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杭州氣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杭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熱帶海洋氣團與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1][2],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3],形成亞熱帶常綠闊葉林[4][註 1]。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12月8日) |
平均氣候特徵
杭州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1][4],其中夏季最長,是最短的秋季時長的兩倍以上[註 2]。春季回暖始於驚蟄前後,且仍多冷空氣,冷暖轉換迅速;夏初有悶熱高濕的梅雨,梅雨時長和梅雨量年際差異較大,平均始於6月中旬終於7月中旬[註 3];而後是晴熱少雨[註 4]的盛夏伏旱,也是颱風影響的集中期,颱風的影響個數與程度同有較大年際差異。霜降前後起至來年春季多受冬季風影響;秋季降水最少,多「秋高氣爽」[6][7]的天氣;冬季以晴冷為主,有時有寒潮侵襲,降雪呈逐年減少的趨勢[8],常年平均初雪日12月27日[9][10],雪日9.4天[11][註 5],年平均最大雪深6cm。[4]
杭州年平均氣溫17.5℃,且呈變暖趨勢,21世紀以來均在17℃以上,2021年與2023年均高達18.8℃[12]。年平均降水量1483.3毫米[12],年均雨日146.9天[註 6](全年約40%日子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每年浮動較大,最多年為最少年的2.5倍。年均日照時數1644.8小時,年較差同樣較大,太陽能資源不穩定。[4]
杭州夏季炎熱,高溫(≥35℃)事件發生頻率較高,且呈逐漸增加的趨勢,與福州、重慶一起被中國氣象頻道及民間稱作新「三大火爐」[14]。常年市區年均高溫天數33天[12]。
此外,考慮整個杭州市域,西部有天目山等山地丘陵,東北為錢塘江入海口受杭州灣洋面影響,整個杭州市域氣候有垂直地帶性差異和地區性差異;有山谷風和海陸風現象[4]。即使在中心城區內,受西湖、西湖群山、半山等影響,仍有明顯的地域小氣候存在[15]。
Remove ads
極端氣候特徵
杭州21世紀前未測得40℃以上的極端高溫,2003年首次出現以來至今已共發生了37天[16]。在2013年中國南方夏季高溫熱浪中,杭州成為高溫重災區,出現了14天最高氣溫超過40°C;2022年夏,遭遇了更嚴重的熱浪,創下了連續高溫35天[17],全年高溫59天[4],極端高溫41.8℃[18]等的多項歷史紀錄。
杭州梅雨時節及颱風影響時最可能有暴雨(24小時降水≥50mm)出現,極端降水頻率呈逐年增加趨勢[19],日降水量最大紀錄為246.4mm(2013年10月7日為颱風「菲特」所創造)[20]。
1956年8月2日,受5612號颱風溫黛影響,杭州拱宸橋觀測站(海拔5.3米,當時的杭州國家氣象站所在地)最低氣壓陡降至958.7百帕,換算成海平面氣壓959.3百帕,這是杭州最低氣壓紀錄[22]。
Remove ads
重要天氣氣候事件
1986—1987年東亞冬季風偏弱,全國大部迎來強暖冬[31],杭州亦然。但1987年春季受低溫冷害侵襲。全年平均氣溫在15.4℃—16.8℃之間[32]。
1月末,受冬季風異常影響,中國大陸南方出現少見的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33]。1月24日至2月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雪,1月28日積雪深度達13厘米,為21世紀第3位[34]。
3月4日受准靜止鋒南側暖氣團控制,日最高氣溫達30.1℃,突破3月上旬歷史紀錄;傍晚鋒線南壓,冷暖氣流交匯引發颮線,全市出現大範圍8~10級、局部11~13級大風,並伴有強雷電和降水[35][34]。
