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松山藩 (出羽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松山藩(日語:松山藩/まつやまはん Matsuyama-han */?)是日本出羽國飽海郡松山的藩[註 1],正保4年12月11日(1648年1月5日)創藩,明治2年6月22日(1869年7月30日)改稱為松嶺藩(日語:松嶺藩/まつみねはん Matsumine-han */?),明治4年7月14日廢藩(1871年8月29日),為庄內藩的支藩,石高在高峰期達25,000石,藩廳是松山城,藩校創建於明治2年10月27日(1869年11月30日),其後改名為里仁館[2],菩提寺是光照寺[3]。
武家屋敷方面,江戶藩邸上屋敷曾經設於外櫻田、大下馬後和淺草寺町,中屋敷曾經設於濱町和四谷仲町,下屋敷曾經設於千駄木、千駄谷、本所四目茅場町和本所菊川町四丁目,抱屋敷位於中之鄉村[4][2][註 2]。
Remove ads
歷史
正保4年12月11日(1648年1月5日),酒井忠恆按其父酒井忠勝的遺言,從出羽庄內藩獲分知20,000石[2],分別是庄內8,000石和村山郡左澤12,000石,根據《松山町史》記載,庄內8,000石位於遊佐郡和櫛引郡內[9],《飽海郡誌》記載在慶安元年(1648年)時是飽海郡13村和田川郡17村,《大泉紀年》則指領地在慶安2年(1649年)才確定,總共34村。根據收錄於《寒河江文書》內的《左澤山里苅田畠寄帳》記載,村山郡左澤在慶安2年時是77村[10]。
寬文元年11月2日(1661年12月23日),忠恆獲准在中山興建住處,翌年遷入。寬文3年3月23日(1663年4月30日),松山藩與庄內藩交換領地[2],以最上川左岸的11村換取庄內藩在飽海郡的18村[10],《寬文印知》時的領地是飽海郡28村約5,215石、田川郡7村約2,787石和村山郡74村約12,000石[註 3]。寬文4年(1664年)4月,中山改稱為松山。延寶3年10月6日(1675年11月22日),忠恆之子酒井忠予繼位。享保17年7月25日(1732年9月13日),忠予嫡子酒井忠英由於眼疾而被廢嫡,同年8月29日(10月17日)改以庄內藩老臣酒井直隆長子為養子,並且於同年11月25日(1733年1月10日)由其繼位,即酒井忠休[2][11]。
延享4年3月11日(1747年4月20日),忠休出任奏者番,寬延元年閏10月1日(1748年11月21日)就任為寺社奉行,翌年7月6日(1749年8月18日)獲任命為西丸若年寄,松山藩的開銷也逐漸增加,甚至曾經暫停向家臣發放俸祿,引起譜代家臣的強烈不滿。寶曆2年10月7日(1752年11月12日)和翌年7月28日(1753年8月26日),家老北村五郎兵衛再三向庄內藩家老控訴忠休的秕政。寶曆3年9月1日(9月27日),家中和小姓聯署請求救助,同年10月足輕組也提出救助。寶曆4年2月14日(1754年3月7日),家老林杢太夫向忠休進諫,要求其隱退。寶曆5年9月9日(1755年10月14日),江戶的足輕在寶曆飢荒的背景下拒絕跟隨忠休前往江戶城。翌年8月17日(1756年9月11日),270名家臣聯署請求忠休隱退,並且於8月21日(9月15日)集體請辭。同年10月4日(10月27日),松山藩獲庄內藩派人前來處理,並且於閏11月處分首謀者,一連串事件被稱為寶曆事件[2]。
寶曆10年4月1日(1760年5月15日),忠休就任為二丸若年寄,翌年8月15日(1761年9月13日)成為本丸若年寄。安永8年12月15日(1780年1月21日),忠休憑其若年寄的功績獲加增上野國山田郡2村約1,001石和勢多郡11村約4,063石總共約5,000石,松山藩的石高也增至25,000石,同時獲准興建松山城。天明2年(1782年)9月,大手門完工。天明4年9月14日(1784年10月27日)[2],由於工程人手不足,為了調動人手,松山藩獲准以村山郡左澤46村6,000石的領地換取田川郡的幕府領23村6,000石,領地也因而變為出羽國田川郡31村約10,020石、飽海郡28村約5,084石、村山郡26村約5,719石、上野國山田郡2村約1,001石和勢多郡11村約4,063石[9][10]。翌年10月,松山藩為了改善財困,在庄內藩推薦下起用本間光丘[2]。天明8年(1788年)8月,田川郡的領地換回至村山郡[11]。
弘化2年11月20日(1845年12月18日),藩主酒井忠方之子酒井忠良繼位。慶應3年12月25日(1868年1月19日),松山藩與庄內藩等一同在江戶薩摩藩邸燒討事件中參戰[2]。戊辰戰爭爆發後,松山藩作為奧羽越列藩同盟成員與庄內藩並肩作戰,先後參與湯澤之戰和橫手之戰等戰事[12]。明治元年9月26日(1868年11月10日),松山藩投降。同年12月7日(1869年1月19日),忠良被處以隱居,2,500石的領地也被收回,由酒井忠匡繼位。明治2年正月24日(1869年3月6日),原本預計被收回的是松山城附近的領地,然而最終以上野國山田郡和勢多郡內的2,500石來代替[2]。同年6月22日(7月30日),為了避免與伊予松山藩混淆,松山藩改名為松嶺藩[1]。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2]。
Remove ads
歷任藩主
Remove ads
領地
註解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