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栃尾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栃尾線
Remove ads

栃尾線(日語:栃尾線とちおせん)是一條由越後交通營運,從長岡市的悠久山站日語悠久山駅出發,經長岡站見附市上見附站日語上見附駅,連接栃尾市(現・長岡市)栃尾站日語栃尾駅鐵路線輕便鐵路),現已廢除。

事实速览 栃尾線, 概覽 ...
Remove ads

概要

此路線是以長岡站從為中心,連接至長岡市東部的輕便線。由於路線前身是由栃尾鐵道營運(同名路線),因此通稱為 栃鐵(日語:栃鉄とってつ),而細小的車輛設有「火柴盒」之暱稱。

栃尾鐵道是在日本輕便鐵路中,少數設有急行快速列車[1]之班次。在大正末期引入汽油列車時期,也少有地於車上設有女性服務員接客[e]。而此路線也是首批改造為現代化中小型鐵路之一,當中把鐵路全線電氣化、CTC日語列車集中制御装置化(部分區間),以及引入架懸式驅動方式的新車。當時栃尾鐵道除了鐵路業務外,還有巴士路線業務、棒球場業務、酒店業和營運遊樂園業務等,於沿線進行觀光開發,以吸引乘客使用鐵路服務。後來,新潟縣中越地方的鐵路和巴士公司一共三間公司合併為越後交通。而此路線也成為越後交通的栃尾線。沿線居民仍然稱呼此路線為「栃鐵」。最後此路線在1975年全線廢除,轉為越後交通的巴士路線。

路線資料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26.5公里
  • 軌距:762毫米
  • 車站數目(包含起終點站):25座
  • 雙線區間:全線單線
  • 電氣化區間:全線(直流750伏特)
Thumb
《栃尾鐵道沿線圖繪》(栃尾鐵道,昭和2年發行)。新潟縣立圖書館日語新潟県立図書館收藏

