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拓跋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拓跋儀(?—409年),一作[1],鮮卑名烏泥[2],又作[3],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孫,秦明王拓跋翰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早年

拓跋儀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非常偉岸,有算計謀略,年少時能舞劍,騎馬射箭超越常人。拓跋珪避難前往賀蘭部時,拓跋儀也跟隨出入。登國初年,拓跋儀獲賜爵九原公,跟隨拓跋珪攻破各個部落,有謀略和征戰的功勞[4][5]

窺伺後燕

登國三年(388年),拓跋珪想要圖謀慕容垂,八月,拓跋珪派遣拓跋儀出使後燕[6][7],讓他窺伺後燕的間隙。慕容垂向拓跋儀詢問拓跋珪不親自來的用意,拓跋儀說:「從我們的祖先開始,世代占據北方土地,子孫相繼,不失舊業。等到祖宗接受晉朝的正統地位,爵位稱代王,東和燕國世代為兄弟。我奉命而來,道理是沒有錯的。」慕容垂認為他的回答有膽量,因此開玩笑說:「我的聲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親自來見我,怎能不是錯誤?」拓跋儀說:「燕國如不整修文德,想用軍威來增強自己,這是本朝將帥的事,不是我所知道的。」等到拓跋儀從後燕返回北魏,向拓跋珪稟報說:「慕容垂死後才可以動手消滅後燕,現在不行。」拓跋珪嚴肅地問他。拓跋儀說:「慕容垂年紀已老,他的兒子慕容寶軟弱而沒有威信,謀略不能決斷。范陽王慕容德自認為有才華,不是軟弱君主的臣子。慕容垂死後,後燕內部動亂一定會發生,那時可以圖謀他們,現在還不行。」拓跋珪認為拓跋儀說的有道理[8][9][10]

討伐黜弗部

登國六年(391年)三月,魏王拓跋珪派遣九原公拓跋儀和陳留公拓跋虔等人向西討伐黜弗部,大敗敵人[11][12][13][14]。後來,拓跋儀改封為平原公[8][9]

西征鐵弗部

登國六年十一月,拓跋儀跟隨拓跋珪西征鐵弗部,拓跋儀從另外的道路出兵,獲得劉衛辰的屍體,將劉衛辰傳送首級到行宮。拓跋珪大喜,改封拓跋儀為東平公[15][16]

河北屯田

登國九年(394年)三月,拓跋珪命令拓跋儀在黃河以北督促屯田,從五原郡到棝楊塞外[17][18],拓跋儀分派人員耕種,很得人心[15][16]

參合陂之戰

登國十年(395年)七月,慕容垂派遣慕容寶進攻五原郡,建造船隻,掠奪糧谷。拓跋儀緊隨其後占據朔方郡[19]。九月,拓跋珪派遣陳留公拓跋虔率領五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東,斷絕燕軍的左路,派遣東平公拓跋儀率領十萬騎兵駐紮在黃河以北,斷絕燕軍的後路,派遣略陽公拓跋遵率領七萬騎兵斷絕燕軍南撤到中山郡的南路[19][20][21]

