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慈濟大學
臺灣私立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佛教慈濟大學(英語:Buddhist Tzu Chi University縮寫:TCU),簡稱慈濟大學、慈大,為一所建立於臺灣花蓮市的佛教綜合型大學,由慈濟基金會捐助創立。前身為慈濟醫學院,創辦於1994年,為東臺灣第一座醫學院。
![]() |

慈濟大學為私立非營利大學,為臺灣低師生比大學之一,師生比達1:5。合校後首任校長劉怡均曾表示慈濟大學源於大眾捐輸,應定位為一所大眾的「公立大學」。
慈濟大學校務基金由佛教慈濟慈善基金會支持,學費收入僅占約20%,其中慈善及醫療基金會每年均挹注將近50% ( 產學合作18.4%、捐助30.9%,合計49.3%)之經費支持慈大教育,另有政府補助計劃經費支持,財務健全且零負債。 慈濟大學與慈濟醫院、大愛電視等同為慈濟基金會之附屬機構,在教學實習及科研上有深度合作,但其財務運作獨立於學校(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非隸屬關係)。
根據2023–2024學年度資料,慈濟大學在全台私立大學中可用資金排名第三,約為 5,649,814 千元新台幣,僅次於明志科技大學與亞東科技大學[3]。
當今慈濟大學由慈濟科技大學(肇始於1989年,即建國校區)與慈濟大學(肇始於1994年,即中央校區)合校而成。[4]
Remove ads
校史
慈濟科技大學( Tzu Ch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8年7月31日花蓮慈濟醫院啟用後兩年,慈濟基金會籌辦「慈濟護理專科學校」學校用地正式動土。
1989年9月17日慈濟護理專科學校開學典禮與花蓮慈濟醫院三週年院慶同地舉行,典禮結緣品為靜思語。
慈濟護專專門培育護理專業人才。首任校長為楊思標博士,第一屆新生為107名,開學典禮吸引近兩萬名人員觀禮祝福。為慈濟教育志業起點(第一所辦理的學校),亦為東部地區護理人才培養之始。
該校成立之精神理念為:
一、解決東部少女的就學就業問題(尤其是原住民的少女更需要協助就學就業)
二、就地取才,以減低護理人員的流動率
三、以慈濟培養出來的人間活菩薩,把慈濟精神帶到各大醫院膚慰病患。
2000年8月,改制為「慈濟技術學院」。
2005年8月,升格為「慈濟科技大學」,設置護理、人類發展與健康照護、資訊管理等學院。
2024年8月,協同慈濟大學合校,成為慈濟大學建國校區。
Remove ads
1986年花蓮慈院落成啟用後,釋證嚴感於花東地區招募醫護人員之困難,萌生創辦教育之心。為培育良醫,在1994年10月創辦「慈濟醫學院」。
1998年8月,更名為「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2000年8月,改名為「慈濟大學」,設醫學院、生命科學院、人文社會學院及教育傳播學院。
2000年9月,成立「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及「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
2002年,成立「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2007年9月,新增人文社會學院校區(介仁校區)。
2011年8月,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與慈濟大學實驗國民小學合併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含高中部、國中部、國小部、附設幼稚園)
2011年10月,校名更名為「慈濟學校財團法人慈濟大學」。
2014年,苗栗分部籌設案獲准通過,預定地為原新竹玻璃公司苗栗廠廠區(苗栗市中華路243號),計畫將成立環境永續發展學院,設置環境教育研究所、綠色產業研究所、安謐災害研究所。
2017年8月,慈濟將苗栗分部預定地改向苗栗縣政府申請變更為社會福利專區,苗栗分部計畫延宕。[5]
2018年,增設國際暨跨領域學院。原隸生命科學院之生命科學系、分子生物人類遺傳學系,併入醫學院,生命科學院撤銷。原隸共同教育處之華語中心、英語教學中心改隸國際暨跨領域學院;原隸共同教育處之通識教育中心、體育教學中心改隸教育傳播學院,共同教育處撤銷。英美語文學系自人文社會學院改隸國際暨跨領域學院。