受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北與華北氣旋南側暖氣團影響,5月中旬浙江全省出現罕見高溫[36][30]。5月15日,杭州最高氣溫達36.5℃,與月最高紀錄持平[37]。5月16日,高溫達37.6℃,打破5月歷史紀錄[30]。14—18日高溫持續5天,為5月史上「絕無僅有」[38][34]。高溫至杭城出現首例熱射病患者[39]。
春三月平均氣溫達18.7℃(偏高2.7℃),打破歷史紀錄[34]。
6月19日—20日,杭州迎入梅以來首場暴雨,全市平均雨量76.8毫米,部分城區小時雨強接近100毫米[40][34]。
受副熱帶高壓高壓異常偏北影響,夏季颱風不斷侵襲浙滬沿海[41]。8月2日—3日,第12號颱風「雲雀」登陸上海並影響杭州[42]。8月12日—13日,第14號強熱帶風暴「摩羯」登陸台州溫嶺並斜穿杭州,全市普降大到暴雨[43]。8月17日,第18號熱帶風暴「溫比亞」登陸上海並影響杭州[41]。此外,第8號颱風「瑪利亞」、第10號強熱帶風暴「安比」和第19號颱風「蘇力」也影響到杭州東部。颱風影響個數(6個)較常年(1.5個)明顯偏多[34]。
11月27日—12月3日,杭州出現連續霧霾天氣過程,連續7天發布大霧預警信號突破歷史紀錄[44][34]。
12月7日—9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杭州出現雨轉雪天氣,積雪深度達12厘米。不過9日下午起氣溫回升,再度轉雨,未造成持續冰凍[45][46][34]。
年末元旦假期首日12月30日下午,再度迎來降雪,被媒體稱作「2018壓軸之雪」[47]。
全年平均能見度13.8千米,較上年提高2.2千米,60%以上天數平均能見度在10千米以上,連續5年呈改善趨勢。《杭州年鑑(2019)》將「能見度明顯提高」列為2018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34]。
Remove ads
1—2月,受大氣環流異常等影響[48],中國南方地區出現罕見陰雨寡照天氣,被中國氣象局列為2019年全國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49][50]。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9日,杭州雨日比常年偏多一倍以上,雨量偏多200%左右[48]。連陰雨致道路出現坑窪[51]。
8月10日凌晨,第9號超強颱風「利奇馬」以巔峰強度16級(52米/秒)登陸浙江溫嶺[52],為僅次於0608號「桑美」和5612號「溫黛」登陸浙江省第三強的颱風,被浙江省氣象台列為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53]。颱風中心縱穿杭州[52],市氣象台啟動Ⅰ級應急響應。全市工地停工,10萬建築工人轉移[54]。
全年平均氣溫18.1℃(偏高1.1℃),是2000年以後第20個連續偏暖年份,氣候變暖持續[55]。
2月15日,受寒潮影響,全市降溫10—12℃,山區出現降雪[56]。
19—20年冬三月杭州氣溫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最低氣溫低於0℃天數僅1天,創下歷史最少紀錄;極端最低氣溫創下歷史最高紀錄。總的來說為有氣象紀錄以來最強暖冬[56]。
3月末受寒潮影響。3月26日,多地出現雷雨大風和局地小冰雹;3月27日全市降溫13—16℃;3月29日,大部最低氣溫降至4℃以下,山區冰點以下,甚至出現雨夾雪或雪,局部積雪[56]。寒潮對茶葉生產造成影響[57]。
2020年夏季,中國大陸遭遇了有記錄以來雨量最大、時間最長的梅雨季[58]。杭州所在的長江中下游梅雨區於6月9日入梅(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偏晚15天),梅雨期長達52天(偏長20天)[59]。新安江水庫水位達到歷史最高值,建成以來首次九孔全開泄洪,泄洪流量達到「半小時一個西湖」的程度[58][56]。
