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南方寫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南方寫作是2018年末提出的一個文學概念與文學流派,它涵蓋了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作家,還延伸至東南亞國家,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代表作家有林白黎紫書林棹黃錦樹等。在主題上聚焦地域文化、海洋文化,在其概念界定、文學理解等方面存在爭議。

緣起與發展

「新南方寫作」 這一概念最早出現於 2018 年末於廣東潮州舉辦的「花城筆會暨第三屆韓愈文學月活動」。在此次活動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慶祥、中山大學副教授王威廉、朱山坡等學者作家就該概念展開初步探討,認為其可作為新的批評概念應用於文學創作、批評及研究領域。隨後,以《文藝報》《南方文壇》等為代表的文學報刊紛紛刊載相關研究與專欄,引發關注與討論.2021年,楊慶祥發表《新南方寫作:主體、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大致奠定了新南方寫作的概念。[1]

從地理範圍來看,「新南方寫作」 有其獨特界定,它涵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還延伸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其多元指涉包括 「海洋性」「臨界性」「國際性」 等豐富層次。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強調該區域文學寫作的特質,探索當代文學區域化發展的新可能,豐富當代中文文學版圖與文學史敘述。[2]

主題與風格

新南方寫作關注南方獨特地域文化,深入挖掘如嶺南文化、閩南文化、東南亞多元文化等。像林白在《北流》中通過北流方言與獨特地域記憶書寫,展現廣西北流地域文化特色;林棹《潮汐圖》用粵方言構建19世紀廣州等地充滿雨林氣息的地域文化景觀。新南方寫作涵蓋廣闊沿海及海洋區域,作家們書寫海洋生活、海洋貿易,擺脫陸地限制,海洋不僅僅是作品的背景,也是作品的美學內涵。[3][2]

爭議

有學者認為新南方寫作的地理範圍界定模糊不清,對於一些邊緣地區是否能涵蓋在 「新南方」 內存在爭議,以及在文學內涵上,「海洋性」「臨界性」 等概念較為抽象,不同學者與作家理解存在不同。[4]

主要作家與作品

  • 林白,《北流》
  • 林棹,《潮汐圖》
  • 黃錦樹,《雨》
  • 黎紫書,《流俗地》
  • 葛亮,《燕食記》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