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Remove ads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劉曉波的「六四」回憶錄》是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所著的一本六四事件回憶錄,由台灣時報文化出版於1992年,2017年再版,[1] 其中記載了他本人在六四事件前後的經歷與思考。[2]

事实速览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副書名 ...

創作背景

1989年6月6日,劉曉波因參與六四天安門學生運動被捕,關押一年期間,寫下《悔罪書》,[3] 隨後於1991年1月在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受審,被判「反革命宣傳煽動罪」,[4] 但因說服學生撤離廣場被作為「重大立功表現」而免予刑事處分釋放。[5]

內容概述

全書分為三個章節,第一章《我的悔罪和謊言》陳述了劉曉波被捕入獄、被審訊、寫下《悔罪書》、出獄的經歷與心路歷程;第二章《我參加八九抗議運動》陳述了他從回國到發起絕食的經歷;第三章《絕食在紀念碑上》陳述了從絕食、六四清場到避難的經歷。[2]

反響

該書在出版後引起了極大爭議與兩極化的評價。[6][7]

正面評價

  • 作家查建英認為,所有六四事件相關的人物中只有劉曉波能寫下如此的懺悔。[6]
  • 作家余杰表達了對該書反思六四的讚許,稱其為「廣陵散般的絕響」,[8] 認為該書是眾多六四回憶錄中的「異數」,其自我剖析力度大到會令人產生反感。[9]
  • 作家慕容雪村受到該書啟發,因此創作了近三萬字的《劉曉波》電影劇本。[10]
  • 記者王志安認為,該書沒有迴避劉曉波自身的問題,也不像其他回憶錄一樣「美化」八九民運。[11]

負面評價

  • 作家鄭義於1993年9月發表文章對此書表達了嚴詞批評,認為其不應該用「謊言」一詞描述六四,並抨擊其為「虛偽的懺悔」。[5][12]
  •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兼職教授蕭強認為此書令他感到「由衷厭惡」。[13]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