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切蒂斯格爾邦

印度的一个一级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切蒂斯格尔邦map
Remove ads

切蒂斯格爾邦[1][2][3]切蒂斯格爾語印地語छत्तीसगढ़拉丁字母轉寫:Chhattisgarh發音:[ˈtʃʰət̪ːiːsgəɽʱ]),又譯恰蒂斯加爾邦查蒂斯加爾邦,是位於印度中部的一個行政邦,它於2000年11月1日從中央邦脫離,成為印度的第26個邦,全國第十大邦,首府為賴布爾。「切蒂斯格爾」一詞的印地語直譯為「36個部落」,意指古代此處的36個部落。

事实速览 切蒂斯格爾邦 छत्तीसगढ़, 國家 ...
Remove ads

切蒂斯格爾邦西北部與中央邦接壤,西部與馬哈拉施特拉邦接壤,南部與安得拉邦接壤,東部與奧里薩邦接壤,東北部和北部分別與賈坎德邦北方邦接壤。

切蒂斯格爾語作為該邦官方語言之一,是印歐語系的一個重要分支,亦是切蒂斯格爾邦的主要語言。許多語言學家將其視為印地語在當地的一種演化方言;此外在切蒂斯格爾邦的一些山區也聚居有許多講達羅毗荼語系岡德人;在切蒂斯格爾邦北部的少部分地區也通用蒙達語族的一些方言。

Remove ads

地理

切蒂斯格爾邦的北部為廣闊的印度河恆河平原,恆河的支流里漢德河Rihand)流經這個區域。索德布爾山脈Satpura Range)的東端和焦達訥格布爾高原英語Chota Nagpur Plateau的西端東西貫穿將默哈訥迪河(Mahanadi River)盆地從印度河恆河平原分割而出。邦中部是富饒的默哈訥迪河及其支流平原,土地肥沃,是廣闊的稻米種植區。邦南部位於哥達瓦里河與其直流印德拉瓦提河Indravati River)交匯處的德干高原。全邦的森林覆蓋率為44%。

印度最大河流之一的默哈訥迪河發源於切蒂斯格爾邦,邦內另有赫斯多河Hasdo,默哈訥迪河的一個支流)、漢德河、因德勒瓦蒂河Indravati)、瓊克河Jonk)和阿帕河Arpa)等其他的主要河流。

切蒂斯格爾邦的南部和北部多是山丘地帶,中部以平原為主,氣候為典型的印度中部氣候。

政治

切蒂斯格爾邦北部和南部活動着一個反叛武裝團體,納薩爾派,該組織主張通過農民武裝鬥爭奪取政權,並在一些偏遠地區建立了對立政府。

此外,該邦有為數眾多的無黨派者和4個主要政治黨派

  • 印度人民黨,當前(2013年)為切蒂斯格爾邦立法會多數黨;
  • 印度國大黨
  • 社會民主黨Bahujan Samaj Party);
  • 岡瓦那黨Gondwana Party)。

行政區劃

Thumb
切蒂斯格爾邦地圖

從中央邦分置時,切蒂斯格爾邦劃分為16個縣(जिला),分別為:

更多信息 縣名, 天城體 ...

2007年增設2縣,2012年再增設9縣,合計27縣。

軍事動盪

Thumb
詹吉查姆帕縣
Thumb
利用屋頂陽光高溫殺菌的習俗
Thumb
出產的雲母礦
Thumb
馬內恩德拉加爾觀光區

2005年9月3日,在比拉斯布爾區納薩爾反叛組織與尼泊爾反叛者共同策劃了一起地雷爆炸事件,導致23名警察喪生。[4]

2006年2月28日,納薩爾組織突襲了丹德瓦達區的數輛卡車,導致55名平民喪生,該事件也成為印度歷史上受納薩爾武裝的襲擊喪生人數最多的事件之一。在後繼的納薩爾武裝的襲擊中,仍有少民眾喪生。

2006年3月25日,在坎克爾區納薩爾武裝策劃了一起地雷襲擊事件,一顆地雷在一輛吉普車通過時被引爆,13人喪生。

2006年4月28日,在丹德瓦達區50名人質被俘,其中13人被斬首,納薩爾有重大嫌疑。

2010年5月切蒂斯格爾邦通過的一部法律中規定,任何宗教信仰的轉變必須提前30天向相關機構通報。違反此條令的公民將被處以1年的監禁。根據BBC的報道,該邦民眾宗教信仰的轉變實為一個主要的政治問題。

