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總部決策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英語:Constitutional and Mainland Affairs Bureau,縮寫:CMA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決策局之一。專責統籌及促進香港與中國內地更密切的聯繫和合作,統籌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香港駐中國內地各經濟貿易辦事處、以及駐臺灣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的運作。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香港得以落實,亦負責安排與選舉相關的工作,以及處理有關歧視、平等機會及人權事務。
Remove ads
歷史
香港政府原先在布政司下設有常務司一職,負責協調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工作,以及處理香港與中國之間的事務。
其後,香港政府在1985年初進行改組,設立文康市政科、行政科與副布政司,負責協調涉及兩個科或以上的事務,和處理有關政制、選舉等事務[1]。副布政司的工作單位稱為副布政司辦公室。其後原屬於行政科的行政及立法兩局事務組、總務組及禮賓組轉交副布政司負責[2]。
1989年,憲制事務科成立,將原有常務司與副布政司的職責合併,改稱為憲制事務司,並成為決策科首長, 職責包括代表港府列席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會議。
1990年4月,憲制事務科與為應付香港前途談判、《中英聯合聲明》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所帶來的額外工作而設立的常務科合併,常務科和常務司被撤銷。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布政司署憲制事務科改稱政制事務局;首長則由憲制事務司改稱為政制事務局局長(兩者英文皆沒變)。
近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亦負責台港事務,但因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經香港轉機期間拒絕台灣駐港機構中華旅行社代表鮑正鋼進入機場禁區接機遭市民批評。
香港立法會於2005年12月批准在政制事務局設立內地事務聯絡辦公室,加強統籌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負責管理香港駐中國內地的各個辦事處(包括駐京辦),以及現時粵港合作統籌小組的工作,該辦公室已於2006年4月1日成立。
2007年7月1日連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實行政策局改組,政制事務局接手原由民政事務局負責的人權事務,並改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Remove ads
管理部門
- 選舉事務處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
-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 (內地)
-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 香港平等機會委員會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辦公室
歷任首長
-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兼任婦女事務委員會官方成員。
Remove ads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