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半錢銅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半钱铜币
Remove ads

半錢銅幣(日語:半銭青銅貨[1])是日本明治年間鑄造發行的一種面額為「半錢」的銅幣,每兩枚價值一錢,每二百枚價值一日元[2]。該幣為按照1871年《新貨條例日語新貨条例》發行的輔助貨幣[1][3],自明治六年(1873年)開始發行,其後直至明治二十一年(1888年),除明治十一年(1878年)外均有發行[4]。1953年,日本通過《小額通貨整理法》,面額低於1日元的貨幣被廢止,半錢銅幣退出流通[5]

事实速览 半錢, 國家/地區 ...

該銅幣是日本自明治十七年(1884年)一厘銅幣因不便流通停鑄後至大正五厘銅幣發行前發行的面額最小的貨幣[1]

歷史

日本造幣局在明治三年(1870年)製作了最早的半錢試鑄幣,試鑄幣材質為98%、1%和1%,直徑為七,重量為九四八七五。儘管同為試鑄幣,明治三年版半錢銅幣的數量要遠少於同年版的一錢銅幣。該幣在樣式上可視為一錢銅幣的縮小版,僅面額和兌換說明中有數字上的區別。該幣正面以珠點圓環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圖,龍頭朝右,閉口為吽形,外圈文字全部朝向錢幣中心,順時針為「大日本·明治三年·半錢」,背面也以珠點圓環分為內外兩層,內層為旭日圖案,正上方為菊花紋章,菊花兩側各3字,合為「二百枚換一圓」,下方為蔓草圖案,左邊圖案為桐的枝葉及花,右邊圖案為菊花的枝葉及花[6][7]

明治六年(1873年),日本太政官頒布太政官達日語太政官布告・太政官達,修改半錢銅幣的樣式,並正式開始發行。正式版半錢銅幣的材質未變,直徑改為七分二厘(22.2毫米),重量為九分五〇四(3.56克),樣式仍與同時期的一錢銅幣保持一致,正面相比明治三年的試鑄幣,僅外圈錢文中的「半錢」改為逆時針書寫的英文面額「1/2 SEN」,背面圖案未變[8]。明治十年所鑄半錢銅幣龍圖的鱗片分為角鱗和波鱗兩種,此後的則全部為波鱗[7]

Remove ads

版別

根據半錢銅幣背面龍圖細節上的不同,可分為角鱗和波鱗兩大類,波鱗有可分為粗鱗、細鱗、密鱗等版別[4]

歷年鑄造量

更多信息 幣面紀年, 公曆紀年 ...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