出梅後以晴熱天氣為主,特別是8月9日—24日出現持續晴熱高溫天氣,有6天最高氣溫超過38℃。8月全月杭州降水0mm,為有史以來首次,造成農業乾旱[56]。
全年未受颱風影響。第4號颱風「黑格比」雖登陸浙江(樂清)但並未影響至杭州[60][56]。
12月29日中午起,受強寒潮影響,全市出現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降溫10—13℃[61][56]。
全年平均氣溫達18.3℃(偏高1.3℃),有七個月的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2℃以上[56]。浙江省氣象台將「年平均氣溫異常偏高」列為2020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57]。
Remove ads
繼上年末遭遇寒潮後,1月初,受「雙拉尼娜」事件助推,杭州再度迎來強寒潮,出現連續低溫天氣;其中1月8日最低氣溫達-6.4℃,為近三十年來1月第二低,僅次於2016年大寒潮。低溫對城市供水系統造成損害[62][63]。
7月23—28日,第6號強颱風「煙花」持續影響杭州,滯留時間超100小時,全市面雨量達199mm[64][63][65]。
8月10日—17日盛夏期間,在颱風「煙花」和冷空氣的先後打擊下,副熱帶高壓重新南退至梅雨季的位置,准靜止鋒盤踞江淮,杭州再次進入梅雨季,出現「二度梅」[66]。在無颱風的情況下,杭州在8月出現連陰雨天氣實屬罕見,8天降水量達265.7mm,打破歷史同期紀錄[67][63][65]。
9月12日—13日,第14號超強颱風「燦都」影響杭州,全市面雨量42mm[68][63]。
夏末(9月1日至10月4日期間),杭州市高溫不散[69],包括建德、桐廬在內的多個氣象站氣溫打破10月歷史紀錄[70]。國慶節7天平均氣溫達27.2℃,是歷史最熱的一個國慶假期。異常高溫導致桂花直至10月下旬才大範圍盛開(比往年推遲1個月左右)[63][71]。杭州市氣象局根據公眾投票數據將「『秋老虎』威力大,桂花遲遲不開花」列為當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65]。
全年平均氣溫升至18.8℃(較常年,這年起應按1991—2020年平均算,偏高1.3℃),創下歷史紀錄[12]。
Remove ads
年初,杭州共出現5輪降雪天氣,平原地區由於氣溫多在零上,雪融化快,而山區積雪深度為近年罕見[72][4]。
2022年夏,中國中東部出現了有紀錄以來最強高溫過程[73]。7月12日,杭州市最高氣溫即達40.3℃,打破一年中最早出現40℃及最早發布高溫紅色預警的歷史紀錄,也是2017年六年以來再次出現40℃[74]。7月20日至8月23日,杭州市連續35天最高氣溫超過35℃,打破最長連續高溫紀錄[17];累計全年高溫日數59天,打破了2013年53天的紀錄;40℃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數14天,與2013年並列第一[4]。8月14日最高氣溫達41.8℃,打破極端高溫紀錄[18]。總的來說,這也是杭州市有歷史紀錄以來最嚴重的高溫事件。
10月初,中國大陸再迎歷史最強10月熱浪。杭州10月2日最高氣溫37.7℃[75],10月3日達38.4℃,接連大幅打破10月最高紀錄、歷史最晚高溫紀錄。不過隨後強冷空氣來襲,5日早晨氣溫驟降至16.5℃,自此入秋[4]。
7—10月,杭州持續遭遇了近100天伏秋連旱天氣,為歷史最嚴重乾旱災害。氣象部門進行人工增雨共達113次[4]。

11月28日至12月1日,受強冷空氣影響,最高氣溫從18.9℃跌至1.2℃;全市先後出現雷暴、寒潮大風,至30日中午起普降大雪,是十三年來最早的初雪[4]。
全年平均氣溫達18.5℃,位列歷史第二高[4]。浙江省氣象局將「年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全年氣候異常多變」與「高溫來的早、去的晚,熱浪異常難出門」列為2022年第一與第二大天氣氣候事件[76]。
在春季的4月17日,杭州最高氣溫即達35.1℃,打破了4月最高紀錄,也是歷史上最早的高溫日[29]。