歷史

事实速览 公司類型, 公司所在地 ...
  • 1913年(大正2年)
    • 6月23日 - 批出鐵路許可狀予長尾鐵道(古志郡富曾龜村日語富曽亀村 - 同郡栃尾町)[4]
    • 12月26日 - 長尾鐵道株式會社成立[5][6][f]
  • 1914年(大正3年)
    • 3月31日 - 臨時股東大會提案和決議把公司名稱改變[f]
    • 5月1日 - 公司改名為「栃尾鐵道株式會社」。
    • 6月20日 - 開始動工興建鐵路。
    • 10月20日 - 批出鐵路許可狀(古志郡富曾龜村 - 長岡市)[8]
  • 1915年(大正4年)
    • 2月14日 - 栃尾鐵道浦瀨至栃尾之間(10.0英里≒16.1公里)開業[9]
    • 6月5日 - 下長岡至浦瀨之間(2.7英里≒4.35公里)開業[10]
    • 6月28日 - 小曾根站、椿澤站、耳取站、明晶站[c]、本明站和上太田站啟用[11]
    • 8月29日 - 宮下站啟用[12]
  • 1916年(大正5年)
    • 1月14日 - 榆原站啟用[13]
    • 9月9日 - 長岡至下長岡之間(1.0英里≒1.6公里)開業,同日下新保站啟用[14][15]
    • 12月 - 總部遷移(長岡市城內町 → 同市台町3丁目)[16]
    • 12月6日 - 神田口站啟用[17][14]
  •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 批出敷設輕便鐵道延長線許可(新潟縣長岡市城內町 - 同縣古志郡棲吉村之間,1.48英里)[18]
  • 1918年(大正7年)9月26日 - 敷設輕便鐵道延長線許可失效(新潟縣長岡市城內町 - 同縣古志郡棲吉村之間,原因:在指定期限內未有申請工程施工許可,官報刊登日)[19]
  • 1919年(大正8年)12月25日[g] - 上見附站被遷移[20]
    在同年11月發行的新聞報導中,車站遷移後,路線延長1.0英里(80鏈,約1.6公里)。同時調整了車費[21]
  • 1922年(大正11年)5月30日 - 批出敷設鐵路延長線許可(新潟縣長岡市城內町(長岡) - 同縣古志郡棲吉村(悠久山)之間,1.60英里)[22]
  • 1924年(大正13年)5月1日 - 悠久山至長岡之間(1.8英里≒2.9公里)開通,全線開通[23]
  • 1925年(大正14年) - 引入「瓦斯倫自動客車」(即單端式汽車列車)。雖然在軌道線上,不是首條私鐵引入同類列車[h],但是卻在地方鐵路中,首條路線引入同類列車。
  • 1926年(大正15年)7月28日 - 發生栃尾鄉大水災,使路基受損。上見附至耳取之間長期暫停營業[24]
  • 1927年(昭和2年)
    • 7月[i] - 椿澤站遷移。附近的走線也有改動[j]
    • 9月22日 - 批出敷設鐵路延長線許可(新潟縣長岡市四郎丸町 - 同市荒屋敷町之間,1.08英里)[25]
  • 1929年(昭和4年) - 上北谷站(第一代)改名為太田站,上太田站改名為上北谷站。
  • 1930年(昭和5年)10月1日 - 輕便鐵道延長線的敷設許可失效(新潟縣長岡市四郎丸町 - 同市荒屋敷町之間,原因:在指定期限內未有申請工事施工許可,官報刊登日)[26]
  • 1936年(昭和11年)5月 - 取消混合列車安排[k]
  • 1936年(昭和11年)5月1日 - 袋町站啟用。
  • 1937年(昭和12年)3月22日 - 在小曾根站附近發生列車正面相撞事故,25人傷[28]
  • 1938年(昭和13年)
    • 3月24日 - 加津保至椿澤之間發生列車正面相撞事故,有死傷者[28]
  • 1939年(昭和14年)1月1日 - 神田口站被廢除[29]
  • (在1937年至1946年之間這段時期,下長岡站被遷移)
  • 1948年(昭和23年)
    • 4月26日 - 全線600伏特電氣化。這是終戰後為了解決燃料不足而進行的緊急工程。前年完成上越線電氣化工程後,在國鐵東京鐵道局的電工指導下,沿線市町村寄贈了電線柱,從福島電氣鐵道購入二手回轉變流機,從國鐵收入電氣化鐵路所需的用品,以短時間實現鐵路電氣化(低伏特規格)。同時,把現存的內燃列車改裝為電動列車。
    • 12月24日 - 長岡至栃尾之間的閉塞電話電報閉塞變為電氣路籤閉塞[l]
  • 1951年(昭和26年) - 在下新保站日語下新保駅小曾根日語小曽根駅之間建設土木工程專用支線[31]
  • 1952年(昭和27年) - 從仙台鐵道日語仙台鉄道購入十架敞車[31]
  • 1953年(昭和28年)
    • 6月11日 - 名木野站啟用。
    • 7月15日 - 土合口站和高校前站啟用。開設準急班次。
  • 1955年(昭和30年)5月15日 - 東神田站啟用[a]
  • 1956年(昭和31年)
    • 6月 - 引入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驅動的電動列車。
    • 9月15日 - 架空電纜電壓從600伏特升至750伏特。
    • 11月20日 - 公司名稱改為「栃尾電鐵」。
    • 12月1日 - 四郎丸站改名為大學前站,東神田站改名為家政高校前站[a]
  • 1957年(昭和32年)4月 - 高松宮宣仁親王乘車以便參加同月3日舉行的滑雪比賽[35]
  • 1958年(昭和33年)2月12日 - 延長至西新町的許可(1952年批准)被失效。
  • 1960年(昭和35年)10月1日 - 與長岡鐵道、中越自動車,三間公司合併為「越後交通」。路線名稱定為栃尾線。
  • 1961年(昭和36年)
    • 7月1日 - 車輛的車鉤由朝顔型變更為威利森式自動連結器[m]
    • 12月11日 - 悠久山 - 上見附引入CTC。
  • 1965年(昭和40年) - 由於建設道路,上見附站被遷移[37]
  • 1966年(昭和41年)6月 - 總體控制(HL + AMM)車輛開始使用。
  • 1967年(昭和42年)11月14日 - 廢除貨運列車。
  • 1970年(昭和45年)5月1日 - 家政高校前站改名為中越高校前站[a]
  • 1973年(昭和48年)4月16日 - 上見附至栃尾(10.4公里)和悠久山至長岡(2.8公里)之間被廢除,改為由同公司提供的巴士服務[38][39]
  • 1975年(昭和50年)4月1日 - 長岡至上見附(13.2公里)之間被廢除,越後交通栃尾線全線廢除。長岡至上見附之間改為由同公司提供的巴士服務。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 所有車站都是在新潟縣內。
  • 所在地的市町村名和接續路線的公司名稱都是取自廢線一刻。
  • (   )內是開業時的站名。
更多信息 中文站名, 日文站名 ...
Remove ads

