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異煙棒麴黴素C
化合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異煙棒麴黴素C(英語:Roquefortine C)是一種真菌毒素,是一種天然2,5-哌嗪二酮衍生物[1]。其由不同真菌產生,特別是青黴菌菌種[2]。其最初從羅克福青黴菌中提取得到,這種菌種在商業上常被用作藍紋奶酪、洛克福奶酪、丹麥藍奶酪、斯蒂爾頓奶酪和戈貢佐拉奶酪成熟過程中的蛋白水解酶和脂肪分解酶的來源。
異煙棒麴黴素C是一種環狀二肽,從哌嗪二酮環(色氨酸-脫氫組氨酸)二肽結構母體衍生得到,是幾種青黴菌中常見的代謝產物。其被視為飲料、啤酒、紅酒、肉、奶酪和麵包中一種真菌污染物[3]。高濃度的異煙棒麴黴素C被歸類為有毒化合物[4],特別是其具有強神經毒性[5][6]。意大利研究學者發在意大利本土奶酪中一般含有0.05至1.47 mg/kg異煙棒麴黴素C,但認為該含量範圍「對消費者是安全的」[7]。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其與哺乳動物的細胞色素P450酶的相互作用,其毒性機理和代謝過程得以知曉[4]。此外,異煙棒麴黴素C還對革蘭氏陽性菌展現出抑菌活性[8],但僅限於含有血紅素蛋白的菌類[4][9]。
異煙棒麴黴素C含有不常見的E-脫氫組氨酸殘基,這使得其在酸性、鹼性以及光照條件下容易異構化成其異構體異異煙棒麴黴素C(isoroquefortine C),即連接在2,5-哌嗪二酮環上的雙鍵從E構型變成Z構型[10]。

其異構體不同於天然產生的異煙棒麴黴素C,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且不能與鐵離子結合。但兩者均可以通過人工合成得到[10]。
Remove ads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