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尤斯圖斯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Bishop of Rochester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尤斯图斯
Remove ads

尤斯圖斯(英語:Justus,有時也稱Iustus[3]:94,生年不詳,於627至631年間其中一年的11月10日逝世)是第四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尤斯圖斯由教宗額我略一世意大利派往英格蘭,任務是使信奉當地異教盎格魯-撒克遜人皈依基督教,他可能與601年派出的第二批傳教士一同抵達。尤斯圖斯於604年成為首任羅切斯特主教,並在614年出席了巴黎的教會會議。

事实速览 尤斯圖斯, 教省 ...
更多信息 組織, 背景及歷史 ...

616年,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逝世,尤斯圖斯被迫逃往高盧,但旋於翌年便得以復原自己的教區。624年,尤斯圖斯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負責監督向諾森布里亞派遣的傳教士。他去世後受尊奉為聖人,在坎特伯雷聖奧古斯丁修道院擁有一處聖地。

Remove ads

抵達英格蘭

Thumb
尤斯圖斯可能帶着公元6世紀的《聖奧古斯丁福音書》前往不列顛,圖為該福音書上路加傳道者肖像

尤斯圖斯是教宗額我略一世派往英格蘭執行額我略使命的使者之一。有關尤斯圖斯及其傳教生涯的所有已知信息幾乎均衍生自8世紀早期比德所著的《英吉利教會史[4]。由於比德沒有描述過尤斯圖斯的淵源,因此後者在抵達英格蘭以前的經歷依然蒙有一層神秘的面紗。他可能是在601年和經坎特伯雷的奧古斯丁請求而派往的第二批傳教士一起抵達的英格蘭[4][5]:109。一些現代來源中認為尤斯圖斯是於597年與奧古斯丁一起抵達英格蘭的首批傳教士之一[6],但比德相信尤斯圖斯是隨第二批抵達的[7][8]:43,這批傳教士中還包括日後將成為倫敦主教和坎特伯雷大主教的梅里圖斯[9]

如果尤斯圖斯是第二批傳教士的一員,那麼他抵達英格蘭時帶有的禮物除書籍外,還有「做禮拜和教堂事工所需要的一切物品」[10][11]:62。15世紀的坎特伯雷編年史家托馬斯·埃爾漢姆聲稱,由第二批傳教士帶到英格蘭的書籍中有多本在他生活的年代裡仍舊存放在坎特伯雷,只是他沒有機會對其加以辨認。對坎特伯雷現存手稿的一次調查顯示,如今存放在劍橋大學科珀斯克里斯蒂學院的286號手稿(Manuscript (MS) 286)《聖奧古斯丁福音書》有可能就是那時的原稿[4]。此外,現今存放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的編號為Hatton 48的《聖本篤清規》也可能是從那時起存留至今的歷史手稿[12]。另一本同樣存放在博德利圖書館的編號為Auctarium D.2.14的意大利語福音書手稿與《聖奧古斯丁福音書》存在密切聯繫,其中的證據證實了盎格魯-撒克遜人擁有書稿的正確時間框架。最後,不列顛圖書館至今還保存着一份編號為MS Cotton Titus C的教宗額我略一世的作品片段,這些都可能是由傳教士帶到英格蘭的傳道物品[13]

Remove ads

羅切斯特主教

奧古斯丁於604年晉牧尤斯圖斯為主教,其教省包括肯特郡羅切斯特[14]歷史學家尼古拉斯·布魯克斯認為,選擇羅切斯特可能並不是因為當地曾是羅馬時代的主教轄區,而是因為該鎮當時在政治上的重要性。雖然鎮的規模很小,只有一條街道,但卻是惠特靈大道梅德韋河口的交匯所在,並因此成為設防城市[15]。若根據比德的記載,尤斯圖斯可能不是出家人[16],他的教學神職人員很可能也不是修道士[16]

羅切斯特書》中一份標註日期為604年4月28日,據稱是由國王埃塞爾伯特簽發的特許狀得以存留至今,同時14世紀時的《時間中的契據登記簿》(Liber Temporalium)中還有一份基於《羅切斯特書》上述特許狀的文本手抄附本,其中大部分使用的是拉丁語,但邊界條款又使用了古英語。這份特許狀將羅切斯特市附近的土地撥讓給了尤斯圖斯的教堂[17][18]。之後將繼任奧古斯丁成為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勞倫斯就是特許狀的其中一位見證人,不過奧古斯丁本人卻並非證人。這份文本是以向兩位不同收信人的語氣書寫的,一位是埃塞爾伯特的兒子埃德博爾德,他已經成為羅切斯特地區的統治者,埃塞爾伯特在書中向兒子進行訓誡;特許狀本身則是直接針對教堂的守護神聖安德烈[19]:90,這種做法也與同一批保存文檔中的其他特許狀類似[20]

歷史學家威廉·利維森(Wilhelm Levison)曾於1946年出版的著作對特許狀的真偽提出質疑[20],特別是其中兩個不同語氣的部分有些牛頭不對馬嘴。他認為其中的第一部分可能是由比德的熟人加入,旨在呼應埃德博爾德之後的變化[20]。另一位歷史學家約翰·莫里斯(John Morris)之後對特許狀有更為積極的評價,他認為特許狀和見證人名單都是真實的,因為其中的行文風格在800年時就已不再使用[19]:97-98