夏季,杭州市所在的長江中下游梅雨區於6月16日入梅(偏晚2天),7月24日出梅(偏晚8天),梅雨期長度為38天(偏長6天)[78]。其中7月15日至23日連續9天出現強對流天氣,7月19日杭州市氣象台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全市多處出現積水,部分地區引發小流域山洪[79][12]。
7月28日,杭州市受到第5號超強颱風「杜蘇芮」的影響,發布了暴雨黃色預警[80]。8月初,超強颱風「卡努」靠近浙江沿海,其初期路徑不確定性給杭州市帶來防台壓力[81],但之後近海急轉北上,僅帶來微弱外圍影響[82]。全年杭州僅受到了這兩個颱風的外圍影響,相比常年颱風影響不明顯[12]。
春夏秋季共出現了39個高溫日,較常年偏多6天。儘管當年高溫出現極早(4月17日),但夏季相比常年來說並不算太熱,更是未出現前一年那樣的極端熱浪事件[12]。
12月14日,受寒潮「鋒前增溫」助推,杭州最高氣溫達25.3℃,打破了12月中旬歷史紀錄[83]。受該股寒潮影響,16日相比兩日前平均氣溫下降了14.5℃,全市多地出現了微弱的降霰、降雪天氣[84]。根據日平均氣溫反推,2023年末杭州的入冬時間為12月12日[85][註 9]。受補充冷空氣繼續影響,杭州市持續低溫天氣,其中21—26日連續6天最低氣溫低於0℃,持續冰凍天氣為近十年12月份最長[87],尤其是22日杭州站最低氣溫降至-5.4℃。期間西湖、錢塘江等開闊水域出現了少見的結冰現象[88]。
儘管沒有突出的高溫熱浪,但全年平均氣溫達18.8℃,較常年(17.5℃)偏高1.3℃,超過前一年,與2021年並列為歷史最高;杭州市氣象台將「年均氣溫最高,氣候變暖持續」列為2023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之首。全年總降水量1167.2mm,較常年(1483.3mm)偏少2成,尤其是秋冬季明顯少雨。全年共出現46個霾日,能見度較往年持續改善。全年光照充足,且未出現連陰雨;儘管年降水量偏少,但雨日分布較均勻,沒有出現嚴重的農業旱情;農作物生長期積溫較高,雨熱搭配適宜,農業氣象年景較好[12]。
Remove ads
1月20日至23日,受當年首場全國型寒潮影響[89],杭州市出現持續冰凍天氣,23日最低氣溫達-4.8℃[90]。山區出現降雪;西湖再度結冰,部分結冰橋段因旅客安全問題封閉,西湖音樂噴泉暫停[91][90]。由於寒潮深度南下,杭州位於南方雨雪冰凍天氣核心區的北緣,在浙南地區乃至福州出現常年少見的降雪的情況下,杭州降雪並不明顯[92][93]。
1月31日至2月5日,受南北支槽同位相疊加影響,暖濕氣流大量北上,中國大陸遭遇自2008年雪災以來最強的大範圍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94][95][96][97]。由於冷空氣不強,長江中下游以南主要降雨,僅杭州西部山區出現少量凍雨、雨夾雪等天氣,城區以降雨為主,並未明顯受低溫冰凍災害影響,更不能與08年曾出現的31cm降雪相提並論[98]。2月1日早晨,由於冷暖氣流強烈交匯,杭州主城區迎來當年初雷;冬季打雷引發民眾關注,「#杭州巨響」也衝上微博熱搜[99][100]。
Remove ads
2月12日,杭州入春,比常年提前近1個月(26天)[101][102][註 10]。2月18日至22日,受強寒潮影響,中國中東部再度出現大範圍雨雪低溫冰凍天氣[104][105][106]。19日冷空氣鋒前杭州最高氣溫達25.5℃[107],接近初夏時節[108]。21日受冷暖氣流強烈交匯影響,杭州再度出現雷暴並發布雷電黃色預警[109]。22—23日冷氣團抵達杭州[110],由於逆溫層的存在,杭州城區普降雨、霰、凍雨,未出現降雪;山區局部出現降雪[111],大部出現雨凇[112],其對龍井茶生產可能造成的影響引發關注[113]。23日早晨最低氣溫降至-0.1℃,多處路面結冰,草地、房頂、屋頂等多處「積霰」,宛如積雪[114];地鐵16號線首班車打滑,部分區間緊急停運並改公交接駁[115]。18—24日一周,杭州全市平均降水量打破歷史同期紀錄[116]。整個2月,杭州累計降水239.4 mm,較常年偏多166.3%,打破近50年來的紀錄[117]。