廢線後的狀況

Thumb
長岡站 - 栃尾站沿線地區巴士路線圖。

在廢線後,雖然路軌已被撤走,但是除了市區等部分地方外,大部分位置還可確認是廢線遺址。現時路軌遺址變為行人路。部分位置還保留了跨線橋。以下為廢線遺址的現況。

  • 長岡站東口靠近悠久山一方的廢線遺址變為單車停泊場[40]。隨後直至棲吉川前,除了部分地段變為私人土地外,其他路段建設了行人路。在國道352號 (日本)附近的廢線遺址處還有機車車輪紀念碑[41]
  • 在見附市內的新潟縣道19號見附栃尾線日語新潟県道19号見附栃尾線與路軌遺址並行。路軌遺址經過刈谷田川的鐵橋後,直至上北谷站之間的區間均變為中部北陸自然步道[42][43]和刈谷田單車徑[44][45]。在2014年(平成25年),椿澤至耳取之間約3公里的廢線遺址變為了單車徑,該單車徑與見附市道並行。
    另外,在1973年已經廢除的北谷至榆原之間的牛嶺隧道。經過擴寬工程後,變為縣道19號線的行車隧道。
  • 舊耳取站附近至國道8號繞道相交處之間的廢線遺址基本上沒有變化,停留在廢線當刻的情況,還遺留了路基。
  • 悠久山、浦瀨、上見附、栃尾各站遺址的站舍被用作營業所辦公室(浦瀨站舍除外)、巴士總站和巴士候車處,這些站舍一直被使用,直至平成時代。隨後這些建築物在2000年前被撤走。
    • 耳取站月台和候車室變為耳取巴士站的候車室。(截至2019年6月)

另外截至2019年5月,越後交通設有以下巴士路線行走廢線區間[46]

  • (急行)長岡站大手口 - 見附本町 - 小貫(或榆原) - 栃尾車庫
  • (快速)長岡站東口 - 新榎隧道日語新榎トンネル(或桑探峠) - 栃尾車庫
  • 長岡站東口 - 浦瀨 - 名木野(或耳取) - 上見附車庫
  • 長岡站東口 - 悠久山公園日語悠久山公園入口 - 悠久山
  • 長岡站東口 - 地域振興局 - 悠久山 - 成願寺日語成願寺温泉
Remove ads

車輛

蒸氣機車

  • 1號 - 當青梅鐵道開業時從英國引入Kerr, Stuart製造,窄軌專用7.1公噸煤水櫃機車(機車軸式 0-4-2)。機車在1894年(明治27年)製造。在青梅鐵道時代,機車編號為1號機。當轉讓至栃尾鐵道時,繼續承繼該編號,仍然是1號機[47]
  • 3號 - 前青梅鐵道3號機,由德國克勞斯-瑪菲製造的煤水櫃機車(機車軸式 0-4-0)[47]。與1號機同樣,在青梅鐵道時代也是使用相同編號。
  • 5號 - 由德國Orenstein & Koppel製造的7公噸B型煤水櫃機車。在1920年(大正9年)製造。在電氣化後賣給九十九里鐵道日語九十九里鉄道#鉄道(軌道)事業(廃止)[47]
  • 6號 - 由德國Orenstein & Koppel製造的12.27公噸C型煤水櫃機車(機車軸式0-6-0)。在1922年(大正11年)製造[47]。與一畑輕便鐵道4號機車井笠鐵道6號機日語井笠鉄道機関車第4号形蒸気機関車屬同一型號。在電氣化後,一架同款機車(編號不明)賣給沼尻鐵道(日本硫黃沼尻鐵道部)日語磐梯急行電鉄