消滅後燕

皇始元年(396年)九月,北魏平定并州,拓跋儀有很多功勞,升任尚書令。十一月,當時常山以東地區,後燕的郡縣長官或棄城逃竄,或投降北魏,只有中山、鄴城、信都三城尚未攻下,魏道武帝詔令征東大將軍、東平公拓跋儀率領五萬騎兵向南進攻鄴城,要求士兵不得損傷百姓的農作物[22][23]皇始元年十二月,魏道武帝派遣遼西公賀盧率領兩萬騎兵,會同衛王拓跋儀討伐鄴城[24],而賀盧自以為是魏道武帝的小舅舅,不肯接受拓跋儀的調度指揮,因此與拓跋儀產生矛盾。魏道武帝派遣使者責備賀盧,賀盧於是心懷憤恨。拓跋儀的司馬丁建暗中與慕容德勾結,在拓跋儀和賀盧之間挑撥離間,又把這種情況寫成書信用箭射進鄴城告訴給了慕容德。皇始二年正月甲辰(397年2月18日),大風突起,天昏地暗。賀盧的軍營之中出現火光,丁建對拓跋儀說:「賀盧在焚燒營地進行叛亂。」拓跋儀認為丁建說的很對,就迅速領兵撤退。賀盧聽說拓跋儀後撤,也撤退了。丁建帶領着部眾嚮慕容德投降,並且建言拓跋儀的部隊疲憊不堪,可以攻擊。慕容德派遣桂陽王慕容鎮、南安王慕容青率領騎兵七千追擊北魏軍隊,大敗魏軍[25]。皇始二年四月,魏道武帝認為軍糧無法接繼,詔令征東大將軍東平公拓跋儀撤除對鄴城的圍困,駐紮到鉅鹿,在楊城積攢田租穀物[26][27][28]。拓跋儀又跟隨魏道武帝圍困中山郡。皇始二年五月甲寅(397年6月28日),魏道武帝任命拓跋儀為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兗豫雍荊徐揚六州牧、左丞相,封衛王[29][30][31]慕容麟戰敗後,魏道武帝將慕容麟的妻子周氏以及慕容麟的奴僕財物賜給拓跋儀。中山被北魏平定後,魏道武帝於皇始二年十月丁亥(397年11月28日)派遣三萬騎兵隸屬拓跋儀,準備討伐鄴城[32][33]天興元年(398年)正月,慕容德從鄴城率領民戶四萬渡過黃河退守滑台[34][35],拓跋儀進入鄴城,沒收了後燕的倉庫,又追擊慕容德到黃河,沒趕上而返回[36][37][15][16]

Remove ads

鎮守山東

等到魏軍平定中山郡,魏道武帝擔心班師後崤山以東有變故,於是在皇始三年(398年)正月設置中山行台,詔令衛王拓跋儀兼任尚書令鎮守中山[15][16],撫軍大將軍、略陽公拓跋遵出任尚書左僕射,加侍中,鎮守勃海郡合口[38][39][40],當時遠近都歸附拓跋儀[15][16]。皇始三年三月,北魏朝廷徵召左丞相、衛王拓跋儀返回平城輔佐,略陽公拓跋遵代替拓跋儀鎮守中山[41][42][43]

北征高車

天興二年正月庚午(399年3月6日),拓跋儀跟隨魏道武帝征討高車。二月,拓跋儀統帥三萬騎兵另外從西北極遠的沙漠地區進軍一千多里,擊敗高車戰敗的七個部落,俘虜兩萬多人,馬五萬多匹,牛羊二十多萬頭,高大的車輛二十多萬駕,還有服飾器用等物品[44][45][46][47]

柴壁之戰

天興五年(402年),拓跋儀又跟隨魏道武帝在柴壁之戰中擊敗姚平,有功勞,獲賜絹布牛馬羊等[15][16]

衛弓桓矛

拓跋儀體力過人,拉弓的力量將近十石,陳留公拓跋虔長矛大的出奇,當時的人說:「衛王的弓,桓王的矛。」[15][16][48]

太武帝拓跋燾出生時,拓跋珪大喜,深夜召拓跋儀入宮。拓跋珪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拓跋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拓跋珪告以拓跋燾出生,拓跋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至清晨。召群臣而入,賜拓跋儀御馬、御帶、縑錦等[49]

上谷侯岌、張兗,代郡許謙等當時非常有名,學博今古,初來到北魏,聽聞拓跋儀禮待賢士,先拜會拓跋儀。拓跋儀並禮待他們,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許謙等歎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50][51]

拓跋珪以拓跋儀器望,尤重待他,時常駕幸他的其第,如家人禮。拓跋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反叛亂,伏武士伺拓跋珪,欲為叛逆。穆崇的兒子穆遂留在伏士之中,拓跋珪召穆遂留說將有任務派遣。穆遂留聽說被徵召,惟恐被揭發,踰牆告狀,太祖為他們隱祕更恕了他們[52]

天賜六年(409年),天文有多變異之象,占卜者說道是「當有逆臣伏屍流血」。拓跋珪惡此卜,遂多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拓跋儀內心不安,遂單騎遁走。拓跋珪使人追到並捕獲,遂賜死他,葬以庶人之禮。拓跋儀有十五個兒子[53]

家庭

兄弟

妻妾

  • 周氏,原為後燕趙王慕容麟的妻子

兒子

  • 拓跋纂,北魏徵東大將軍、中山簡王
  • 拓跋良,北魏南陽王
  • 拓跋幹,北魏宰官尚書、新蔡昭公
  • 拓跋陵,北魏羽真、尚書、冠軍將軍、使持節、吐京鎮大都將[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