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尖石鄉
臺灣新竹縣的山地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尖石鄉(泰雅語:Nahuy;臺灣客家語海陸腔:ziamˋ shag˙ hiongˋ)位於臺灣新竹縣東南端,新竹縣的山地鄉之一,面積約527.5795平方公里,為新竹縣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境內海拔高度約為200至2000公尺,有數座海拔1,500至3,000公尺高山林立。主要居民為臺灣原住民族(泰雅族)及客家人。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尖石鄉的地名由來,係因境內的那羅溪、嘉樂溪匯流處一塊聳立如尖筍的巨石,故名[1]。
日治初期為五指山撫墾署管理[2],1920年十月一日,日本臺灣總督府的地方行政區劃,改設州制,今日尖石鄉地區在當時隸屬新竹州管轄,屬於竹東郡直轄的蕃地之東北部地區,境內各部落,當時都歸竹東郡警察課統管[1],僅今日的玉峰村部分地區則為大溪郡所轄。1927年(昭和二年)大溪郡蕃地的「控溪社」、「泰亞崗社」與「田埔社」改編入竹東郡蕃地。1929年(昭和四年)大溪郡蕃地的「Malikoan社」改編入竹東郡蕃地。
1945年二戰後由新竹接管委員會接管,並調整行政區將原大溪郡所轄「巴托蘭社」、「台亞夫社」、「石磊社」、「馬里光社」、「宇老社」、「馬美社」併入竹東區山地鄉。1946年3月1日設鄉,並改制為新竹縣竹東區小尖鄉[3],同年7月原小尖鄉改稱為尖石鄉[4],民國 38 年(1949)則又與角板鄉(今桃園市復興區)、五峰鄉、大安鄉(今苗栗縣泰安鄉)劃成新竹縣新峰區,至民國 39 年(1950)改制為新竹縣尖石鄉,至今沿用[5]。
Remove ads
地理
因山脈、位置分成前山、後山兩大區域,前山與後山的界線沿著李棟山、宇老觀景台[6]、魯壁山、霞山等山稜連線[2]。
- 前山地區
前山包含新樂、嘉樂、錦屏、義興及梅花五村落,本區屬於西部衝上斷層山地(加里山山脈)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均800公尺以上,山脈主要呈現東北西南走向 [4]。區內有許多海拔高於1000公尺的山峰分別為:
- 八五山 (1783m)
- 鳥嘴山 (1749m)
- 大岡山 (1524m)
- 烏來山 (1493m)
- 向天湖山 (1146m)
- 尖石山 (1127m)
- 高臺山 (1509m)
- 後山地區
後山有玉峰及秀巒二村落,乃泰雅族的原鄉;本區屬於台灣五大山脈(雪山山脈)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均1800公尺以上,山脈主要呈現東北西南走向 [4]。區內有許多海拔高於1900公尺的山峰分別為:
- 李棟山 (1913m,竹桃界山)
- 霞山 (2167m,五峰尖石界山)
- 霞喀羅大山,又名石鹿大山 (2234m,五峰尖石界山)
- 佐藤山 (2332m,五峰尖石界山)
- 檜山 (2512m,五峰尖石界山)
- 基那吉山,又名金孩兒山 (2573m)
- 馬瑙山 (2580m,竹宜界山)
- 玉峰山 (2283m,竹桃界山)
- 邊吉岩山 (2824m,竹宜界山)
- 雪臼山 (2444m,竹桃界山)
- 喀拉業山 (3132m,竹中界山)
- 池有山(3302m,竹中界山)
- 桃山 (3324m,竹中界山)
- 品田山 (3524m,竹中界山)
- 結城山 (2475m,竹苗界山)
- 境界山 (2910m,竹苗界山)
- 伊澤山,又名江澤山 (3297m,竹苗界山)
- 大霸尖山 (3492m,竹苗界山)
Remove ads
- 前山地區
本區有嘉樂溪(油羅溪上游)、那羅溪、錦屏溪,均為頭前溪上游重要支流,其水系均屬頭前溪流域,主要供應當地農業灌溉用水。
- 後山地區
本區有塔克金溪(泰崗溪)及薩克亞金溪(白石溪)。塔克金溪為淡水河水系最遠之源流,並且是大漢溪流域的上游,其源於品田山北側;薩克亞金溪源於大霸尖山北側,與塔克金溪流至秀巒河口匯流為馬里闊丸溪(玉峰溪),乃苦花與石斑魚的故鄉。
根據新竹縣尖石鄉戶政事務所統計,2024年底尖石鄉戶數約3千戶,人口約9.5千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約18人,是新竹縣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區。鄉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村分別是秀巒村與義興村,2024年底兩村人口分別為2,372人與699人[7]。
政治
尖石鄉公所是尖石鄉最高層級的地方行政機關,在中華民國政府架構中為鄉自治的行政機關,同時負責執行縣政府及中央機關委辦事項,尖石鄉的自治監督機關為新竹縣政府。鄉長由全體鄉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尖石鄉公所並置鄉政會議,為鄉政最高決策機構,在鄉長之下,設有5課2室等7個內部單位及1個附屬機關[8]。