3月30日,最高溫達31.9℃,後來成為當年整個春季的最高氣溫[118]。當年4月,江南、華南頻繁出現強對流天氣[119]。4月2日,中央氣象台發布歷史上首個強對流天氣橙色預警(最高級)[120],江南多省出現雷暴大風、冰雹等天氣[119];杭州現普通對流過程,未出現類似南昌等地的嚴重災情[121]。4月30日,受高空槽東移、低渦切變和冷空氣等先後影響,江南、華南等地強降雨集中至浙江一帶,杭州現大雨與斷崖式降溫[122][123]。整個4月,華南、江南等地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全國平均降水量歷史第二[124],浙江省雨量亦歷史第二[125];杭州雨日達23天,比常年多9.2天,打破歷史紀錄,總雨量(217.5mm)偏多86.3%,位居歷史第三[126][127]。持續陰雨寡照天氣和變化多端的氣溫給農作物生長帶來不利影響[122];浙江大學教授周偉軍稱本年農作物的品質將受影響[128]。2024年4月全球為史上最熱四月[129],而杭州月平均氣溫18.5℃,偏高1.5℃,位列歷史第六[127]。
立夏首日(5月5日),隨着高空槽繼續東移,江南、華南雨水顯著減弱[130][131]。6日凌晨後高空槽完全移出,4月中旬以來南方多輪密集強降雨過程結束[132]。6日白天,浙江大部迅速回暖[128]。11日凌晨,受西南暖濕氣流在浙江減速影響,落雨至上午;下午至傍晚,受冷空氣南下[133]影響,再度轉雨,11日20時—12日8時出現暴雨(33.6mm),12日上午逐漸停歇[134]。5月15日,小股冷空氣南下[133],不過降溫不明顯,以大風影響為主[135]。5月16日早晨,最低氣溫降至13.3℃,但陽光較強,白天升溫迅速[136]。
5月17日,杭州(58457)當即入夏,接近常年同期(5月16日)[137]。入夏首日最高溫即達32.7℃[138],為當年以來最高溫[118];第二日(18日)最高溫32.9℃,再度成為當年以來最熱[139]。21日,最低溫(22.3℃)成為當年以來最高,不過受偏東氣流影響,雲層較厚,最高溫(27.2℃)為入夏來最低[140]。23日起,上空受西南氣流控制,最高溫重回30℃以上[141][142]。
5月26日,2024年南海夏季風爆發,標誌着中國全面進入主汛期[143]。26日早晨,杭州最低溫(23.8℃)再創當年新高,至午後更迎來當年首個高溫(35.5℃);隨後現局地強對流天氣,西湖邊北山街一棵法國梧桐被大風連根拔起[144][145][146]。30日夜間至31日,第2號颱風「馬力斯」帶動暖濕氣流沿副熱帶高壓邊緣北上,與北側冷空氣結合形成准靜止鋒[133],杭州出現中到大雨過程[147][148][149]。5月,全球氣溫再創歷史新紀錄[150]。杭州平均氣溫21.9℃,與常年同期(22.0℃)持平;降水量143.7毫米[151]。2024年春三月(3-5月),中國全國平均氣溫12.3℃,較常年同期(10.9℃)偏高1.4℃,創新歷史紀錄[151]。
6月9日晚,一道准靜止鋒在江南南部形成並在副熱帶高壓略北抬的影響下,隨即向北擺動[152],杭州迎暴雨過程(9日20時—10日8時35.0mm)。10日(恰逢端午節),江南區進入當年梅雨季(杭州市南部桐廬、淳安、建德屬江南區,而城區、臨安、富陽屬長江中下游區)[153]。
6月17日,長江中下游區開啟2024年的梅雨季節,較常年偏晚3天[154][66][註 12]。19日凌晨,雨帶正式自江南北抬至長江中下游[152][156],白天(8—20時)現暴雨過程(30.3mm)。20日,109座水庫開閘泄洪,包括6座大中型水庫[157]。21日,雨帶略北抬[152],降水明顯減弱;22日,最高溫達34.6℃後現雷陣雨[158]。

