位。

1913年的內政部相當於多個不同機構的組合,其中的退休金辦公室、印第安辦公室土地辦公室自1849年內政部成立後就屬該部門的職責範圍。包括教育局地質調查局,以及礦務局在內的多個部門則是之後增設[30]。內政部還對國家公園專利局國會大廈樓層及地面、霍華德大學高立德大學聖伊麗莎白醫院,以及遠在尼加拉瓜的海事運河公司負有管理職責[31],其中最後的海事運河公司負責在該國修築一條運河,但已停工20年之久[32]

1913年上任後不久,萊恩捲入有關赫奇赫奇谷的爭議事件。長年以來,舊金山市民一直希望能在優勝美地國家公園泰倫恩河Tuolumne River)上修築水壩,建設水庫,確保河水穩定地流向城市。萊恩早在擔任該市檢察官時就支持這一計劃,並在成為內政部長後繼續倡導水庫建設[33]。但是,以約翰·繆爾為首的眾多環保主義者強烈反對赫奇赫奇水庫計劃,繆爾聲稱,修築赫奇赫奇水壩是對神的不敬,人類不應當修築這樣的工程[33]。雖然有繆爾等人反對,但國會在漫長而激烈的對抗後還是通過雷克法案授權修建水庫[33]

為了將胸中理想變成現實,萊恩努力在國會尋找盟友。蒙大拿州新任資淺聯邦參議員托馬斯·J·沃爾什就是萊恩的盟友之一,他的支持對雷克法案通過至關重要。萊恩支持加利福尼亞州地方政府主控冰川國家公園的發展,沃爾什對此存在異議,但他還是在許多問題上與萊恩站到同一立場,如多個農墾局方案、開發阿拉斯加州等[34]:101–105。內政部長提議不再出售可能包含礦藏的公共土地,而是將之出租,參議員沃爾什於是就在國會推進立法[35]。兩人雖然在阿拉斯加州出租煤礦用地方面取得成功,但面向全美範圍生效的礦藏租賃法案要直到1920年萊恩離任後不久才通過[34]:106–114

1913年7月,萊恩開始對內政部管轄的國家公園、印第安人保留地及其它區域進行長時間的考察。由於擔心各地工作人員會設法讓自己看不到實際情況,萊恩先派助手提前兩周到各地探訪,並提供完整報告。到了8月,威爾遜要求萊恩前去丹佛,作為總統代表出席州長大會。萊恩遵令行事,暫時停止行程,然後在舊金山與考察隊匯合。經過多日會面,萊恩因心絞痛暈倒,經過3星期休養,他不顧醫囑,返回首都繼續工作。[2]:139–140

內政部長有責任管理美國領地,萊恩因此積極倡導開發阿拉斯加領地。當地雖已成立私營鐵路公司,但運營並不成功,所以萊恩提議由政府在當地修建鐵路,深信此舉能推動大批人口移民阿拉斯加[36]。1914年,國會通過法案授權開建阿拉斯加鐵路,法案在聯邦參議院通過前,沃爾什發表了持續兩天的演講以示支持[34]:105。1913年,萊恩任命約翰·富蘭克林·亞歷山大·斯壯John Franklin Alexander Strong)出任阿拉斯加領地總督,成為首位任命阿拉斯加居民出任總督的內政部長[6]。在萊恩看來,「阿拉斯加不應該……僅僅是各州人民能夠獲取材料的倉庫。她有成為州的潛力。要通過的任何政策,都應該把阿拉斯加視為一片家園,擁有各種行業和發達的商務」[37]

Thumb
內政部新大樓,如今這裡已成為總務管理局的所在地。

雖然在赫奇赫奇水庫計劃中扮演的角色不受環保主義者待見,但萊恩對美國的國家公園運動態度友善,還曾於1915年聘請斯蒂芬·馬瑟Stephen Mather)監查屬內政部職責範圍的公園[33]。馬瑟是塞拉俱樂部成員,白手起家成為百萬富翁,他於1914年末給萊恩寫了封措辭強烈的信,稱多個國家公園正被人肆意開發謀取私利。馬瑟的信引起部長重視,經過詢問,他發現馬瑟同樣曾就讀加利福尼亞大學,而且萊恩的許多朋友都認為馬瑟為人思緒縝密[38]:30–32。在馬瑟的推動下,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於1916年成立[39]

