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教宗方濟各之死及葬禮
2025年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逝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4月21日上午7時35分,教宗方濟各在其位於梵蒂岡城聖瑪爾大之家的住處逝世[1],享壽88歲[2][3][4]。聖座在同日由總務樞機凱文·若瑟·法雷爾透過梵蒂岡廣播電台及梵蒂岡媒體發布新聞影片,正式宣布他的死訊[5][6][7]。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5年4月30日) |
![]() |
方濟各病逝前一個月,曾因呼吸道感染和雙肺發炎在羅馬住院五周[8][9]。在聖座的聲明中,他的死因被正式登記為中風以及隨後發生的心臟衰竭[10]。方濟各逝世的日期適逢教會年曆的復活八日慶星期一,但他在逝世前一天的復活主日仍有公開活動。歷經3天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公眾瞻仰後,方濟各的殯葬彌撒(葬禮)於2025年4月26日上午10時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隨即安葬於羅馬聖母大殿[11]。
Remove ads
背景
據報道,方濟各在76歲當選教宗時身體狀況良好。他的醫生表示,年輕時做的肺組織切除手術對其健康影響不大,唯一需要關注的是如果出現呼吸道感染,可能會影響他的呼吸儲備。教宗曾經有慢性肺損傷,部分原因是他年輕時接受過肺切除手術。到了2020年代,方濟各在冬季容易感染流感和支氣管炎,此外因膝蓋問題和坐骨神經痛他經常需要藉助輪椅、助行器或拐杖。[12]2021年,教宗的健康狀況引發了關於他可能辭職的猜測[13],但方濟各本人對此表示否認。[14]在2022年6月接受膝蓋治療後,方濟各取消了原定前往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行程。[15]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方濟各表示他並未考慮辭職,除非健康狀況影響到他管理教會的能力。[16]方濟各2023年2月在訪問剛果民主共和國時表示,辭職「目前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17]
方濟各於2023年3月因呼吸道感染在羅馬接受住院治療[18],但他在4月份的時候返回羅馬並在聖周六主持復活節守夜彌撒。[19]同年6月,方濟各因疝氣接受腹部手術。[20]方濟各自2022年起開始公開使用輪椅,最初是因他膝蓋持續疼痛而需手術治療。[21][22]他承認其行動不便使路透社稱之為「教宗任期內一個新的、更漫長的階段」[23],儘管他因「將殘疾作為可見身份的一部分」而受到身障天主教徒的稱讚。[24]
Remove ads
2025年2月14日,方濟各因支氣管炎入住羅馬傑梅利醫院。[25]由於呼吸道受到多種微生物感染和雙側肺炎,他的住院時間比預期更長。[26][27][28]《梵蒂岡新聞》稱他的病情危急,並報道稱他已接受輸血和高流量加溫濕化氧氣治療。[29][30]2月23日,有消息透露方濟各正面臨早期腎衰竭的症狀,但病情仍在「可控範圍內」。[31][32]教宗病情在2月26日有所好轉[33],但兩天後出現的支氣管痙攣導致他吸入了嘔吐物,因此需要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梵蒂岡表示,他的預後治療仍需謹慎對待。[34][35]3月3日,據報道他已擺脫呼吸機並逐漸康復。[36][37]梵蒂岡透露,方濟各曾兩次出現「急性呼吸功能衰竭」。[38]此次事件發生後,教宗的病情第三次嚴重惡化[39]並於當天下午恢復呼吸機治療。[40]
3月19日的報道稱,方濟各在晚上停止了機械通氣。醫生表示他的肺部感染已經得到控制但仍未根除[41],他於3月23日在陽台上向人群致以祝福後隨即出院。[42]預計他將在梵蒂岡城的聖瑪爾大之家休養至少兩個月[43],並會減少工作時間。[44][45]4月6日,他自從入院以來首次公開露面。[46]
在2025年4月20日,方濟各去世的前一天,恰逢復活節(復活主日),方濟各教宗將傳統的復活主日彌撒委託給安傑洛·科瑪斯特里樞機主教主持。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方濟各在與美國副總統萬斯會面後不久便出現在聖伯多祿廣場,為前來觀禮的民眾祈福。[47][48][49]
Remove ads
逝世

維基新聞中的相關報導:教宗方濟各逝世,享年88歲


2025年4月21日,羅馬聖教會總司庫凱文·若瑟·法雷爾樞機在梵蒂岡媒體上發布了一項公告,宣布教宗方濟各於當天(復活節星期一)歐洲中部夏令時間7:35在梵蒂岡城的住所安詳辭世,享壽88歲,死因為中風及後續引發的心臟衰竭[50]。法雷爾樞機是在教宗官邸聖瑪爾大宮的小教堂中宣讀該消息。[51]他的死亡證明還指出他患有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 [52][53][54]方濟各預計將按照他本人的意願安葬在聖母大殿。[55]教宗方濟各去世前最後一位會見的政治官員是克羅地亞總理安德烈·普連科維奇。[56]
教宗方濟各逝世後,天主教會進入「宗座出缺」狀態,類似世俗政治的「看守政府」。根據教會法規定,新一任教宗的選舉秘密會議應在宗座出缺後大約15至20天內召開[57],預計時間為2025年5月6日至11日。然而如果所有的選舉人能夠提前抵達羅馬,會議也可以提前開始,這一點在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13年2月22日發布的《若干規定》(Normas nonnullas)中有明確說明。[58]
