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岩木山神社

日本青森縣神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岩木山神社
Remove ads

岩木山神社(日語:岩木山神社いわきやまじんじゃ Iwakiyama-jinja */?)是日本青森縣弘前市大字百澤日語百沢寺澤的神社[1]社格國幣小社別表神社,並且獲一之宮巡拜會認定為津輕國日語陸奥国 (1869-)一宮祭神顯國魂神多都比姬神、宇賀能賣神、大山祇神坂上刈田麿命[2][3]別當寺日語別当寺是百澤寺[4]本地佛十一面觀音,奧宮後為聖觀音[5]氏子根據《日本社寺大觀》記載是130戶[6],《神社名鑑》稱是160戶,崇敬者有6,000人[2],《全國神社名鑒》稱是200戶,崇敬者有30,000人[7]

事实速览 岩木山神社, 基本資訊 ...

文化財方面,拜殿、樓門、本殿、奧門、瑞垣日語玉垣和中門是重要文化財[8][9],津輕的七日堂祭同時是青森縣指定文化財日語青森県指定文化財一覧選擇無形民俗文化財日語記録作成等の措置を講ずべき無形の民俗文化財[10],社務所[11]、木造樂面具(二之舞腫面、散手和拔頭日語抜頭[12]釣燈籠日本刀日語鉄剣・鉄刀銘文相州住綱廣是青森縣指定文化財[13][14],五本杉則是弘前市指定文化財[15]

Remove ads

位置與名稱

Thumb
神社一帶

神社位於岩木山東南面的山麓,百澤日語百沢地區北部,奧宮則位於岩木山山頂,行政區劃原為陸奧國鼻和郡日語鼻和郡,後為津輕郡鼻和莊、百澤村、中津輕郡百澤村、岩木村和岩木町日語岩木町。根據元祿7年(1694年)的《百澤寺光明院緣起》記載,神社原本位於岩木山北面山麓十腰內日語十腰内的巖鬼山西方寺觀音院,延曆15年(796年)或寬治5年(1091年)時轉移至現址。名稱方面,根據文化8年(1811年)的《岩木山緣起》記載,神社最初稱為磐椅宮[5][4]永正14年8月1日(1517年8月17日)的釣燈籠刻有「岩木山寶殿」[13]江戶時代初期則受到比叡山台密的影響,比照熊野三山模式,岩木山的三座山峰的祭神也基於本地垂跡說變為百澤寺的阿彌陀如來國常立命)、十腰內的巖鬼山西方寺的十一面觀音(國安珠姬)以及松代日語中村 (青森県)的鳥海山永平寺的藥師如來大國主),並稱為岩木山三所大權現。此外,也有赤倉的鬼神大權現、日隅宮、日祇宮和入日宮等稱呼,本殿、拜殿和奧宮則分別稱為下居宮、大堂和御室。明治4年或6年(1871年或1873年),神社正式定名為岩木山神社[5][4][16]

Remove ads

歷史

神社創建時期眾說紛紜,神社的官方說法是岩木山大神自古便鎮座於岩木山,神社的社殿在寶龜11年(780年)創建於山頂。延曆19年(800年),坂上田村麻呂重建社殿,並且在十腰內興建下居宮,山頂的社殿則稱為奧宮。寬治5年,下居宮根據神諭遷至現址[1]。此外,根據《岩木山緣起》記載,大國主降臨此地時,田光沼日語田光沼的龍女向其獻珠而得名國安珠姬,並且結為夫婦。其後,由於發生大海嘯,僅有岩木山的森林殘存下來,因此在寶龜3年(772年)或寶龜11年於岩木山山頂興建磐椅宮,中央山峰、北峰和南峰分別以國常立命、大國主(即顯國魂神)和國安珠姬(即多都比姬神)為祭神[5][4]

根據《百澤寺光明院緣起》和《津輕一統志日語津軽一統志》記載,坂上田村麻呂在延曆15年於岩木山北麓和山頂分別興建下居宮和奧宮本宮,並且將其父坂上苅田麻呂合祀日語合祀至此。寬治5年,根據神諭而遷至南麓的百澤而稱為百澤寺。其他說法尚有丹後國由良湊日語由良川山椒太夫的奴隸安壽永保年間(1081年至1084年)登上岩木山而變為祭神、近江國篠原日語篠原村 (滋賀県)領主花輪以錫杖印和字旗降魔伏妖後,讓這些鬼怪居於岩木山右峰赤倉(巖鬼山)而來、將協助開墾鬼澤村日語鬼沢 (弘前市)的巨人視為赤倉的鬼神大權現而來以及小栗山日語小栗山 (弘前市)的三姊妹神中的小妹成為岩木山之神等說法[5][4]

