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英語:High School Attached to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區直屬公立學校,隸屬廣西師範大學。桂林市重點中學之一。由於是廣西師範大學的第一所附屬中學,所以又稱一附、廣西師大附中[1]。高中部位於桂林靈川縣八里街八里五路8號,初中部位於桂林疊彩區中山北路15號。
Remove ads
歷史

1941年1月,因抗日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救亡圖存,培育抗戰後備力量,省政府任命留法歸來的趙欽武為校長,於桂林市東郊冷家祠堂創辦「桂林市立中學」,9月遷至棲霞村望城崗;1942年3月,廣西師專附中於桂林市東靈街成立,1943年8月更名為「國立桂林師院附中」,這兩所學校為今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 1944年10月,桂林保衛戰失利,日軍占領了桂林,桂林市立中學因校舍被日軍轟炸損毀而停辦,國立桂林師院附中則隨着國立桂林師院疏遷至三江,1945年3月又遷至貴州平越(今福泉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桂林師院附中隨桂林師院逐漸遷回桂林。1947年1月,桂林市立中學恢復辦學,1948年1月遷至寶積山校址,1950年3月,經桂林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桂林市第二中學」。1955年8月30日,兩所學校合併成為「廣西師范學院附屬中學」[2]。1959年被確立為廣西首批重點中學之一,1960年,更名「廣西師院附屬實驗學校」,1970年8月更名為「桂林市第十中學」,1978年,恢復校名為「廣西師范學院附屬中學」[3],1983年5月隨着廣西師範學院的變動,而正式更名為「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4]。1998年被評為自治區文明學校,2002年5月,學校初中部改制為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寶賢中學。2003年成為廣西首批20所示範性普通高中之一[5][6]。2008年9月搬遷至現址[7],寶賢中學則留在寶積山校址。2023年9月,在寶賢中學校址恢復舉辦初中部[8]。
Remove ads
師資條件
截至2024年,學校共有專職教師158人,其中高級教師72人,博士3人,研究生學歷78人,特級教師5人,正高級教師6人,國家骨幹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廣西基礎教育名師4人。
學校領導
Remove ads
校容校貌

坐落於寶積山南麓、桂湖之濱,冰心曾贈言「在風景區求學讀書,是人生難得的奇遇,願學生們充分利用它」[19]。1948年1月開始使用,校內共有教學樓4棟,其中含有邵逸夫先生於1997年捐贈的逸夫實驗樓,食堂1棟(食堂內含有圖書館與宿舍),辦公樓1棟,宿舍3棟及體育運動場。1979年5月,廣西師範學院附屬中學少年科學活動小組在寶積岩內發現一枚人牙化石,後被送往桂林市文化管理委員會,後被送往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與廣西文物工作隊。經搶救挖掘後鑑定為寶積岩人,亦為桂林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20][21][22]。
位於桂林市靈川縣八里街,2008年9月開始使用。校內現共有教學樓1棟,辦公樓1棟,圖書館1棟,綜合樓1棟,宿舍樓3棟,食堂1棟及體育運動場。2019年12月,學校綜合樓正式啟用[23]。2024年7月開始,開展校園改造工程,將進行新宿舍樓,新食堂的建設與現有教學樓、宿舍、操場、學校路面以及校內基礎設施的改造翻新[24]。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歌,原名桂林市立中學校歌,為1941年時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田漢及其夫人,著名劇作家安娥在桂林市立中學任教時所作[25]。
知名校友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寶賢中學
廣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寶賢中學,又名桂林市寶賢中學,為廣西師大附中與桂林市寶湖教育集團投資創建,前身為廣西師大附中初中部,2002年5月,經桂林市教育局與民政局批准,改制為桂林市寶賢中學。2023年6月,為貫徹教育部「公參民」的政策,桂林市寶湖教育集團將寶賢中學與寶賢小學合併為桂林市疊彩區寶賢學校,該學校為獨立的九年一貫制學校[註 1]。2023年9月,廣西師大附中初中部於寶積山校區恢復辦學,進行初一年級學生招生,而原來的桂林市寶賢中學則停止招生,2025年,由廣西師大附中管理的桂林市寶賢中學將結束其23年的辦學歷程[8][29]。
參考資料與注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