另外,在合併前的長岡鐵道也有5號機和6號機日語国鉄1245形蒸気機関車#長岡鉄道(煤水櫃機車),這兩架機車由Orenstein & Koppel製造。但是軌距、和製造年份與栃尾鐵道的機車不同。

Remove ads

客車

  • HoHa1形 - 設有開放式甲板的木製轉向架客車。在1964年(昭和39年),於自家工場把車身加上鋼板,把客車簡單鋼體化。後來加裝了外掛門,雙重屋頂,車窗使用H形橡膠支撐。營造了一個特別的風格。
    • HoHa1・2 - 在1914年(大正3年)由日本車輛製造。車內設有1等和2等座位,因此車窗排列不規則[48]
    • HoHa5・6 - 在1914年(大正3年)由日本車輛製造。新製造時為2等車廂[48]
    • HoHa7・8 - 在1916年(大正5年)由大日本軌道日語大日本軌道製造。新製造時為3等車廂[48]
  • HoHa10 - 在1954年(昭和29年)從前青梅鐵道引入的兩軸客車Ha10和Ha11(都是在1894年(明治27年)製造)。引入後把兩架車的車身合併而成,成為一架轉向架客車。當初設有開放式甲板,後來改裝為箱型車身,車身設有外掛門。
  • HoHa11 - 前西武軌道線(後來變為都電杉並線日語都電杉並線)250形265。在1928年(昭和3年)由汽車會社製造的木製電動列車。在引入後進行改裝,成為一架設有開放式甲板的客車。在總體控制化前已經退役(詳細退役日期不明)。
  • HoHa12 - 前石川鐵道(現時:石川鐵道石川線)Na2→Ro13。在1915年(大正4年)由日本車輛製造。為一架設有開放式甲板的木製轉向架客車。在1925年(大正14年)從石川鐵道引入。在1945年(昭和20年)轉讓至藤相線→駿遠線,車型編號由HoHaOFu21改變為Ha21。
  • HoHa13(第一代) - 參見「#電動列車」MoHa206。
  • HoHa13(第二代) - 參見「#電動列車」MoHa201-203。
  • HoHa17・18 - 在1923年(大正12年)由汽車會社製造。前身是前草輕電氣鐵道日語草軽電気鉄道HoHaNi17·18,8米級小型客車。
  • HoHa20·21 - 在1950年(昭和25年)由自家工場製造的轉向架客車。該客車設有深圓形屋頂。HoHa21後來被進行大改裝,包括加裝電力設備和車身改裝,編號改為MoHa211。有關後來的經歷,可參見#電動列車一節。
  • HoHa22 - 參見「#電動列車」MoHa201-203。
  • HoHa23 - 前江之島鎌倉觀光(現時:江之島電鐵100形日語江ノ島電気鉄道100形電車115。在1957年(昭和32年)7月引入。當初預定車輛編號為KuHa101,但是由於控制系統問題,使車輛不能使用駕駛室,成為一架設有駕駛室的客車。在1966年(昭和41年)7月29日,該客車編號改為KuHa111,直至全線廢除為止。轉向架是源自前同和礦業小坂鐵道日語小坂製錬小坂線的客車MoHa211。而該車輛在江之島鎌倉觀光服役前,最初是在武藏中央電氣鐵道日語武蔵中央電気鉄道服役,當時的型號為1形日語武蔵中央電気鉄道1形電車6(1929年(昭和4年),由日本車輛製造)。後來在1938年(昭和13年)才轉讓至江之電。
  • HoHa24 - 在1931年(昭和6年)由小松工業所製造。前身是汽油列車Ki6→KiHa110。後來曾電動列車化,成為MoHa204。隨後再改裝為客車。
  • HoHa25 - 參見「#電動列車」MoHa201-203。
  • HoHa27 - 參見「#電動列車」MoHa206。
  • HoHa28・29 - 參見「#電動列車」MoHa101・102。
  • HoHa30 - 前小坂鐵道Ha10。為一架轉向架車,在甲板部分設有上落門。
  • HoHa50 - 前草輕電氣鐵道HoHa23。當初是一架獨立的客車HoHa26。後來為了總體控制化而進行改裝,使該車輛變為拖卡SaHa305。隨後再次變回客車。
  • Ha2・5-8 - 在1963年(昭和38年)從小坂鐵道引入。設有開放式甲板的轉向架車。該車輛一直停泊在加津保站和長岡車庫,實際上沒有被營運,而是被視作一架零件車。當中HoHa23→KuHa111的轉向架是取自此車。
Remove ads

