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蜀昭王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蜀昭王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為明朝第八代蜀王朱賓瀚的墓葬。昭王陵原位於今龍泉驛區大面街道白鶴村,1991年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時出土而遷移至今十陵街道大梁村僖王陵旁。1996年11月20日,包含昭王陵的明蜀王陵入選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鞏固政權而實行分封制度,封第十一子朱椿為蜀王,設王府於成都府。由於蜀藩為明朝西南各處土官來朝的重地,朱元璋下令將王府興建得壯麗,以彰顯明朝國威。蜀王陵葬則仿照王府形制興建,僖王陵即是例證。僖王陵等蜀王陵葬有部分要素規格超越其他藩王,甚至為皇帝規格,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朱椿作為靖難之役中唯一明確支持朱棣,且在朱棣稱帝後始終忠於朝廷的藩王,死後獲朱棣以皇帝禮儀厚葬,後代蜀王亦破格享受同等待遇[1]。
朱賓瀚為獻王朱椿三世孫、惠王朱申鑿與王妃梁氏嫡長子[2],成化十六年(1480年)出生,弘治四年(1491年)獲封蜀王世子,弘治七年(1494年)繼承朱申鑿成為第八代蜀王[3]。劉氏為百戶劉明次女,弘治九年(1496年)與朱賓瀚成婚,成為王妃[4]。朱賓瀚於正德元年(1506年)死去,諡號昭王[3],次年入葬[5]:258。劉氏於正德十六年(1521年)死去,同年與朱賓瀚合葬[1]。
昭王陵原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大面街道白鶴村,在明末曾被張獻忠及其部眾破壞,後於1991年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時出土而遷移至今十陵街道大梁村僖王陵旁[6][1]。1996年11月20日,包含昭王陵的明蜀王陵入選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
Remove ads
建築
昭王陵在遭破壞後只剩下斷壁殘垣,經復原後墓室概貌得到重現,布局大致與昭王陵相通而規模略小。從墓門向內依次為前庭、前殿、中庭。入門處有一塊石碑打橫斜立於地面,風化破損嚴重,隱約可見〈大明蜀昭王妃劉氏壙誌〉,殘存碑文為:「妃劉氏,南城兵馬指揮明之女……蜀王妃,正德十六年八月初十日以疾薨……以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遵制啟昭園壽宮合葬……」壙志碑後為石桌,造型比僖王陵石桌簡潔。石桌後為保存完好的雲紋人頭龍盤雕石碑,其上的龍頭像與民間流傳的朱元璋像相似。接下來為棺室,分左右各設石質棺臺一座,右棺室為昭王寢殿,左棺室為昭王正妃寢殿,左右棺室棺臺上分別刻有龍鳳圖紋。兩棺室為牆所分隔,牆上刻有半開的小門,其目的較為廣泛的解釋是讓昭王夫婦在黃泉之下還能「來往」[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