經濟

切蒂斯格爾邦2004年的經濟總產值估計為120億美元,在分裂後,這個礦產區占據了原中央邦30%的經濟輸出。

切蒂斯格爾邦境內有多家大型企業,諸如比萊鋼鐵廠Bhilai Steel Plant)、SEC鐵路區(S.E.C.Railway Zone)、BALCO鋁業公司(BALCO Aluminium Plant,科爾巴)、國家熱電有限公司(National Thermal Power Corporation Ltd,科爾巴)和SE煤炭公司(S.E. Coal Ltd),在分裂後,經濟取得了進一步的增長。科爾巴區是一個國家級的電力中樞,為印度其他數個邦提供電力。然而切蒂斯格爾邦的電力短缺卻十分嚴重,尤其在炎熱的夏天供電很難保障,居住條件很差。切蒂斯格爾邦的南部地區鐵礦豐富,丹德瓦達區有一家NMDC公司開採此處鐵礦為印度市場提供原料,同時一部分鐵礦也被送往日本等其他國家。近來ESSAR公司也已經開通了一條連通維薩格vizag)的鐵礦運輸線路。

Remove ads

交通

切蒂斯格爾邦鐵路網以比拉斯布爾為中心,通過賴加爾、杜爾格、詹吉查姆帕等幾大城市連同印度各地。同時,比拉斯布爾也是印度東南地區的鐵路運輸中心。

該邦的公路建設發展較慢,孟買通向加爾各答的NH 6號公路穿越該邦,邦內另有一條連通賴普爾和維薩格的公路NH 43。

該邦的空中運輸規模較小,首府賴普爾有全邦唯一一座商業運營機場,已開通了通往印度四個主要城市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和金奈的航線。在本邦內,比拉斯布爾建有一座小型機場,比萊Bhilai)、傑格德爾布爾Jagdalpur)、蘇古賈、科爾巴各建有簡易跑道。

文化

切蒂斯格爾邦是印度發展較慢的邦之一,2001年人均收入約為250美元,城市人口約20%。大多數地區,一些基本生活設施缺乏,許多地區電話都沒有接通,但在邦內幾個主要地區,移動電話業務已經開通。

切蒂斯格爾邦有接近34%的設籍部落(Scheduled Tribe),12%的設籍階級(Scheduled Caste),超過50%的其他背景的階層。全部人口中超過96%的人口屬於印度種姓(Hindu castespage)。該邦有多宗教教派,主要有薩特拿米教Satnami)、Kabirpanth教Ramnami Samaj教,其他教派主要為反對當地世襲統治的外來人群。

因為當地特色的社會形式和複雜的社會群體,切蒂斯格爾邦很受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偏愛。

在切蒂斯格爾邦,每到周日,許多集市將在一些特色的村莊舉辦,當地政府正在努力發展當地的特色農莊,鼓勵私營機構對一些重要的遺址進行專業的管理和有效的維護。

  • 查姆帕蘭Champaran),位於賴普爾的一個小鎮,以宗教聖地聞名於世。
Remove ads

女性權益

切蒂斯格爾邦女性人口比例較高,在所有邦中位列第二位,農村人口中女性比例高於男性,城市人口中男性比例高於女性。

印度社會中,女性權益較多受到限制,但切蒂斯格爾邦鄉村社會受印度教正統宗教影響較小,許多文化風俗都保有當地特色。因此儘管當地仍較為貧窮,但相對於印度許多其他邦而言,該邦的女性卻享有相對較高的權利,女性較為獨立,能夠參與社會組織,發表社會言論,能夠自主選擇婚姻,甚至能夠自主選擇離婚。當地許多古老的廟宇都與女性有關,如:Shabari,摩訶摩耶(Mahamaya),Danteshwari等。

但是,當地的也同樣有根據當地政府的調查資料顯示,當地20歲至49歲婦女的平均結婚年齡在15.4歲,15歲至19歲的女孩結婚率高達34%。此外,當地的社會信仰普遍相信巫術的存在,女性則被認為能夠使用某種超自然力,但一些人也質疑巫術的存在,稱其為「Tonhi」,女性也經常因此而受到迫害。

隨着經濟的發展,知識的普及,尤其是一些國外移民的回歸,許多倡導女權主義的觀點也被逐步帶入到印度社會之中,雖然切蒂斯格爾邦相對比較閉塞,但也仍舊受到一些影響,也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1世紀以後,切蒂斯格爾邦女性人口比率正逐年降低。

