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後小松天皇

日本第100代天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後小松天皇
Remove ads

後小松天皇(ごこまつてんのう,舊字體:後小松天皇,1377年8月1日永和3年6月27日〉-1433年12月1日永享5年10月20日〉),是日本第100代天皇,同時也是北朝第六代天皇[a]。其在位時間為:1382年5月24日永德2年4月11日〉- 1392年11月19日明德3年閏10月5日[b] - 1412年10月5日應永19年8月29日〉。他的諱是干仁(もとひと)。

事实速览 後小松天皇 ...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他是後圓融天皇的第一皇子,母親是內大臣三條公忠日語三条公忠之女——三條嚴子(通陽門院)。據傳,禪僧一休宗純是後小松天皇的落胤,因為一休的母親伊予局是南朝大臣的女兒,所以一休母子被迫離開皇宮。

Remove ads

生涯

他在日野資教日語日野資教的宅邸中接受養育。永德2年(1382年)移居到足利義滿家,同年4月,父親後圓融天皇讓位,他在年僅六歲時即位,由後圓融上皇實行院政室町幕府3代將軍足利義滿朝廷日語朝廷 (日本)內部也施加了政治影響力,令許多公家臣服於其麾下,與上皇之間關係緊張,雙方處於對立狀態。三條嚴子生下後小松天皇后不久,後圓融天皇懷疑其與足利義滿通姦,將嚴子毆打了一頓。作家海音寺潮五郎據此懷疑後小松天皇可能是足利義滿的私生子。

明德3年閏10月5日1392年11月19日),通過「明德和約」,後小松天皇從南朝的後龜山天皇手中接過三神器,實現了南北朝的統一。後龜山天皇退隱到了京都大覺寺,被尊為「太上天皇」。

明德4年(1393年)後圓融上皇御崩後,足利義滿進一步加強了對朝廷日語朝廷 (日本)的影響,繼承了上皇的權勢,後世稱其為「義滿的院政」。

應永19年(1412年8月29日,後小松將皇位讓位給皇子實仁親王(即稱光天皇),開始實行院政。這一行為違反了明德3年(1392年)南北朝統一時所約定的「兩統迭立」原則,因此南朝勢力時常反抗並發動武裝起義,尤其是小倉宮一族,試圖奪回皇位,是為後南朝運動

後小松天皇在位期間,足利義滿權力極高,天皇和朝廷僅僅只是個傀儡而已。足利義滿對明朝貿易時自稱「日本國王源道義」。甚至在明朝使者來日時,不知日本有後小松天皇的存在,僅知道日本的統治者是足利義滿。此後的室町幕府將軍也都被明朝成為「日本國王」。顯然幕府的地位凌駕在天皇之上,當然這也是因義滿自認後小松天皇之所以可以登上天皇之位以及統一日本,都是他幫忙的關係。1408年足利義滿逝世的時候,後小松天皇甚至向義滿追贈「鹿苑院太上法皇」這個只有皇室成員才能擁有的稱號,但是足利義持斯波義將的強烈反對下,為父親辭去了這個追號。

關於後小松作為「治天之君」的地位,學界有多種看法。例如,應永27年(1420年9月16日,曾因與女官私通而被驅逐出仙洞御所的院侍試圖返回,闖入仙洞御所,被擔任警衛的細川氏兵士逮捕,次日於六條河原日語六条河原被斬首(見《康富記日語康富記》《看聞日記》)。對此,橫井清日語横井清認為後小松已無法動用任何暴力部門日語暴力装置[2];而井原今朝男日語井原今朝男則指出,逮捕命令是由後小松下達的,即使將軍足利義持主張赦免,後小松仍堅持處決並最終實現,說明他在公家社會,尤其是御所內部,仍能藉助幕府權力作為暴力工具,保持一定權勢。[3]佐佐木宗雄日語佐々木宗雄雖不反對將後小松視為「治天之君」,但指出其在足利義滿的「後見」之下度過了一段權力代行期,之後重新掌權的後小松,其政務體系已不同於以往的「治天之君」,如以傳奏日語伝奏為中心的庭中日語庭中文殿日語文殿記錄所日語記録荘園券契所)、雜訴沙汰日語院評定(雜訴評定)、院評定日語院評定(議定)等已不再運作,而是通過傳奏與室町殿足利義持)緊密合作,形成一種異於傳統的新體制。[4]