2020年,增設國際服務產業管理學士學位學程。
2021年,增設國際數位媒體科技學士學位學程。
2024年8月1日,教育部核准慈濟科技大學及慈濟大學合併。
同年增設藥學系及學士後護理學系。
2025年,學士後護理學系第二屆起正式由建國校區護理學院招生與管理。
Remove ads
教學研究單位
歷任校長
附屬學校
- 附屬中學: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附屬中學國小部與幼稚園: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小部 (附設幼稚園 )
教學研究
慈濟大學進入2011年的ESI大學排名的學門有以下一門,表示該學門的指標進入世界前1%。該年度台灣臨床醫學學門進入ESI排名計有15所[6]。
依據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公布的2004年至2009年WOS(Web of Science)收錄SCI期刊當中各學門論文數與被引次數表現在臺灣前15的學校名單統計,慈濟大學一共有6個學門列入前15名,其中4個學門在IF平均積分項目上列入前五名。其中「期刊影響係數(IF)」平均積分統計結果,神經科學與行為學IF平均積分全國排名第2,臨床醫學學門IF平均積分全國排名第2,精神病學與心理學門IF平均積分全國排名第3。
依據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的研究顯示,截至2011年1月為止,慈大位列臺灣156所大學第30名,全世界第821名。
2020年4月,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所公布數據,其全球影響力為1883名。在台則為37名[7]
- 《Tzu Chi Medical Journal 》
- 《慈濟通識教育學刊》
-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
- 《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
- 《慈中青年》
- 《慈大華語通訊》
校園環境
- 中央校區
座落於花蓮慈濟園區與花蓮靜思堂、花蓮慈濟醫院比鄰,位址在花蓮市中央路三段與莊敬路交叉口,鄰近有花蓮車站及花蓮機場。
- 介仁校區
位於花蓮市介仁街上,大門對面為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小部),臨近碧雲莊社區、濟慈路。
建國校區
位於花蓮市建國路二段,鄰近吉安鄉太昌國小、濟慈路。校區校門對面即為宿舍區。
友好學校
目前已與全球45所大學(2013年6月為止)簽訂為姊妹校,遍及亞洲、歐洲、美洲、澳洲,並與國外大專院校締結院系級合作關係,相互提供教師或學生出國進行學術訪問或短期進修機會。並設有慈大獎助學金,協助學生出國深造。
學術排名
2019年 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發佈「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台灣有12所學校上榜,慈濟大學以世界排名第67名為台灣之冠。
202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中,SDG3「健康與福祉」領域表現亮眼,榮獲全球第64名。 整體排名位於世界第401-600名。
校友
校歌
慈濟大學校歌與慈濟科技大學校歌
校歌節錄部分歌詞,因其代表慈濟既有文化特質,且全文涉及著作權,故僅摘錄精華以介紹校歌精神。
慈濟大學校歌(詞:賴西安、曲:李壽全)
歌詞展現了慈濟大學教育理念與精神,強調品格教育、慈愛、智慧與社會責任。節錄歌詞如下:
「慈愛為帆 虛心為槳,智慧生體諒,歡喜是泊岸。」、「誓願將心比心想,眾生平安,解我憂勞痛創。」
歌詞表達學生對母校的敬愛及承擔社會責任的志向。完整歌詞可參考慈濟大學官方網站慈濟大學官方網站或校內出版品[8]。
慈濟科技大學校歌(詞:高信疆、曲:史擷詠)
2024年合校後,慈科大校歌由釋證嚴授意完整保留並作為慈濟大學護理學院院歌,象徵兩校歷史融合。節錄歌詞如下:「多少的祝福 寄託在我們肩上,生老病苦 需要雨露和陽光。」、「少年的心像蓮花一樣,在慈濟滋潤下綻放。」
歌詞強調護理學院學生承擔服務與慈悲的使命,以及在慈濟教育下成長的精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