  • 切蒂斯格爾邦男女比例為1901年1:1.046、1941年1:1.032、1981年1:0.996、2001年1:0.99;
  • 同期的印度全國的男女比例為1901年1:0.972、1941年1:0.945、1981年1:0.934、2001年1:0.933。
Remove ads

語言

切蒂斯格爾邦的語言除了印度官方語言北印度語外,主要是一些大多數人通用的當地方言,但無論哪種語言都受到了北印度語的影響,與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些語言大致可歸於幾大語系,蒙達語族南亞語系的一個分支)、德拉威語系印歐語系,在切蒂斯格爾每一個語系都下屬有數十種不同方言(總計93種)。其中,最主要的切蒂斯格爾語屬於印歐語系並結合了很多蒙達語系和德拉威語系詞彙。

切蒂斯格爾邦北部,三大語系的方言都有使用;切蒂斯格爾邦中部,僅有印歐語系的方言還在被使用;切蒂斯格爾邦南部,則德拉威語系和印歐語系的方言都有使用。根據語言學家H.L. Shukla的研究,蒙達語系的方言正進入加速消亡階段;德拉威語系的方言中,帕爾吉語Parji)也面臨很嚴重的消亡的問題,庫盧克語龔德語Gondi)則在艱難地生存;而印歐語系所面臨的問題則是多種方言正在丟失他們的一致性。

蒙達語系

根據1971年印度人口普查科爾庫語Korku)是有超過200,000人使用的主要的蒙達語系方言(尚不清楚這個統計是針對印度全國還是僅限於切蒂斯格爾邦)。另有卡里亞語Kharia)和科爾巴語Korba也是切蒂斯格爾邦主要使用的蒙達語系方言。

與以上三種主要方言相比,慕阿斯語Muasi)、圖日語Toori,賴加爾地區)、尼哈利-曼卡日語Nihali-Mankari)、哈爾瓦日語Khaerwari)、比好德語Birhord)、科達庫語Kodaku,蘇古賈地區)、德亥爾其語Dhelki)、馬哈托語Mahto)、科拉-馬吉語Kora-Majhi)、蒙達語Munda)和桑塔爾語Santhali)等其他的蒙達語系方言,則為次方言或正在消亡的方言。

已知的唯一一個蓋德巴語Gadba)的使用者(在巴斯塔地區)已經在80歲時逝世。

德拉威語系

根據1971年印度人口普查,切蒂斯格爾邦有300,609人以庫盧克語奧昂語Oraon)作為母語,約有30000人使用帕爾佳語Parja)或杜爾比語Dhurbi)。

龔德語是一種主要由龔德人使用的德拉威語,龔德族自稱為Koitor或Koitol,因此語言學家H.L. Shukla也將他們的語言稱作Koitor,並整理出了隸屬於此語言之下的哆米語Dormi)、丹達米-瑪依語Dandami-Maria)、胡依語Bhuria)、布吉-瑪依語Abujh-Maria)、考亞語Koya)和高圖-穆里亞語Ghotul-muriya)多種語言。

根據1961年印度人口普查,印度總共有3,900,000龔德人。197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他們中的三分之二都分布在中央邦。至今,幾乎超過一半的龔德人還使用他們自己的方言。

印歐語系

在切蒂斯格爾邦93種方言中,有70種被歸類於印歐語系,其中最主要的一種語言即為切蒂斯格爾語,其下又包括嘎依亞語Agariya)、賓吉瓦依語Binjhwari)、拜嘎尼語Baigani)、布里亞語Bhuliya)、拉依亞語Lariya)、丹瓦爾語Dhanwar)、潘卡語Panka)、丁德瓦爾語Dindwar)等許多方言。除此之外,與切蒂斯格爾語同屬印歐語系的沙德里語Sadri)也是各部族之間能夠相互通用的一種語言,甚至從切蒂斯格爾邦和奧利沙邦到西孟加拉的範圍內都有使用。此外,亥比語Halbi)是在切蒂斯格爾南部地區各部族較為通用的一種語言(早前曾有不同的觀點認為亥比語應定位為一個獨立語系,但現在一般將其作為印歐語系的一種方言。),在1951年的人口普查中,調查發現有99%的亥比語使用者能夠使用至少另外一種方言。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