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德國聯邦議院
德國聯邦國會下議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德國聯邦議院(德語:Der Deutsche Bundestag[1];通稱「Bundestag」,縮寫為BT[2],意為「聯邦議會」)是德國的立法機關之一,並與聯邦參議院共同構成德國的聯邦立法部門,亦為德國唯一透過人民直選產生的憲政機關。現有630個席位,均由德國公民普選產生,任期4年;有提前解散的機制,但僅限聯邦總統在特定狀況下才能發動[a]。兩德統一前主要在波昂開會,至1999年起以柏林的國會大廈為正式會址。
作為議會內閣制的國家,德國聯邦議院在名義上類似其他國家的下議院,但職權遠大於地位類似上議院、但同時兼負行政部門事務的聯邦參議院,因此實際上為一院制之議會,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德意志帝國時代的帝國議會。所有法案均須先經聯邦議院通過後,再交由聯邦參議院審議;兩院若對法案存有爭議,則送交兩院共同常設的調解委員會協調。預算審查權則是由聯邦議院獨有。由於德國內閣亦需由聯邦議院議員組成,故聯邦議院為德國國家政治權力的中樞。
Remove ads
職權
聯邦議院擁有設立各種委員會的權力,這些委員會在相應的政府事務上,可以行使基本法所賦予聯邦議會的職權。其中,歐盟事務委員會(Art. 45 G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外交事務委員會(Art. 45a G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防委員會(Art. 45a G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與請願委員會(Art. 45c G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是基本法明訂應設立之委員會;其他各種委員的數量與委員人數,則於每一任期開始時由聯邦議會決定。
一個特殊的委員會是「調查委員會」。基本法第44條規定[4]:「(1) 聯邦議會有設置調查委員會之權利,經議員四分之一建議,並有設置之義務,調查委員會應舉行公開會議聆取必要證據。會議得不公開。(2) 證據調查準用刑事訴訟程序之規定。書信、郵政及電訊秘密不受影響。(3) 法院及行政機關有給予法律及職務協助之義務。(4) 調查委員會之決議不受司法審查。但法院對調查所根據之事實得自由評價及定斷。」
聯邦議院也有任命軍事專員的權利,以協助聯邦議會行使監督政府之權力(Art. 45b G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聯邦議院及其委員會有權要求聯邦政府任一成員出席其會議。
Remove ads
選舉
德國議會法定成員630人,經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出,採取聯立制,選民第一票投給各選區的議員,第二票投給政黨。各政黨第二票的得票比率決定該黨的議席數,兩票之間的差距會導致超額席次的產生。
政黨獲得第二票比例低於全部有效票5%的,將沒有資格獲得分配比例代表席位,此即所謂「5%門檻」。但另有所謂「基本授權條款」:一黨即使獲得第二票比例低於5%,但通過第一票獲得至少3個席位,則仍可通過第二票分得比例代表席次。此條款最近一次適用,正是在2021年的聯邦議院選舉中,當時左翼黨未能通過5%門檻,唯憑藉第一票贏得的3個席位獲得了比例代表席位分配。在2023年的選舉改革當中,聯邦議院於3月表決廢除了基本授權條款;德國聯邦參議院於5月放棄了向兩院之間的調解委員會上訴的權利,默許了該改革的通過。但是,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於2024年7月30日判決,選舉改革後僅有5%門檻而不設例外的制度總體屬於違憲,在新的立法產生前,基本授權條款將繼續生效。
德國聯邦議院的立法會議任期是四年,但在特殊情況下可延長或縮短。聯邦議院成員享有一些特殊權益,如免費使用所有的公共交通設施(基本法第48條第3款)。
聯邦議院議員互相選舉議長、副議長和書記員。議長在議會大廈內行使內務權及警察權,並在多數情況下代表議會。現在的第21屆議會有成員630人,現任議長為聯盟黨的裘莉婭·克洛克納
Remove ads
上屆選舉結果
上屆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於2025年2月23日舉行,以選出第21屆德國聯邦議院成員。
![]() 每個州中各政黨總席次 ![]() 每個選區中各政黨總席次 ![]() 聯邦議會席次
| |||||||||||||||
---|---|---|---|---|---|---|---|---|---|---|---|---|---|---|---|
政黨 | 基民盟/基社盟 | 德國另類選擇黨 | 德國社會民主黨 | 聯盟90/綠黨 | 左翼黨 | 南什列斯威選民協會 | |||||||||
黨魁[b] | 弗里德里希·默茨 馬庫斯·澤德 |
愛麗絲·魏德爾 蒂諾·克魯帕拉 |
薩斯基婭·埃斯肯 拉爾斯·克林拜耳 |
弗蘭齊斯卡·布蘭特納 費利克斯·巴納薩克 |
伊內斯·施韋爾特納 揚·范阿肯 |
克里斯蒂安·迪紹爾 | |||||||||
![]() | |||||||||||||||
選區票 | 15,876,248 | 10,177,318 | 9,936,433 | 5,443,393 | 3,933,297 | 58,779 | |||||||||
32.07% |
20.56% |
20.07% |
11.00% |
7.95% |
0.12% | ||||||||||
政黨票 | 14,160,402 | 10,328,780 | 8,149,124 | 5,762,380 | 4,356,532 | 76,138 | |||||||||
28.52% |
20.80% |
16.41% |
11.61% |
8.77% |
0.15% | ||||||||||
席位 | 208 (33.02%) | 152 (24.13%) | 120 (19.05%) | 85 (13.49%) | 64 (10.16%) | 1 (0.15%)[c] | |||||||||
208 / 630
|
152 / 630
|
120 / 630
|
85 / 630
|
64 / 630
|
1 / 630
|
來源:[5]
↓ | ||||||||||
120 | 85 | 1 | 64 | 152 | 208 | |||||
社民黨 | 綠黨 | 南什列斯威協會 | 左翼黨 | 選擇黨 | 聯盟黨 |
歷屆議席分布

執政聯盟


Remove ads
歷任議長
Remove ads
注釋
- 這裡不是指總理候選人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ad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合併自1983年至1994年期間的綠黨和1990年至1994年期間的聯盟90。
- 於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時,共有24名原東德民社黨議員過渡,為該黨首次取得德國聯邦議院席次。
- 因健康理由辭職。
- 於任內逝世。
- 因政治理由辭職。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