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曼努埃爾·奎松

菲律賓國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曼努埃爾·奎松
Remove ads

曼努埃爾·路易斯·奎松-莫利那Manuel Luis Quezon y Molina,1878年8月19日—1944年8月1日),是美治時期菲律賓出名的領袖,菲律賓第一屆民選總統,深受人民支持,被譽為「菲律賓國父」。

事实速览 閣下曼努埃爾·奎松 Manuel Luis Quezon y Molina, 美屬菲律賓自治邦總統 ...

他生於菲律賓呂宋島的塔瓦亞斯省(1946年改為奎松省)的巴勒地方。曾在馬尼拉聖托馬斯大學學習法律。1900年參與組織「立即獨立黨」,後改名為菲律賓國民黨。1905年任泰巴阿斯省法官和省長。1907—1909年,任菲律賓立法會議議員和國民黨議會黨團領袖。1912年任駐美國國會常駐專員。1917年為參議會議長。1933年組織國民民主黨。1934年美國承認菲律賓自治,1935年9月當選為菲律賓自治政府總統,1941—1944年連任總統。日本侵占菲律賓時,曾先後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組織流亡政府。後在美國紐約逝世。著有自傳《好的戰鬥》。

在擔任總統期間,奎松解決了無地農民的問題。其他主要決定包括重組群島的軍事防禦,批准政府重組的建議,促進棉蘭老島的定居和發展,處理外國對菲律賓貿易和商業的扼殺,土地改革提案,以及反對政府內部的貪污和腐敗。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日本入侵的威脅,他在美國建立了一個流亡政府。學者們將奎松的領導層描述為「事實上的獨裁統治」並將他描述為「第一個將各級政治整合到權力協同作用的菲律賓政治家」,此前他取消了總統的任期限制,並通過憲法修正案將參議院變成了行政部門的延伸。2015年,國際拉烏爾·瓦倫伯格基金會董事會向松和菲律賓人民頒發了遺後的瓦倫伯格獎章,以表彰他在1937年至1941年為大屠殺受害者伸出援手。貝尼尼奧·阿基諾三世總統和當時94歲的前總統的女兒瑪麗亞·澤奈達·奎松-阿凡塞尼亞被告知這一承認。

Remove ads

國會生涯

奎松於1907年當選,在菲律賓第一屆立法機構期間代表塔亞巴斯第一區參加第一屆菲律賓議會(後來成為眾議院),在那裡他擔任多數黨領袖和規則和撥款委員會主席。奎松告訴美國。眾議院在1914年討論瓊斯法案時表示,他在西班牙政府建立的鄉村學校接受了大部分小學教育,作為菲律賓免費公共教育系統的一部分。在任期結束前幾個月,他被任命為菲律賓兩名駐地專員之一,放棄了他在菲律賓議會的席位。1909年,奎松的目標是獲得駐地專員席位,該席位由國家主義者巴勃羅.奧坎波擔任。 他以71票中的61票決定性地獲勝,而奧坎波獲得了4票,而第三名候選人沒有獲得。 奎松於1909年12月抵達華盛頓特區,並在向普蘭公寓樓居住。由於他不精通英語,他聘請了一位導師,並自學了一本西班牙語-英語詞典。在美國期間,他在美國朋友中獲得了「凱西」的綽號。從1909年到1916年,他擔任了兩屆駐地專員,他為通過《菲律賓自治法》(瓊斯法)進行遊說。

Remove ads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