1915年,萊恩返回舊金山,為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揭幕。博覽會原本邀請總統前去揭幕,但威爾遜因故未能成行,所以派內政部長代勞[7]:245。1916年,威爾遜又任命萊恩帶領美國代表團前往大西洋城,與墨西哥特派員會面,探討墨西哥境內不穩定的軍事局勢。經過談判,美軍撤出了墨西哥[40]

長年以來,內政部都是在散落哥倫比亞特亞各處的多個辦事處辦公,沒有中央總部,老專利局大樓是最大的辦公地點。在萊恩的遊說下,國會同意撥款建設內政部大樓,新大樓於1917年初開放[38]:217–218。這座大樓位於哥倫比亞特區西北F街1800號,如今已是總務管理局的所在地[41]

曾出任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首任局長的馬瑟於1917年開始出現精神疾病現象。他的助手賀拉斯·奧爾布賴特Horace Albright)將情況向萊恩匯報。萊恩決定讓馬瑟繼續任職,但所有職權暫由奧爾布賴特行使,直到馬瑟恢復,並對此予以保密[38]:200–202。奧爾布賴特認為,萊恩不是環保主義者,但也不想幹涉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政策,所以允許馬瑟和奧爾布賴特自由發揮[38]:335。萊恩於1917年寫道:

無論是多麼令人印象深刻和美麗的荒野,都不足以讓我的靈魂感到滿足(如果我真有靈魂的話)。對於男人來說,這仿佛一項挑戰:「讓我有用!讓我成就更多!」[2]:258

Remove ads

一戰經歷

1916年,萊恩經威爾遜任命進入國防理事會,然後籲請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理事會一度陷入困境,一些州和地方組織以男性占主導,女性代表則分家單過,另行組建委員會。在萊恩的努力下,兩邊組織團結起來,由萊恩帶領10人組成的委員會,其中男、女各5人[12]

萊恩認為總統在是否帶領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上過於優柔寡斷,並對此表示強烈不滿。1917年2月,他在給弟弟喬治的信中寫道:

……我們在墨西哥、古巴哥斯達黎加和歐洲都遇到了麻煩。祖國對拖延已經越來越感到厭煩,沒有積極的領導層,整個國家都在逐漸失去對於良知的敏感,對侮辱變得習以為常。我們在柏林的大使被劫為人質數天之久,領事的夫人在邊境上被剝光衣服,船隻被擊沉,人民被殺害——但是,我們還是一直在等待,卻不知到底在等什麼!德國正在憑虛張聲勢取勝,把我們的船都扣留在我們自己的港口裡。[2]:237

美國正式參戰前,萊恩就極力主張對參戰做準備。1917年初,他促請威爾遜授權武裝商船並提供護航。威爾遜起初拒絕授權,但在獲知齊默爾曼電報後改變了主意。1917年3月,總統召集了一次至關重要的內閣會議,萊恩與其他多位內閣官員一起敦促總統帶領美國介入戰爭[12]

在萊恩的支持下,全美鐵路公司自願性地聯合起來,組建鐵路戰爭委員會,以備緊急情況所需。萊恩還多次為公共信息委員會發表演說,起到良好的效果。他親自執筆,為委員會寫了兩段短文,分別題為《我們為什麼要同德國打戰》(Why We Are Fighting Germany)和《美國精神》(The American Spirit),兩篇文章傳閱甚廣,並且都得到良好反響[12]。他敦促商人做出「像那些走向戰壕的男人一樣價值的犧牲」[3]。據稱,「過分合群」的萊恩會向他人泄露一些機密信息,因此威爾遜總統不再在內閣會議上探討重要事項[12]

萊恩支持凡爾賽條約國際聯盟。他多次撰文敦促美國批准凡爾賽條約和國際聯盟盟約,加入國際聯盟,但都徒勞無功[40]