汽油列車

除了下列的列車外,還有其他列車。所有列車都是汽油列車。並且都是為了此路線而新製造。

  • Ki3 - 在1929年(昭和4年)得到設計許可,由松井車輛製作所製造的單邊轉向架車。載客量40人。後來車身兩端設置了行李架。在1943年(昭和18年)7月改編號為KiHa105。在戰後隨著鐵路電氣化,於1948年(昭和23年)3月轉讓給東急電鐵,並且加裝主電動機,變為一架電動列車MoHa203。有關後來的經歷,可參見#電動列車一節。
  • Ki4・5 - 在1930年(昭和5年)得到設計許可,由松井車輛製作所製造。該兩架列車是Ki3的增購列車。當初設有行李架。與Ki3同樣,後來改編號為KiHa106・107,以及改造為電動列車MoHa201・202。有關後來的經歷,可參見#電動列車一節。
  • Ki6 - 在1931年(昭和6年)得到設計許可,由小松工業所製造。與Ki3-5同樣,後來改編號為KiHa110,以及改造為電動列車MoHa204。隨後再改裝為客車HoHa24
  • KiHa7 - 在1932年(昭和7年)得到設計許可,由日本車輛東京支店製造。為一架全長10米的轉向架車。當初設有行李架。與Ki3-5同樣,後來改編號為KiHa111,以及改造為電動列車MoHa205。有關後來的經歷,可參見#電動列車一節。

電力機車

  • DeKi50 - 原本該機車是草輕電氣鐵道日語草軽電気鉄道DeKi50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デキ12形電気機関車,在1947年(昭和22年)6月引入。在引入,草輕的獨特集電弓(垂直式集電弓)被更換為菱形集電弓。由於功率較小(37kW×2)加上重心較高,因此行駛時會比較搖晃。最後在1954年(昭和29年)10月暫停行走,在1961年(昭和36年)4月10日退役。
  • ED51 - 在1949年(昭和24年)由日立製作所水戶工場製造的15公噸級機車(輸出功率168kW)。該機車用作牽引貨運列車。機車兩端設有甲板,車身為箱形。車身中央設有一個菱形集電弓。在1967年(昭和42年)廢除貨運後,變為只於早上牽引通勤列車。後來隨著客量減少,通勤列車於1969年(昭和44年)被廢除。該機車便用作除雪和維護路軌時使用。後來隨著部分路段被廢除,此機車於1972年度(昭和47年度)退役。

電動列車

MoHa201-206、MoHa209・210在新製或改造當初採用了體懸式驅動方式。每架列車均搭載一(汽油列車改造車)或兩個(自家工場製車)東急二手電動機(輸出56kW)。除了MoHa209外,在1960年(昭和35年)起開始改裝,從軸懸式驅動方式改為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或者直接改裝為無動力控制車。

