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應天門
隋唐洛陽城南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宮城的正南方城門,它可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城門,兩側各三重闕樓。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原名則天門,神龍元年(705年)避武則天諱改稱應天門。北宋時已毀,存世五百多年。遺跡存於2016年重建的應天門遺址博物館內。
應天門是隋唐與武周政權的儀式和慶典場所,唐高宗曾在此詔釋百濟國王扶餘義慈、武則天曾在此登基稱帝。皇帝曾在此接見外國使節如日本遣隋使、遣唐使[1]。
應天門遺址博物館

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工程或稱應天門遺址博物館是由建築修復學家郭黛姮參考了歷史上對應天門的記載設計重建,2016年啟動重建。該工程投資約3.5億人民幣。城門高達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進深25米,立於9.2米高的基座上。台基東西闊137米,南北進深60米。基座內有古應天門遺址。重建後的應天門作爲城市地標,設有公共廣場供市民游覽休憩[2]。由於其形制典雅,常吸引漢服愛好者來拍照[3][4]。
延伸閲讀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