尖石鄉民代表會是尖石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尖石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鄉民代表由公民直選選出,任期為四年,可連選連任。尖石鄉民代表會共有7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3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9]。
|
以下列出的「村」屬於行政區劃,因此村內可能有數個部落。括號內皆為泰雅語或日語名稱。
|
Remove ads
經濟
尖石鄉位處山嶽地帶且幅員遼闊,主要以農業及觀光業為主[2],其高山農業更是蓬勃發展;水蜜桃為新竹縣第一大產區,栽培面積占全新竹縣63%[10],主要生產地以秀巒村及玉峰村為主,當地海拔均超過1200m以上,其中以泰崗部落的氣候最適合水蜜桃生長,生產季在每年5月-7月[11]。柿子為新竹縣第二大產區,栽培面積占全新竹縣25%[10],主要生產地以梅花村、義興村及新樂村為主,生產季在每年10-12月。而茶葉的栽培面積占全新竹縣10%[10],主要產地以秀巒村為主[12]而金盞花種植面積約3公頃,於每年11-12月休耕時種植,其花季在每年為2-4月,主要種植於被稱作「黃金香草部落」的那羅部落[13]。


- 農業
教育
- 新竹縣立尖石國民中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尖石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國民小學 田埔分校
- 新竹縣尖石鄉秀巒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新光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嘉興國民小學 義興分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錦屏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玉峰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石磊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梅花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新竹縣尖石鄉新樂國民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交通
- 縣道
- 鄉道
竹58線:新樂-水田(水田道路)
竹59線:義興-馬胎(馬胎古道)
竹60線:尖石-新光(錦屏道路)
竹60-1線:下宇老-泰平(玉峰道路)
竹61線:天打那-梅花國小
竹62線:五峰大橋-錦屏大橋(梅花道路)
- 公車客運
旅遊
-
宇老派出所(玉峰村)
-
義興村
-
李棟山古堡
重大事件
自1913年(大正2年)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自率軍剿討泰雅族基那吉群為始,至1926年(大正15年)埋石之盟為止,長達13年的原住民族武裝抗日活動。
於日治時期1910年到1913年, 共有三次隘勇線前進戰役李崠山事件,當時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坐鎮兩個月督戰。 李崠山位居當時原住民族勢力範圍, 宜蘭、臺北、桃園、新竹的中心地帶, 泰雅族稱之為Tapong,蕨類之意, 其最高點稱為Rubi,為草地或苔蘚類, 意指植被茂盛人跡罕至之意, 乃大漢溪中上游與油羅溪流域的分水嶺。 李崠山地區乃泰雅族之傳統領域, 日治時期的內灣馬里闊丸社、卡澳灣社、後山馬里闊丸社及基那吉社等四大族群。 在臺灣總督府的施政中, 李崠山在交通、殖產政策與統治上,都位居中心地位。[15]
鎮西堡後山有一處神秘的原始檜木林,估計森林中至少存在著超過兩百棵紅檜、扁柏巨木,當中有五分之一,都足以躋身林務局所宣稱的臺灣十大神木之列。 早年林務局禁止泰雅族人進入其傳統領域土地使用,致使林務局人員與新光、鎮西堡的原住民糾紛不斷。 1986年在砍伐五峰鄉的林木殆盡, 林務局準備著手秀巒村的森林砍伐, 前進到新光部落時,便遭到鎮西堡與新光兩部落居民激烈抗爭而被迫中止。原住民傳統意識與部落財產觀念,加上對土地的權利優先於國家存在的主張,不惜與林務局發生衝突,終於保護鎮西堡鄰近的檜木森林而得以永存。[16] 2014年鎮西堡檜木連續遭以挖洞方式盜伐,居民不滿政府無能護林,鎮西堡部落會議決議在主要林道上設柵門夜間封山,自力救濟護林。[17]
相關條目
名人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