稱光天皇體弱多病,屢陷重症,未育皇子,後小松的次子小川宮日語小川宮亦早夭,導致繼承問題浮現。後小松上皇與4代將軍足利義持協商,認為崇光流的伏見宮貞成親王是有力繼承人,一度將其收為猶子親王宣下。但稱光對此強烈反對,貞成遂出家,放棄皇位繼承。

正長元年(1428年),稱光病危,在6代將軍足利義教的斡旋下,於其死後將貞成之子彥仁收為猶子後花園天皇即位[5]

後小松在稱光後花園兩代天皇在位期間持續實行院政,並於永享3年(1431年)出家。儘管他早在永享元年(1429年)十月就有出家之意,但因未事先告知義教而遭其反對,出家計劃被推遲。此事引發義教對後小松的不滿,促成其與貞成親王關係加強,最終導致違背後小松遺願,將「太上天皇」稱號授予貞成的結果。[6]

永享5年(1433年10月20日,後小松御崩,寶算57歲,葬在深草北陵日語深草北陵

隨着後小松的去世,「院政」與「治天之君」制度事實上走向終結。此後雖仍有如江戶時代光格上皇等實行院政,但已僅具形式意義。

Remove ads

追號

根據本人遺詔,追號被賜為「後小松院」。「小松帝」是第58代光孝天皇的別稱,他是在兄長的孫子——陽成天皇被廢位後繼承皇位,其後代長期維持皇統。[7]後小松天皇雖曾以斷絕南朝皇統的方式成為天下唯一的天皇,但僅僅兩代之後,其皇統便轉移至另一系統。在這一現實面前,他選擇「後小松」作為追號,被認為是為了彰顯自己作為歷代天皇之一的正統性。此外,後小松在稱光天皇病情不佳的1426年下令編纂《本朝皇胤紹運錄日語本朝皇胤紹運録》,以整理皇室系譜。這一舉動也被視為其上述心境的體現。

系譜

更多信息 後小松天皇系譜 ...

系圖

北朝

 
 
治仁王日語伏見宮治仁王
 
 
 
(北1)光嚴天皇
 
(北3)崇光天皇
 
榮仁親王
 
 
貞成親王
(後崇光院)
 
(102)後花園天皇
 
 
 
 
 
 
 
 
 
 
 
 
(北2)光明天皇
 
 
 
 
貞常親王
 
伏見宮家
 
 
 
 
 
長助法親王
 
 
(北4)後光嚴天皇
 
(北5)後圓融天皇
 
(北6)(100)
後小松天皇
 
(101)稱光天皇
 
 
 
 
 
 
 
 
珣子內親王
(後醍醐天皇中宮)
 
 
皇子某(小川宮)日語小川宮
 
 

南朝

 
(96)後醍醐天皇
 
尊良親王日語尊良親王
 
守永親王日語守永親王
 
 
 
 
 
 
 
世良親王日語世良親王
 
 
良玄法親王
 
 
 
 
護良親王
(尊雲法親王)
 
興良親王(大塔若宮)
 
 
 
 
宗良親王
(尊澄法親王)
 
某親王(明光宮)
 
 
 
 
 
恆良親王
 
 
尹良親王(源尹良)
後醍醐源氏之祖〕
 
 
 
 
成良親王
 
 
(98)長慶天皇
 
玉川宮日語玉川宮
 
 
 
 
 
 
(97)後村上天皇
 
 
(99)後龜山天皇
 
小倉宮
 
 
 
 
 
 
懷良親王
 
 
某親王(護聖院宮
 
 
 
 
滿良親王日語満良親王
 


Remove ads

后妃・皇子女


Remove ads

年號

陵墓與靈廟

Thumb
深草北陵

根據宮內廳的規定,日語天皇陵被定為位於京都府京都市伏見區深草坊町的「深草北陵日語深草北陵」。宮內廳所採用的形式為方形堂。深草北陵是持明院統歷代天皇的安葬之地,因此也被稱為「深草十二帝陵」。

此外,在皇居內的皇靈殿宮中三殿之一)中,後小松天皇的靈位與其他歷代天皇及皇族一同受到供奉。

腳註

注釋

  1. 在明治時代以前廣泛使用的《本朝皇胤紹運錄日語本朝皇胤紹運録》(由後小松天皇親自下令編纂)所記載的天皇代數中,後小松天皇被列為101代天皇[1]
  2. 南北朝合一

關聯項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