6月23日,梅雨鋒南壓[152],氣溫下降,並隨着列車效應迎來大暴雨過程(119.2mm),其中6—7時、7—8時連續出現21.1mm、22.3mm的短時強降水[160]。當日,杭州新安江水庫自2020年以來再度泄洪[161][162][163],也是建成以來第8次泄洪[164][165](泄洪最終持續至7月4日[166]);此外,西湖也超了警戒水位[161][160]。23日傍晚至24日,雨帶略有南壓,降水短暫減弱[152][167]。24日10時,中央氣象台掛起暴雨紅色預警(至26日06時方解除),這是其歷史上發出的第3個國家級暴雨紅色預警(前兩個分別在2011年颱風「納沙」和2023年颱風「杜蘇芮」在華北引發強降雨時發布)[168];當日,杭州市簽發梅雨防禦第1號指揮長令[169][170][171]。25日白天(8—20時),再現暴雨(35.5mm)。當日下午,錢塘江發生當年第1號洪水[169][172]。26日,市林水局啟動水災防禦一級應急響應[173]。當日,富春江富陽站水位達27年來最高[174]。上午降水短暫減弱,但夜裡隨着高空槽過境、少量冷空氣補充滲入,降水旋即加強[175];27日白天(8—20時)又現暴雨(31.9mm)。27日,臨安青山水庫水位已超過25年以來最高水位[176]。
氣象專家表示:自6月10日起,副熱帶高壓穩定強大,邊緣西南暖濕氣流深入,配合低壓系統,主雨帶穩定;此外,梅雨鋒上又常有強對流系統發展。這些原因共同導致了江南至華南北部長時間、大範圍的暴雨[177]。28日起,隨着主雨帶北抬[152],浙江省持續性大範圍暴雨基本結束,汛情趨於平穩[178][179]。自6月10日江南入梅至月底,長江流域降水為有記錄以來第2多[153]。自6月17日長江中下游入梅至29日,包括杭州在內的超80個國家級氣象站累計雨量打破歷史同期最高紀錄[180][181]。6月30日,受冷空氣影響,梅雨帶又有所南壓[152][182],不過杭州仍處南緣,除西部北部局地暴雨外,包括城區在內的大部未出現強降雨[183]。
7月2日,高溫回歸(36.2℃[184]),因仍處雨帶南側的西南急流,傍晚出現了雷陣雨[185]。隨着副熱帶高壓上陸,3日(37.0℃[184])、4日(37.7℃[186])、5日(38.9℃[186]),最高氣溫接連突破當年新高[187]。7日達39.1℃,再創新高[188][189]。8日早晨最低氣溫29.9℃,達當年新高[190]。4—8日,全市平均氣溫32.8℃打破歷史同期紀錄[191]。隨着副高減弱南退,北側高空槽與冷空氣開始影響[182][192],9日起,高溫有所緩解,10日,主雨帶又在長江中下游至四川盆地間形成[182][193],11日最高氣溫降至高溫線下(34.2℃)並出現了午後雷雨[194]。隨着雨帶很快北抬[182],15日高溫回歸。18日,浙江省氣象台發布當年首個高溫警報;當日,杭州高溫(39.4℃)又創當年新高[195][196][197]。20日,最低氣溫達30.2℃,創當年新高[198][199]。大暑當日(21日),最低氣溫高達31.0℃,打破7月歷史紀錄,在整個觀測史為第二高(僅次於2022年8月16日的31.3℃);最高氣溫當年首次超過40℃,達40.4℃[200][201],餘杭區高達42.3℃[202]。21—23日,恰全球日均氣溫打破歷史紀錄[203][204]。受第3號颱風「格美」影響,24日起杭州高溫有所緩解,當日最高溫降至37.6℃[205]。25日,杭州啟動防颱風Ⅳ級應急響應[206],西湖景區音樂噴泉等項目停止運行[207],最高氣溫降至高溫線下(34.9℃)[208],26日進一步降至31.0℃[209]。27日起,隨着「格美」減弱與漸遠,氣溫重歸高溫線上(35.7℃)[210][211]。31日,重回40.1℃[212][213][214]。7月全月,全國平均氣溫突破歷史紀錄[215]。
8月2日,杭州最高氣溫40.9℃創當年新高[216][217]。3日,晨最低氣溫又達31.0℃,突破8月上旬乃至8月上半月歷史紀錄;午後14時33分最高氣溫沖至41.9℃[218],高於2022年8月14日的41.8℃[219],創下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端最高氣溫紀錄[220][221][222]。4日晨最低氣溫達31.3℃,追平2022年8月16日的歷史紀錄[218][223],早晨8時26分氣溫即已升至35℃高溫線[224];午後12點44分已達41.2℃,但隨後出現熱對流,大風暴雨,氣溫驟降10℃左右[223][225][226][227]。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