Thumb
刻有國幣的社號標

文和3年(1354年),神社相傳獲足利尊氏在山頂興建御室。應仁3年(1469年),神社獲源行定和安倍助季興建御寶殿,永祿3年(1560年)時則獲大浦為則日語大浦為則興建御寶殿。永正14年8月1日,神社獲三上盛介寄進釣燈籠,由於刻有「岩木山寶殿」的字樣,反映當時已經存在堂舍。天正17年正月8日(1589年2月22日),根據《津輕一統志》記載,神社毀於岩木山的火山爆發。慶長6年(1601年),神社獲陸奧弘前藩藩主津輕為信重建本殿,慶長8年(1603年)則重建拜殿,百澤寺在這時期基於為信的改宗政策,從天台宗變為真言宗[13][5][4]

寬永2年(1625年),藩主津輕信枚將已經荒廢的西方寺和永平寺併入至百澤寺,百澤寺則作為別當寺獲賜寺領日語寺社領400,下轄的寶積坊、西福坊、山本坊、福壽坊、南泉坊、東林坊、圓林坊、法光坊、萬福坊和德藏坊各獲賜16石,神官安倍氏獲10石,末社守山社神官山田氏則獲賜3石。寬永5年(1628年),神社獲信牧興建樓門,並且在其中供奉十一面觀音像和五百羅漢像,拜殿的彌陀、藥師和觀音三尊以及四天王像也是由信牧下令製作。翌年,信牧在百澤寺以南興建虛空藏堂,即現在的求聞寺日語求聞寺。此外,信政也在寬永年間(1624年至1644年)時將安壽和廚子王丸像放置於樓門內[5][4]

寬永15年至寬永16年(1638年至1639年),神社的拜殿獲藩主津輕信義修復,在內陣日語内陣興建櫥子堂,並且將三尊供奉於此,寬永17年(1640年)完成。寬文年間(1661年至1673年),神社內的諸堂獲藩主津輕信政日語津軽信政進行維修,根據元祿14年(1701年)時百澤寺別當日語別当朝祐的紀錄,當時境內日語境内有觀音堂、辯才天宮、護摩堂和藥師堂。貞享3年至元祿7年(1686年至1694年),下居宮獲信政進行大規模維修。天保10年(1839年),護摩堂等建築物雖然毀於火災,但是在弘化4年(1847年)完成重建[5][4]

天明8年7月15日(1788年8月16日),根據《東遊雜記》記載,弘前藩向江戶幕府巡見使日語巡見使提出不希望來自丹後國的人進入津輕領內,根據《和漢三才圖會》記載這是源於神社以安壽為祭神,山椒太夫本身來自丹後而來,相傳當來自丹後國的人進入津輕領內時,天氣便會變得非常惡劣,離開津輕領內後天氣便會轉好,甚至直至現在當岩木山被雲層掩蓋時,在津輕地方也會稱作「丹後日和」[5][4][17]神佛分離後,百澤寺被廢除,櫥子堂、三尊、五百羅漢像和安壽和廚子王丸像等約100尊佛像轉移至長勝寺日語長勝寺 (弘前市),奧宮的聖觀音像轉移至專稱院。明治4年或明治6年,神社正式定名為岩木山神社[5][4],1873年6月13日列為國幣小社[18]

Remove ads

境內

根據《日本社寺大觀》記載,神社境內日語境内面積達62533(約206720.66平方公尺)[6],《神社名鑑》稱是約64789坪(約214178.51平方公尺)[2],《全國神社名鑒》則指是64800坪(約214214.88平方公尺)[7]。奧宮所在的岩木山是津輕國定公園的一部分[19],岩木山下的部分則屬於岩木高原縣立自然公園日語岩木高原県立自然公園[20],神社在內的約34公頃範圍也作為「岩木山參拜地區」是《關於維持和提高地區歷史風貌的法律日語地域における歴史的風致の維持及び向上に関する法律》下的重點地區[21]

本殿、奧門和瑞垣均建於元祿7年。其中,本殿佔地32.074平方米,為寬5.868米,長5.466米,高8.302米的三日語柱間流造建築,正面建有千鳥破風軒唐破風,屋頂鋪有銅瓦,寶曆11年(1761年)、文化元年(1804年)和元治元年(1864年)時曾經進行修復。奧門位於本殿前方,為向唐門,佔地2.928平方米,寬2.424米,長1.21米,高3.09米,與本殿同樣塗有黑,1914年時屋頂改為栩葺日語杮葺型銅板。瑞垣從奧門兩側延伸包圍本殿而建,採用連子窗日語連子窓,瑞垣全長68.176米,高1.85米,與奧門在寶曆11年、天保12年(1841年)和1880年10月6日至11月22日時曾經進行修復,瑞垣的屋頂在1914年時改為栩葺,1953年前再改為臨時板葺,1965年時又重鋪,欄間日語欄間板畫日語板絵的花鳥圖案則是由當地的四條派日語四条派畫家高橋竹年於1938年繪製而成[9][22]