葬禮
出席教宗方濟各葬禮的各國政要
聖伯多祿廣場的葬禮現場
羅馬聖母大殿內的教宗方濟各墓
川普與澤倫斯基在葬禮後的聖伯多祿大殿會談
追悼會將由梵蒂岡的高級樞機主教凱文·若瑟·法雷爾在西斯汀小堂主持,首先進行逝者的確認儀式。[59]教宗的葬禮(殯葬彌撒)傳統上是一項盛大的活動,然而教宗方濟各批准了對《教宗殯葬禮儀規程》進行簡化的計劃,該書詳細闡述了教宗葬禮的儀式。[7]他選擇了一款簡約的木質棺材,內襯鋅板,並打破了將教宗遺體安放在高台上供公眾瞻仰的傳統。根據他的遺願,教宗方濟各將安葬於羅馬聖母大殿,這使他成為自1903年教宗良十三世以來,首位在梵蒂岡城以外安葬的教宗[3]。
教宗方濟各的殯葬彌撒原定在他去世後四至六天舉行[60],後於2025年4月26日當地時間上午10時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由樞機團團長若翰·雷主祭[11],彌撒結束後靈柩由教宗座駕運載,發引前往羅馬聖母大殿安葬。
多國政要確認將出席葬禮,其中一些人早在4月21日就已確認出席,其中包括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61]、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62]和一位未經證實的英國王室高級成員(後為威廉王子)[63][64]。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亦與川普在葬禮後於聖伯多祿大殿內舉行會談,兩國元首的會面被外媒以「擦肩外交」稱呼[65]。中華民國(臺灣)總統賴清德則委託具天主教徒身份的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特使,前往梵蒂岡弔唁及出席葬禮[66]。
Remove ads
各界反應

- 埃及–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表示,教宗方濟各「是和平、愛與同情的聲音」。[3]
- 衣索比亞–埃塞俄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在推特上表達了哀悼,並祝願「他的同情心、謙遜和為人類服務的遺產能夠繼續激勵後人」。[3]
- 加納–加納總統約翰·德拉馬尼·馬哈馬表示,他曾親自會見教宗方濟各,他的領導才能和對他人的同情精神將繼續激勵一代又一代人。[67]
- 肯尼亞–肯尼亞總統威廉·魯托稱教宗的去世是基督教世界的「巨大損失」,並稱讚他「對包容性和正義的堅定承諾」。[3]
- 尼日利亞–尼日利亞總統博拉·蒂努布呼籲全世界尊重他的教誨並弘揚他的精神遺產,稱教宗方濟各是弱勢群體的捍衛者和數百萬人的希望燈塔。[68]
- 南非–南非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表示,教宗方濟各「謙遜」且堅定地致力於「讓教會和世界變得更美好」。".[3]
- 坦尚尼亞–坦桑尼亞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表示哀悼,稱教宗是一位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人類進步和福祉的領導者和教育家。[69]
Remove ads
- 阿根廷–阿根廷總統哈維爾·米萊表示哀悼。[70]同時作為教宗祖國,阿根廷政府宣布舉行三天正式哀悼,並向教宗表示慰問。[71]
- 巴西–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宣布全國哀悼七天,並表示教宗方濟各「始終致力於在仇恨中傳播愛,在紛爭中促進團結。他讓人們意識到,我們都是平等的,生活在同一個星球這個大家園,而這個星球迫切需要我們的關懷。」[72]
- 墨西哥–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辛鮑姆稱教宗方濟各是「一位選擇窮人、和平與平等的人道主義者」。[73]
- 美國–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真實社交上寫道:「教宗方濟各安息吧!願上帝保佑他和所有愛他的人!」[3]他表示,為了表達對教宗的追思,即日起至教宗安葬當日日落為止,全美公共建築、軍事基地及駐外使館都下半旗致哀。[74]美國副總統JD·萬斯在教宗去世前一天與之會晤。他在X(原推特)上發文表示,儘管教宗的疾病顯然非常嚴重,但他仍然感到榮幸能夠見到教宗,並向「全世界數百萬熱愛他的基督徒」表達了深切的慰問。[75]美國前總統喬·拜登曾親自會見教宗,他表示方濟各將被銘記為我們這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領導人之一,並對他在阿根廷數十年來所做的人道主義工作表示讚賞。[67]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在其X賬戶上發表了感言:「教宗方濟各是一位獨特的領袖,他激勵我們追求更好的自我。他以謙遜和自我克制的態度,通過那些既簡單又深刻的行動——如擁抱病人、關心無家可歸者、為年輕囚犯洗腳——喚醒了我們,讓我們意識到自己對上帝和彼此的道德責任。今天,我和米歇爾與全世界所有受到教宗榜樣啟發的人們共同哀悼,無論他們是否是天主教徒。願我們繼續響應他的號召,『在這條充滿希望的旅程中,永遠不要袖手旁觀』。」[76]
- 烏拉圭–烏拉圭總統亞曼杜·奧爾西向天主教社區表示哀悼,並表示「他或許是在世界最需要他的時候去世的」,留下了「明確的遺產和值得效仿的道路」。[77]
Remove ads
- 亞美尼亞–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對教宗方濟各的去世表達深切的哀痛之情,並表示教宗在促進公正和平世界方面所發揮的領導作用永遠不會被遺忘。[78]