晚年生活和影響

1919年12月17日,萊恩確認自己即將離任內政部長職務,在此以前,有關他離職的消息已經在哥倫比亞特區流傳了幾個月。萊恩表示,他本打算在更早時辭職,但因威爾遜總統的病情而推遲。雖然他沒有透露離職的具體原因,但《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萊恩主要是因內閣官員1萬2000美元的年薪難以維持生計而離任,打算為自己和家人賺取更多收入[42]

1920年1月,即將離任的萊恩這樣寫道:

整個世界傾斜、歪曲、扭曲而乖張。總統的身體已經垮了,但精神上還很頑固。克列孟梭為一個他根本不想要的職位受盡磨難。愛因斯坦已經公布超越引力的定律……上帝啊,我祈禱,給我和平和安寧。我不要求權力、名利和財富。[2]:391

1920年2月,萊恩遞交辭呈,於3月1日離任。他隨後獲聘為愛德華·多黑尼Edward Doheny)經營的墨西哥石油公司副總裁兼法律顧問,還是大都會人壽保險董事[40]

1920年7月,萊恩致信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俄亥俄州州長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信中這樣寫道:

我們希望閒置的土地派上用場。我們希望有更好的農村學校,每個地方都有公路,讓農場變得更吸引人……我們希望更多的人擁有花園般的家,而非只是房屋。我們希望那些流動的海水也能派上用場……我們希望不認識我們法律、報紙和文學作品中文字的男孩、女孩,或是男人和女人都少一些……我們的政策框架不應像情緒般反覆無常,也不應當由一群機會主義者掌控,而是應該讓我們中最聰明的人,無論他們是什麼樣的政治立場,懷着同情並經過深刻研究後的產物……我們希望軍人和水手更加確知我們的感激之情……我們把活動範圍擴展到世界每一個角落,我們的貿易從未如此發達。我們的人民就像七大洋的貿易商一樣走向一個個熟悉的地方。我們對他人更加了解,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我們的朋友,與他們合作,就像世界上的生命一樣相互依存。[2]:346–49

1921年初,萊恩的身體狀態已經進入衰退,於是他前往馬約診所治療。根據大夫的建議,他離開診所前往更加溫暖的地方過冬,但很快又回到診所。由於萊恩的心臟狀況太差,醫生在心臟手術期間甚至不敢給他全身麻醉。萊恩挺過了手術,還將這次經歷記錄下來,但不久後就與世長辭[40]。他的弟弟喬治稱,哥哥沒有留下遺囑和遺產。萊恩工作公司的副總裁指出,萊恩為政府工作了21個年頭,工資只能維持生存,離任部長後雖有一年收入較高,但也基本被疾病蠶食[3][40]。萊恩的遺體經火化處理,骨灰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埃爾卡皮坦峰頂撒落[43]

Thumb
紐約市的富蘭克林·K·萊恩高中

多家報紙在報道萊恩的死訊時稱,如果萊恩是在美國出生,那麼他會當選美國總統[3][40][44]。萊恩去世後,商務部長赫伯特·胡佛聯邦儲備委員會委員、萊恩昔日的同學、助手和朋友,曾在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任內出任助理海軍部長的阿道夫·米勒Adolph C. Miller)一起組建紀念委員會。該委員會設立富蘭克林·K·萊恩紀念基金,起初只是為了幫助萊恩的遺孀安妮·萊恩(Anne Lane)維持生計,安妮去世後,這一基金又用於促進萊恩在世時追求的事業[45]。基金的主要捐助者包括米勒、馬瑟,以及兩位美國總統[5]。1939年安妮去世後,基金主體(略超過10萬美元)移交萊恩的母校加利福尼亞大學,用於促進了解和改善美國的民主政府制度[5]。50年後,這筆仍由該校管理的基金已增至近190萬美元[5]。1921年,瑞尼爾山國家公園的一坐山被命名為「萊恩峰」(Lane Peak)以示紀念[46]。紐約市的一所高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艘自由輪,以及加利福尼亞州的一片紅杉樹林都是以他命名[5]。萊恩曾於1914年國旗日向內政部工作人員演說,這篇愛國短文《製造旗幟的人》(Makers of the Flag)之後反覆重印,在演講稿和教科書中引用[47][48]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