拜殿作為百澤寺的本堂日語本堂建於慶長8年,寬永17年完成修復,佔地275.56平方米,為長寬各16.6米,高15.15米的入母屋造建築,正面建有千鳥破風和向拜,屋頂在元祿7年時是栩葺,延享3年(1746年)時改為杮葺日語杮葺安永4年(1775年)時再改為栩葺,文政元年(1818年)又重用杮葺,1914年時改為栩葺型銅板。中門位於拜殿前方,建於元祿7年,為切妻造四腳門日語四脚門,栩葺型銅板屋頂。樓門作為百澤寺的山門建於寬永5年,為寬16.6米,長7.98米,高17.85米的入母屋造建築,寬文2年(1662年)和貞享3年時曾經進行修復,享保4年(1719年)重鋪屋頂,寶曆11年有過小規模修復,享和3年(1803年)則曾經進行塗漆等修復,安政4年(1857年)時屋頂重鋪栩葺,推測在1914年時才改為栩葺型銅板屋頂[8][9][22]

社務所建於弘化4年,推測原本作為百澤寺的本坊或客殿而建,佔地403.2平方米,為寬31.515米,長12.4米的入母屋造木造平房,主要部分佔地291.848平方米,茅葺屋頂,玄關、廊台、廁所和倉庫是111.357平方米,其中玄關是切妻造建築,建有唐破風和千鳥破風,鐵皮屋頂[11][23]。另外,參道旁有一棵名為五本杉的杉樹,推測樹齡達500年,樹高24米,樹圍是7.85米,杉樹大多均只有單一樹幹,此樹卻有五個樹幹,在津輕地方內相當罕見[15]。此外,境內尚有神饌日語神饌所、禊所日語神札授與所、末社白雲神社和稻荷神社日語稲荷神社等建築物[1]

祭典

岩木山神社年度祭典一覽[24]
月次祭日語月次祭(每月1日)
交通安全祈願祭(每月1日)
日供祭(每日)
1月 歳旦祭日語歳旦祭(1月1日)
元始祭日語元始祭(1月3日)
2月 七日堂神賑祭(舊暦正月7日)
厄除日語厄祓い祭(2月1日)
紀元祭(2月11日)
船魂祭(2月11日)
天長祭(2月23日)
3月
4月 春季更衣祭(4月1日)
風神祭(4月4日)
昭和祭(4月29日)
5月 雷除祭(5月1日)
花祭(5月6日)
白雲祭(5月11日)
祈年祭日語祈年祭(5月15日)
6月 御田植祭日語御田植祭(6月1日)
守山祭(6月12日)
道饗祭日語道饗祭(6月30日)
鎮火祭(6月30日)
大祓日語大祓式(6月30日)
7月 崇敬會大祭(7月1日)
七夕祈願祭(7月7日)
稻荷祭(7月10日)
8月 山開祭日語開山祭(舊曆7月25日)
奧宮神賑祭(舊曆7月28日和29日)
9月 例祭日語例祭(舊曆8月1日)
山納祭(舊曆8月15日)
10月 秋季更衣祭(10月1日)
神嘗奉祝祭日語神嘗祭(10月17日)
明治節日語明治節(10月23日)
11月 新嘗祭日語新嘗祭(11月3日)
講社祭(11月23日)
12月 煤拂祭(12月28日)
道饗祭(12月31日)
鎮火祭(12月31日)
大祓式(12月31日)
除夜祭(12月31日)

七日堂神賑祭是預測當年的天氣和農作物收成的神事日語神事,七日是指祭事在7日舉行,堂則是建築物,文獻上推測最早見於弘前市賀田日語賀田 (弘前市)豪商日語豪商金木屋的日記中的嘉永7年正月7日(1854年2月4日)條。祭事在拜殿舉行,分為御柳神事、御寶印神事、御神燈點火神事、三拍子神事和散米神事等神事。御柳神事是以來占卜以稻米為主的五穀收成的神事,由神職將長約3米的柳枝樹立於木盤上,如果柳枝沒有傾斜至一邊或掛在柳枝上象徵水稻的神札日語神札沒有掉下的話便為吉兆。此儀式分三次舉行,從而反映稻米在早期、中期和後期的收成情況和天氣,由參拜者按照經驗來判斷結果,過去柳枝倒下的該年受到洞爺丸颱風吹襲,神札大量掉下的該年颱風密瑞兒吹襲津輕地方,導致青森蘋果嚴重失收[25]

御寶印神事是以長約3米的杖向四方八面揮動,從而祈禱驅趕妖魔鬼怪的神事,杖的頂端是以寫有岩木山寶印的牛王寶印包裹的胡桃幼芽。御神燈點火神事是以火石取火的神事,取得的火種用於三拍子神事。三拍子神事是占卜天氣的神事,由有力氏子負責,通過揮動象徵風的御幣、蓋上象徵暑氣的護摩之火的大鍋以及敲擊象徵雷雨的太鼓,三者的時機是否一致來預測,同樣分三次舉行來反映稻米在早期、中期和後期的收成情況和天氣。散米神事則是由神職在唸咒後,向四方八面撒神米。此外,猿賀神社日語猿賀神社和鬼神社也有舉行名為七日堂祭的神事[25]

Remove ads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