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山市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松山市站
Remove ads

松山市站(日語:松山市駅まつやましえき Matsuyama-shi eki */?)是位於日本愛媛縣松山市鐵路車站,隸屬於伊予鐵道(伊予鐵),車站編號IY10,是該公司的中心車站,亦是現時所有營運的鐵路線的交匯站,客量在所有車站中排名第1。當地人慣常以「市站」(市駅[2]來區份本站和JR四國松山站

事实速览 松山市站, 日語名稱 ...

相比JR松山站,松山市站更接近松山市的市中心區域,國道11號國道56號及中之川通、千舟町通等松山市主要道路均在鄰近,車站本身亦經營全四國最大的「伊予電高島屋」,再加上附近的商業街及全四國唯一的地下步行街日語松山市駅前地下街,都使它在人流上有所優勢。

Remove ads

所屬路線

車站結構

Thumb
大樓外車站入口的英文站名串法為「Matsuyamashi-Eki St.」。
Thumb
位於百貨大樓一樓內,往1號月台的閘口,當時最右邊設有兩部自動閘機,現已拆去。(2010年)

車站大堂設於九層高建築物的地下及地下一樓,地下為前往橫河原線月台;地下一樓為前往高濱線及郡中線月台。兩層月台均設有售票大堂,內設有站務室、自動售票機、對應IC咭感應器、LED電視機顯示列車班次、洗手間等,入閘後更設有升降機,方便輪椅使用者前往月台[3]

過往閘口曾設置閘機,比JR高松站高知站更早導入,不過,自從引入了智能儲值咭「IC E-card日語ICい〜カード」後,便將閘機撤去,改安裝與其他車站相同的直立式感應器。

Thumb
1號月台上攝向石手川公園站方向,右側為2號月台。

位於地下,設有側式月台島式月台各1個,共提供2面3線的配置。其中外側島式月台的有效長度為3輛;內側為4輛;側式月台更可達至6輛。部份月台位於車站大樓內,包括向石手川公園方向,側式月台的首2節長度;及島式月台的最後3節月台;全個月台均設有月台上蓋。其他設施上,側式月台因閘口處於同一層,直接穿過便可到達月台,所以月台設施都集中設於閘口附近及月台中央,包括有候車座椅、候車室及自動售賣機;島式月台方面,因遷就乘客需通過底層進出,候車座椅改為設於兩端,中央部份則用作樓梯口、扶手電梯口、升降機口等,而向土橋及大手町方向的月台前端部份則為候車室。

運行上,由於高濱線與橫河原線在大部分時間都實施直通運轉,因此2線共用側式的1號月台及島式的2號月台;至於島式月台的另一側為3號月台,是郡中線專用月台,雖然發車方向和高濱線完全一樣,但路軌卻互不直接相連,而是先通過側線進入暫時停車庫(停車庫位於高濱線和郡中線的中間,共設有3條泊車線),再倒車至另一邊月台,再回復原來的行車方向才可轉線,十分費時失事,所以一直以來郡中線皆沒有和其他路線作任何直通運轉。同時,本站作為實行複軌的高濱線和實行單軌的橫河原線的交界,Y型轉轍器剛好設置於室內外的交界處,令所有由橫河原線進入的列車均靠左進站。

此外,提供於高濱線及橫河原線的電間並不相同,高濱線採用600V直流電;橫河原線採用750V直流電,有別於其他鐵路採用中性區的處理方法,伊予鐵所採用的只是運用一個Y型的金屬架裝置架於電纜上,單棒接駁至離開舊電壓的電纜;雙棒則連接魂新進入的電纜,兩個電壓區以一倒三角形的標示為界[4]。至於列車的駕駛標示版上,也有指示燈提示列車現時身處在高濱線或橫河原線,以確保電壓正確。

Remove ads

月台配置

更多信息 月台, 路線 ...

歷史

  • 1888年10月28日:開業,與三津站古町站成為四國最先營業的鐵路車站。
  • 1889年7月20日:改稱為「外側站」(とがわ)。[2]
  • 1900年5月1日:伊予鐵道與道後鐵道、南予鐵道合併。並將原南予鐵道的「藤原站」與外側站統合起來,名稱統一為「外側站」。
  • 1902年6月1日:「外側站」改回為「松山站」。[2]
  • 1927年3月1日: 因國鐵松山站啟用,站名更改為「松山市站[5][6]
  • 1970年:興建在車站上的百貨公司大樓竣工。
  • 2025年3月18日:伊予鐵內所有郊外鐵道線均可使用ICOCA及全國交通系IC卡[7][8][9]

相鄰車站

伊予鐵道
高濱線
大手町(IY09)-松山市(IY10)
橫河原線
松山市(IY10)石手川公園(IY11)
郡中線
松山市(IY10)土橋(IY25)
花園線(1號線、2號線、3號線、6號線)
松山市(01)南堀端(02)

注釋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