  • MoHa101・102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モハ100形電車#ホハ28・29(←草軽モハ101・102) - 前草輕電氣鐵道MoHa100形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モハ100形電車MoHa101・102。在1961年(昭和36年),草輕電氣鐵道部分區間廢線之際引入至栃尾電鐵。後來改裝為客車,成為HoHa28・29。在1966年(昭和41年),車身貫通化和改裝為總體控制化,成為SaHa302・303
  • MoHa200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モハ100形電車#モハ200(←草軽モハ105) - 前草軽電氣鐵道MoHa100形MoHa105。上述提及在引入DeKi50同時也接收此列車。為了準備電氣化開業,此列車被用作訓練乘務員。在引入後,列車的輸出功率曾經兩次增加(26kW×2→42kW×2→55.95kW×2)。在1959年(昭和34年)9月,列車從軸懸式驅動方式改為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在1972年(昭和47年)6月30日把電力裝置拆除,成為SaHa306。在全線廢線前還在服役。在廢線後再次裝上車頭燈[p],並且把外觀復原為電動列車時代,放置在長岡市宮本町國道8號旁的得來速·觀音山會館作靜態保存。人們可進入車內參觀,內裡可看到精品商店和餐廳廣告。在2002年由於日久失修被拆毀[49][50]
  • MoHa201-203 - 上述提及,KiHa106、107、105經過改裝後變為MoHa201-203。MoHa201在汽油列車時代的行李架被撤去,車身也被延長。另外兩架於1953年(昭和28年)1月也進行同樣改裝。特別是MoHa202,行李架的側面不是使用柵欄,而是一塊板。在進行車身延長改裝後,MoHa201車頭設有4個車窗,而MoHa202・203則只有3個。在1954年(昭和29年)至1955年(昭和30年),三架車均改裝為雙面轉向架。由於列車內只有一個電動機,造成力量不足問題。在1957年(昭和32年)至1966年(昭和41年),便把電力裝置拆除,變為客車HoHa22HoHa25HoHa13(第2代)。HoHa13在1972年(昭和47年)1月14日退役,其餘兩架於部分區間廢除時退役。
  • MoHa204 - 參見「#客車」HoHa24和「#汽油列車」Ki6。該列車與MoHa205的初期相似,車頭設有2個車窗。
  • MoHa205 - 上述提及,KiHa111經改裝為變為MoHa205。在1953年(昭和28年),車身延伸至行李架部分。在1958年(昭和33年),車身延長至13米。車頭的2塊車窗貫通為一塊。該列車更換了數次轉台架和電動機,最終把列車總體控制化和裝上四個電機機(大功率輸出),使列車可牽引拖卡和控制車。
  • MoHa206 - 在1915年(大正4年)由日本車輛製造,當時為前石川鐵道(現時:北陸鐵道石川線)開放式甲板木製轉向架客車Na3→Ro14。在1925年(大正14年)引入至栃尾鐵道,成為第一代HoHa13。在1944年(昭和19年)改裝為汽油列車,成為KiHa112。在1951年(昭和26年)改裝為電動列車。在1961年(昭和36年)拆除電力裝置,變回客車,成為HoHa27。此列車設有三門,中間的車門是雙門。風格就像行李列車。有一段時期,駕駛台部分改裝為流線形(就像日本國鐵KiHa07形柴油列車日語国鉄キハ07形気動車)。
  • MoHa207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モハ100形電車#モハ207(←草軽モハ104) - 前草輕電氣鐵道MoHa100形MoHa104。在1950年(昭和25年)引入至栃尾電鐵。在1959年(昭和34年),東洋工機進行車身翻新、間接控制化和改裝為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另外也把車頭的三塊車窗變為貫通式一塊。
  • MoHa208日語草軽電気鉄道モハ100形電車#モハ208(←草軽モハ103) - 前草輕電氣鐵道MoHa100形MoHa103。在1950年(昭和25年)引入至栃尾電鐵。在1955年(昭和30年),列車進行改裝,安裝了神鋼電氣製造的電動機(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這是栃尾線真正第一架架懸式驅動方式的車輛。後來改裝為拖卡,成為SaHa301
  • MoHa209日語栃尾鉄道モハ209形電車 - 在1952年(昭和27年)由自家工場製造。車輛造型比較特別,就像一架電力機車。車輛前後兩端均設有較深的甲板,車頭中央設有梯子,車身右邊設有乘務員專用車門。列車設有4個電動機,車尾的兩個電動機輸出功率為42kW(軸懸式驅動方式)。靠近中央的兩個電動機輸出功率為56kW(安裝於車尾,透過傳動軸連接轉向架)。這是少見的使用兩種驅動方式的電動列車。由於此列車的總輸出功率高於ED51(195.2kW),因此實際可以被當作電力機車。在部分區間廢除時退役。
  • MoHa210日語栃尾鉄道モハ210形電車 - 在1954年(昭和29年)由自家工場製造。為了減輕車輛重量,車身使用鋁合金製造。車輛配備了十字座位,以吸引乘客乘坐,並且附上了浪漫車的名字[51]。車輛的特徵是屋頂比較淺和平坦。在1970年(昭和45年)3月變為拖卡KuHa112。在部分區間廢除時退役。
  • MoHa211日語栃尾電鉄モハ211形電車 - 在1950年(昭和25年)由自家工場製造。原本是一架客車HoHa21→KuHa30。在1956年(昭和31年)安裝電力裝置(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在安裝電力裝置時,也進行了延長底盤等大規模改裝工程。車輛改裝後,屋頂變得淺和平坦。在部分區間廢除時退役。
  • MoHa212日語栃尾電鉄モハ212形電車 - 在1957年(昭和32年)由東洋工機日語東洋工機製造。最初使用垂直架懸式驅動方式,為一架13米級大型車輛。後來增購3輛同型列車(MoHa213-215)。車輛沒有門檻和頂板。車頭設有貫通門。整個車身都是金屬製。乘車門的車窗比較高,風格比較獨特。MoHa213和214在部分區間廢除時退役,其餘車輛在全線廢線前仍然使用。MoHa215在全線廢線前的1974年,已經把集電弓撤去,變成一架拖卡[q]
  • MoHa216·217日語栃尾電鉄モハ212形電車 - 在1964〜1965年(昭和39〜40年)由東洋工機製造。驅動方式變更為軸懸式驅動方式。車身與MoHa212-215相似,但是乘務員車門安裝在駕駛室右邊。在右邊車身的車窗由2段變為1段。在全線廢除前一直服役。
  • KuHa101-104 - 在1966〜1967年(昭和41〜42年)由東洋工機製造。與MoHa212-217使用同一款車身的控制車。KuHa101和102是靠近悠久山一方,103則靠近上見一方。在1967年,三輛車全部組裝完畢後,靠近上見一方的車輛編號變為單數,靠近悠久山一方則為雙數,KuHa101便改為KuHa104。在全線廢除前一直服役。
  • KuHa111 - 參見#客車」HoHa23。。在全線廢線後,此車輛與1架棚車(編號不詳)被遷移至見附市坂井町,舊國道8號(現時:縣道498號線日語新潟県道498号長岡中之島見附線)上的得來速・明治村作靜態保存,後來被拆毀。
  • SaHa301-303 - 參見上方的MoHa101・102和MoHa208。
  • SaHa306 - 參見上方的MoHa200。
Remove ads

