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帕努·拉亞拉
芬兰作家及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帕努·拉亞拉(芬蘭語:Panu Rajala,1945年8月27日生於赫爾辛基[1])是芬蘭作家和文化研究者。
生平與事業
拉亞拉曾擔任過赫爾辛基大學助理(1976–1982年)、(MTV Oy)公司戲劇總監(1983–1985年)以及坦佩雷大學(1997–2005年)戲劇學教授。自1996年起,他一直擔任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研究會主席。[1]拉亞拉在1997年至2001年間擔任文化雜誌《Hiidenkivi》主編。
拉亞拉曾在米呂科盧夏季劇院執導過話劇《虔誠的苦難》(Hurskas kurjuus)和《夏夜中的人們》(Ihmiset suviyössä)。當卡勒·霍爾姆貝里(Kalle Holmberg)為皮尼基夏季劇院(Pyynikin kesäteatteri)準備根據韋伊諾·林納的《北極星下》(Täällä Pohjantähden alla)三部曲改編演出時,拉亞拉作為編劇參與其中。成果是三部戲劇:《阿克塞利與埃利娜》(Akseli ja Elina)、《北極星下》(Pohjantähden alla)和《無名戰士》(Tuntematon sotilas)。其中第一部於1993年和1994年上演,第二部於1995年和1996年上演,最後一部於1997年上演。
拉亞拉也在電影領域工作過。他與勞尼·莫爾貝里和皮爾約·洪卡薩洛合作,將蒂莫·庫斯塔·穆卡的小說《大地是一首罪惡之歌》(Maa on syntinen laulu)改編為同名電影。他與莫爾貝里的合作延續到了基於西莫·普波寧(Simo Puupponen),即阿佩利(Aapelin)的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神聖的瘋狂》(Siunattu hulluus,1975年)。拉亞拉協助馬蒂·卡西拉完成了電影《彼得,我想愛你》(Haluan rakastaa, Peter, 1972年),該片改編自艾拉·梅里盧奧托的小說《彼得,彼得》(Peter, Peter)。拉亞拉的第一個正式電影劇本是根據約翰內斯·林南科斯基的小說《血紅花之歌》(Laulu tulipunaisesta kukasta)於1971年創作的——同名電影,由米科·尼斯卡寧執導。
拉亞拉撰寫了一部關於西蘭帕的傳記三部曲。此外,他還在1998年寫了一本關於米卡·瓦爾塔里戲劇作品的書《女巫重返舞台:聚光燈下的米卡·瓦爾塔里》(Noita palaa näyttämölle: Mika Waltari parrasvaloissa),並於2008年撰寫了瓦爾塔里的傳記《神秘聯合:米卡·瓦爾塔里的生平與作品》(Unio mystica: Mika Waltarin elämä ja teokset)。他也是2000年成立的米卡·瓦爾塔里研究會的首任主席。[2]
2015年入圍芬蘭文學獎提名的作品《熱忱者——攝影師的記憶》(Intoilija – fotograafin muistikuvat)包含了大約20頁直接複製自I·K·因哈(I. K. Inha)的文字,且未作標註,引發了一定爭議。[3]
2017年,拉亞拉的戲劇《目的地不明》(Päämäärä tuntematon)在坦佩雷喜劇劇院首演。該劇導演帕努·拉伊皮亞最初建議拉亞拉為喜劇劇院創作一版《無名戰士》(Tuntematon sotilas)。然而,這部作品最終轉而聚焦於韋伊諾·林納創作其代表作《無名戰士》的歷程。[4]
Remove ads
戲劇作品
- 《幸福的預感》(Sen onnen aavistus) (1988年,坦佩雷劇院 / Tampereen Teatteri)
- 《救世主》(Pelastaja) (1996年,于韋斯屈萊市劇院 / Jyväskylän Kaupunginteatteri)
- 《阿克塞利與埃利娜》(Akseli ja Elina) (1997年,薩翁林納市劇院 / Savonlinnan Kaupunginteatteri,擔任編劇 / dramaturgi)
- 《大地的手掌上》(Maan kämmenellä) (1998年,皮尼基夏季劇院 / Pyynikin Kesäteatteri)
- 《溫托拉先生的愛情》(Herra Untolan rakkaudet) (1998年,約恩蘇市劇院 / Joensuun Kaupunginteatteri)
- 《溫托拉先生的秘密》(Herra Untolan salaisuus) (1999年,波里劇院 / Porin Teatteri)
- 《西爾維與阿妮塔》(Sylvi ja Anita) (2012年,赫爾辛基市劇院 / Helsingin Kaupunginteatteri)
- 《古巴小夜曲》(Kuubalainen serenadi) (2013年,勞馬市劇院 / Rauman Kaupunginteatteri)
- 《目的地不明》(Päämäärä tuntematon)** (2017年,坦佩雷喜劇劇院 / Tampereen Komediateatteri) [5]
Remove ads
其他著作
- 《F. E. 西蘭帕 1888–1923》
- 《西蘭帕筆下的海門屈勒:給夏季遊客的文化圖景》
- 《西麗亞的誕生:F. E. 西蘭帕 1923–1931》
- 《正午與黃昏:F. E. 西蘭帕 1931–1964》
- 《叛徒的遺囑:阿爾沃·波伊卡·圖奧米寧的真實生活》
- 《來到我身邊——愛與戀的詩歌》(主編)
- 《泰坦的劇院:坦佩雷工人劇院 1918–1964》
- 《火中的天使——埃麗娜封閉的人生》
- 《女巫重返舞台:聚光燈下的米卡·瓦爾塔里》
- 《心靈震撼:約翰內斯·胡爾蒂奧生平的三部曲》
- 《共和國的第二舞台:坦佩雷工人劇院 1964–2001》
- 《元老院的騎兵》
- 《情感的火焰,藝術的層次:坦佩雷劇院 1904–2004》
- 《騎兵之戀》
- 《詩人之心:J. H. 埃爾科未竟的人生》
- 《帝王之念》
- 《神秘聯合:米卡·瓦爾塔里的生平與作品》
- 《於爾約·於爾海,冬季戰爭詩人》(與韋薩·卡羅寧合著)
- 《水晶般清澈、瘋狂般勇敢:艾拉·梅里盧奧托的生平與詩歌》
- 《一個女人的男人與思想:尤哈尼·阿霍的生活藝術》
- 《驚人的幽默大師:韋科·霍維寧的諷刺與狂歡》
- 《歌星與文人》
- 《黑暗中的火炬——奧拉維·帕沃萊寧的一生》
- 《青春的第四幕》
- 《F. E. 西蘭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一生 1888–1964》
- 《熱忱者——攝影師的回憶》(小說)
- 《快樂收割者》(小說)
- 《鬼火——埃諾·雷諾的一生》
- 《蘇奧穆薩爾米的蘇丹——伊爾馬里·基安托的一生》
- 《一位戰士的終結——詩人於爾約·於爾海的悲劇》
- 《民族詩人——J. L. 魯內貝里的一生》
- 《日已西沉:韋伊諾·林納回憶錄》
- 《演員漢內萊》
- 《擁抱生活:我的回憶》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