- 阿塞拜疆–據報道,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向羅馬聖教會總司庫凱文·若瑟·法雷爾致信,讚揚教宗的人道主義工作和理念,並表達了對與教宗會晤的懷念。[79]
-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首相安華·依布拉欣代表馬來西亞,向全世界天主教徒,特別是馬來西亞天主教社群,致以最深切的哀悼。他表示方濟各的離世將讓人永遠銘記他,因為他不僅是首位來自全球南方國家的教宗,同時更是在這個動盪世界中,傳遞慈悲、謙卑與正義的道德之聲。方濟各致力於促進跨宗教理解、環境保護、並維護邊緣化群體的尊嚴,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天主教會的範圍。教宗方濟各是堅定的和平倡導者,他為不同信仰和文化之間架設橋梁所做的努力,贏得了包括穆斯林世界在內的尊重,並以清晰表達加沙地帶的巨大苦難,提醒我們必須對所有暴力受害者表達同樣的同情。」「他還維護移民和難民的尊嚴,促國際社會以人道和良知來應對他們的困境。」他還說,方濟各的畢生奉獻,讓他想起了莎士比亞的名言:「他生來溫柔,性情和諧,宛如天地四元素完美融合,大自然也會向世人宣告:『此人,乃真君子』,」並對自己能在方濟各上任教宗不久,與他在梵蒂岡會面,感到榮幸。[80]
- 孟加拉國–臨時政府對方濟各表示哀悼,並表示首席顧問穆罕默德·尤努斯將共同致力於維護人權價值觀。[81]
- 印度–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表示,他對教宗方濟各的去世「深感悲痛」。[3]
- 伊朗–外交部向所有基督徒表達哀悼。[82][83]
- 以色列–總統艾薩克·赫爾佐格稱讚他「有無限同情心」[3]
- 約旦–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向全世界的基督徒表達了誠摯的慰問,稱教皇是「人民的教皇」,以同情、謙遜和溫柔來領導人民。[84]
- 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哀悼其逝世,並命駐教廷大使館轉致唁電,總統府宣布總統府、行政院降半旗2天哀悼。[8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回應記者相關提問時表示,中方對方濟各教皇去世表示哀悼。郭嘉昆稱,近年來中國和梵蒂岡保持建設性接觸,開展了友誼的交往,中方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持續改善。[86]
Remove ads
- 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向教宗方濟各致敬,讚揚這位羅馬教宗始終 「站在最弱勢和最脆弱群體一邊」,並向 「全世界天主教徒致以最誠摯的哀悼」。同時也強調他肩負着「畢生為更大的正義和某種人類理念--博愛的人類--而奮鬥的使命」。[87]
- 德國–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在X網站上發表文章,對失去「一位弱者的代言人、一位調解人和一位熱心人」表示哀悼。[88]有望出任下一任總理的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則對方濟各「對社會弱勢群體、對正義與和解的不懈承諾」表示敬意。[82]
- 愛爾蘭–總統麥可·D·希金斯在一份官方聲明中向教宗致敬。[89]總理米歇爾·馬丁在社交媒體上寫道:「教宗方濟各的遺產是他的和平、和解與團結的信息,這些信息活在他啟發的人的心中。」
- 荷蘭–首相迪克·斯霍夫表示:「教宗方濟各在各方面都是一位人民的代表」[3]
- 波蘭–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表示教宗方濟各「為人謙遜」[82],而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則稱讚教宗是一位「善良、熱情、敏感的人」。[3]
- 俄羅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向梵蒂岡表示慰問,稱教宗方濟各「積極推動俄羅斯正教會和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的對話發展,以及俄羅斯和梵蒂岡之間的建設性合作」。[70]
- 歐洲議會 –議長蘿伯塔·梅措拉表示:「他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俘獲了全球數百萬人的心」[3]
- 瑞士–聯邦主席卡琳·凱勒-祖特爾表示,教宗方濟各是一位「偉大的精神領袖,一位不知疲倦的和平倡導者」[3]
- 英國–英國及其他英聯邦王國國王、英聯邦元首查爾斯三世表示他和卡米拉王后心情沉重,並對方濟各的憐愛之心和對信徒的不懈貢獻致敬。[90]
- 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表示,「這一消息讓我們深感悲痛」。[3]
-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向教宗方濟各致敬,稱「他懂得如何給予希望,通過祈禱減輕痛苦,並促進團結。」[3]
另見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及葬禮
- 2025年教宗選舉秘密會議
- 教宗本篤十六世辭職
- 本篤十六世之死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