埃塞爾伯特在羅切斯特為尤斯圖斯建了一座主教座堂,根基部分位於如今羅徹斯特座堂下方的中殿聖壇可能就源於那一時期[7]。如今主教座堂的南部附近存在早期長方形建築的根基遺蹟,這也可能是與尤斯圖斯同時代建築或是羅馬風格建築的一部分[15]

尤斯圖斯和倫敦主教梅里圖斯一起簽署了坎特伯雷大主教勞倫斯寫給愛爾蘭主教們的一封信,敦促當地教會採用天主教方法來計算復活節的日期。信中還提及包括達貢主教在內的一些愛爾蘭傳教士曾拒絕與教宗所派的傳教士共同進餐[5]:112。這封信沒能保存下來,但比德引用了其中的部分內容[3]:138-139

614年,尤斯圖斯出席了法蘭克人之王克洛泰爾二世舉辦的巴黎教會會議[21]。尤斯圖斯和地處於坎特伯雷聖伯多祿和保祿修道院(之後更名為聖奧古斯丁修道院)院長彼得一同出席會議的原因尚無定論[4]。有可能只是巧合,但歷史學家詹姆斯·坎貝爾(James Campbell)曾認為,克洛泰爾召見不列顛神職人員的目的是為了在宗教權威上勝過肯特王國[22]。歷史學家N·J·海厄姆(N. J. Higham)提供了另一種解釋,他認為法蘭克針對肯特王國的政策變化是埃塞爾伯特派幾位主教前往參加會議的主要原因,因為這些變化對肯特的獨立構成威脅,國王派兩位神職人員前往巴黎,以期與克洛泰爾通過談判達成妥協[3]:116

埃塞爾伯特於616年去世後,英格蘭出現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異教針對基督教的反擊,迫使尤斯圖斯和梅里圖斯逃往高盧[9]。兩人可能有向克洛泰爾尋求避難,希望這位法蘭克人之王可以插手干預,恢復他們的主教區[3]:138-139,到617年時,新國王已經復原了尤斯圖斯的教區[4]。梅里圖斯也返回了英格蘭,但當時異教的主導情勢讓他無法回到倫敦。勞倫斯去世後,梅里圖斯成為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23]。而比德記載所示,尤斯圖斯收到了教宗波尼法爵五世(619至625年在位)和默利圖斯的鼓勵信,不過比德並沒有記錄下信件的實際內容。歷史學家J·M·華萊士·哈迪爾(J. M. Wallace-Hadrill)認為兩封信都只是對傳教士的一般性鼓勵言辭[8]:64-65

Remove ads

坎特伯雷大主教

624年,尤斯圖斯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24],教宗波尼法爵五世授予他披帶這一大主教管轄權的象徵,尤斯圖斯隨後將羅曼努斯晉牧為新的羅切斯特主教[4]。波尼法爵五世還給了尤斯圖斯一封信,祝賀他成功令國王「阿杜爾沃爾德」(Aduluald,可能指的是肯特君主埃德博爾德)皈依基督教比德的《英吉利教會史》中就包含有這封信的內容[25]:31-32。比德認為埃德博爾德皈依是尤斯圖斯的前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勞倫斯說服的,但歷史學家D·P·科比(D. P. Kirby)認為,教宗的祝賀信說明這更可能是尤斯圖斯的功勞[25]:33。包括芭芭拉·約克亨利·邁爾-哈廷在內的其他多名歷史學家則認同比德的結論,埃德博爾德是在勞倫斯任內皈依的[11]:75-76。約克認為,埃德博爾德統治時期肯特共有兩位君主,另一位埃塞爾沃爾德(Æthelwald)才是教宗賀信里所說的「阿杜爾沃爾德」。約克還進一步認為,尤斯圖斯在埃塞爾伯特去世後令埃塞爾沃爾德也皈依了基督教[26]

尤斯圖斯曾在波萊納斯陪同遠嫁埃德溫埃塞爾伯前往諾森布里亞前晉牧波萊納斯為首任約克主教[4]比德曾記載尤斯圖斯於11月10日去世,但沒有提供年份,估計很可能是627到631年中的某一年[8]:82[24]。他去世後被奉為聖人,11月10日也成為宗教節日[27]。9世紀的斯托彌撒經書紀念了尤斯圖斯、梅里圖斯和勞倫斯的宗教節日[28]。1090年代,他的遺骨經過儀式後轉移到了聖奧古斯丁修道院高壇一旁的聖地。大約就在同一時期里,坎特伯雷的雷金納德寫了一首有關尤斯圖斯的詩作,聖貝爾坦的哥斯連也創作了紀念他的作品《生命》(Life[29],但這些作品在此後至少200年的時間裡都沒有過公開傳播[4]。之後無論是托馬斯·埃爾漢姆、坎特伯雷的喬維斯還是馬姆斯伯里的威廉這些中世紀編年史家的作品,都沒有對比德所記載的尤斯圖斯的一生作出多少補充[4]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