貨車、行李守車

  • NiFu16 - 前青梅鐵道KaFu2[48]
  • NiFu17・18・22 - 在1944年(昭和19年)由新潟鐵工所製造的半鋼製行李守車。前岩瀨煤礦敞車To20形,後來由自家改裝為行李守車。
  • NiFu19-21 - 在1944年(昭和19年)由新潟鐵工所製造的木製行李守車。前岩瀨煤礦敞車To20形,後來由自家改裝為行李守車。
  • NiFu23 - 前草輕電氣鐵道KoWaFu113。
  • Wa10形 - 在1915〜1929年(大正4〜昭和4年)由自家工場製造的木製兩軸棚車。
  • To20形 - 在1944年(昭和19年)由新潟鐵工所製造。前岩瀨煤礦木製轉向架敞車。上述提及,部分車輛改裝為有蓋行李車。
  • YuKi1形 - 在1949年(昭和24年)由棚車Wa3改改為旋轉式除雪車。在車頂上設有集電弓。關於設有集電弓的旋轉式除雪車,於日本內只有此車與旭川電氣軌道的除雪車。但是使用成果不太好,因此在1958年(昭和33年)退役。
  • YuKi2形 - 在1954年(昭和29年)由敞車To12(前魚沼輕便線GeTo212,在1949年(昭和24年)引入至栃尾鐵道)改裝為私鐵唯一一架喬丹式除雪車。在栃尾線廢線前還在服役。

車輛數目的變遷

更多信息 年度, 機車 ...
  • 資料取自各年度版《鐵道院年報》、《鐵道院鐵道統計資料》、《鐵道省鐵道統計資料》、《鐵道統計資料》、《鐵道統計》,以及高井薰平《輕便追想》NEKO PUBLISHING,1997年,212頁。

注腳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