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地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杭州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西北部,杭州灣西端,是中國東南部的戰略樞紐城市。杭州市域東北角屬浙北平原,也是城區主體所在地,位於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其餘大部屬浙閩丘陵,東南西北邊界大致分別有龍門山脈、千里崗山脈、白際山脈、天目山脈[1]。杭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杭州全市總面積168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289平方公里[註 1][2]。2020年末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時杭州城區常住人口874.17萬人,性別比108.67;2022年末為1002.10萬人,成為超大城市[註 2][3]。同年全市域常住人口1237.6萬人,城鎮化率84.0%[4]。
地理區位
杭州市的經緯坐標界於北緯29°11′至30°34′,及東經118°20′至120°37′之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華東地區,是華東地區第二大城市,中國東南部的戰略樞紐城市[2],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按順時針方向,杭州市依次與紹興、金華、衢州、黃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興等地級市接壤。
自然地理特徵
杭州全市土地面積中,山地丘陵占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蕩、水庫等各類水體共占8%。具體來說,杭州市東北角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海拔3~6米,河湖密布,也是城區主體所在。除東北角外,包括西湖群山在內的杭州市大部位於浙西中山丘陵區(屬浙閩丘陵,浙閩丘陵又屬東南丘陵[5]),主要山脈有龍門山脈、千里崗山脈、白際山脈、天目山脈等,有多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其中全市最高點在白際山的清涼峰(1787米);主城區內也多丘陵,主要有吳山、玉皇山、北高峰、半山、鳳凰山等。杭州全市森林面積達112.7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6.9%,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位[2]。
杭州大地構造處於揚子陸塊區錢塘台褶帶[6]。現代地震活動微弱,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強地震為5級(吳越寶正四年,公元929年)[2]。
杭州市境內主要河流有錢塘江、苕溪、京杭大運河(浙江段幹流)等。錢塘江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總長609千米,杭州市境內220千米;苕溪發源於臨安區太湖源鎮,總長160千米,杭州市境內90千米;大運河以杭州三堡船閘至嘉興桐鄉烏鎮為浙江段,總長83千米,杭州市境內56千米[2]。
杭州市境內有全省面積最大的湖泊新安江水庫(又稱「千島湖」,為人工水體),水域面積達580平方千米。另外有1平方千米以上的自然湖泊5個,由大至小分別為6.39平方千米的西湖、4.17平方千米的南湖、3.05平方千米的湘湖、1.12平方千米的三白潭與1.01平方千米的白馬湖[2]。
杭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柯本氣候分類Cfa),由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7],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8],形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2][註 3]。
杭州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註 4][9][2],其中夏季最長,是最短的秋季時長的兩倍以上[註 5]。春季回暖始於驚蟄前後,且仍多冷空氣,冷暖轉換迅速;夏初有悶熱高濕的梅雨,梅雨時長和梅雨量年際差異較大,平均始於6月中旬終於7月中旬[註 6];而後是晴熱少雨[註 7]的盛夏伏旱,也是颱風影響的集中期,颱風的影響個數與程度同有較大年際差異。霜降前後起至來年春季多受冬季風影響;秋季降水最少,多「秋高氣爽」[11][12]的天氣;冬季以晴冷為主,有時有寒潮侵襲,降雪呈逐年減少的趨勢[13],常年平均初雪日12月27日[14][15],雪日9.4天[16][註 8],年平均最大雪深6cm。[2]
杭州年平均氣溫17.5℃,且呈變暖趨勢,21世紀以來均在17℃以上,2021年與2023年均高達18.8℃[17]。年平均降水量1483.3毫米[17],年均雨日146.9天[註 9](全年約40%日子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每年浮動較大,最多年為最少年的2.5倍。年均日照時數1644.8小時,年較差同樣較大,太陽能資源不穩定。[2]
杭州夏季炎熱,高溫(≥35℃)事件發生頻率較高,且呈逐漸增加的趨勢,與福州、重慶一起被中國氣象頻道及民間稱作新「三大火爐」[19]。常年市區年均高溫天數33天[17]。
此外,考慮整個杭州市域,西部有天目山等山地丘陵,東北為錢塘江入海口受杭州灣洋面影響,整個杭州市域氣候有垂直地帶性差異和地區性差異;有山谷風和海陸風現象[2]。即使在中心城區內,受西湖、西湖群山、半山等影響,仍有明顯的地域小氣候存在[20]。
Remove ads
杭州21世紀前未測得40℃以上的極端高溫,2003年首次出現以來(截至2023年)已共發生了36天[21]。在2013年中國南方夏季高溫熱浪中,杭州成為高溫重災區,出現了14天最高氣溫超過40°C;2022年夏,遭遇了更嚴重的熱浪,創下了連續高溫35天[22],全年高溫59天[2],極端高溫41.8℃[23]等的多項歷史紀錄。
杭州梅雨時節及颱風影響時最可能有暴雨(24小時降水≥50mm)出現,極端降水頻率呈逐年增加趨勢[24],日降水量最大紀錄為246.4mm(2013年10月7日為颱風「菲特」所創造)[25]。
1956年8月2日,受5612號颱風溫黛影響,杭州拱宸橋觀測站(海拔5.3米,當時的杭州國家氣象站所在地)最低氣壓陡降至958.7百帕,換算成海平面氣壓959.3百帕,這是杭州最低氣壓紀錄[27]。
杭州市水資源總量128.08億立方米,人均1034.90立方米(2022年);儘管按水資源總量看屬中國大陸多水帶(東部平原)至豐水帶(西部山區),但人均僅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世界平均水平的1/8,屬缺水型城市[2][28][29]:39。
杭州市礦產資源包含能源(煤、鈾、地熱等4種)、金屬(鐵、銅、銀等22種)、非金屬(優質石灰岩、建築用石料等51種)、水氣(礦泉水和地下水2種)4類共83個礦種[2]。
杭州市土壤總面積15027平方千米,其中以紅壤分布最廣(占總面積一半以上),其次為水稻土(占14%左右)[2]。
新安江水庫建成於1959年9月,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大的水庫,下游的新安江水電站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
杭州市至少有維管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190科、899屬、2070種,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1種,其中一級保護的有中華水韭、長喙毛茛澤瀉、銀杏、南方紅豆杉、天目鐵木、禿杉、蓴菜7種,尤其是天目鐵木為杭州所特有。杭州市有陸生野生動物506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74種(一級11種、二級63種);魚類178種,其中國家級重點保護動物4種(一級1種、二級3種)。天目山、清涼峰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29]:94。
人文地理特徵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